螞蟻事件後,重新審視樂信的投資機會

螞蟻事件後,重新審視樂信的投資機會


作者:公子豹

近期,樂信發佈了三季報。財報顯示,三季度樂信促成借款額483億元,同比增長30.6%;營收32億元,毛利潤9.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息稅前利潤5.0億元。


儘管數據不錯,但樂信和其它幾個同行近期的股價表現卻不盡如意,顯然悲觀情緒牢牢壓制了行業估值。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這一情況呢?


這還得從螞蟻說起。螞蟻集團在臨近上市的時刻被按下了“暫停鍵”,加上同步出臺的小貸監管新規,金融科技行業頓時顯得涼風嗖嗖。在不明真相的群眾眼裡,已經可以給該行業貼上“涼涼”的標籤了。從結果來看,此事帶來的影響的確波及了整個行業,至少市場情緒一度轉向悲觀。


但是,真實的商業世界是複雜的、此消彼長的,簡單粗暴地貼標籤只會更加混淆真相和機會。螞蟻暫緩上市,是由於新出臺的小貸法規導致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使得螞蟻的業務框架要重新界定,估值也要重新評估。


但作為投資人,首先要明確的是,螞蟻事件本身並不是政策在抵制金融科技行業,更多是在規範這個行業。從這個角度上說,隨著行業的規範,從野蠻生長走向秩序井然,絕大部分人對這個行業的擔憂也將消失,行業估值的進一步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頭部效應逐漸顯現,樂信收入結構持續向好


從這份三季報看,樂信可謂亮點多多。


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第二梯隊的龍頭,樂信各項業務數據都在高速增長,多項數據增速更是居於行業領先地位。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看數據:


三季報樂信用戶數1.06億,同比增長69.6%,增速處於行業領先;

三季度,樂信促成借款額483億,超過目標預期,同比增長30.6%,增速行業領先;

截至三季度末,管理在貸餘額674億,同比增長31%,增幅行業領先;

三季度樂信資產質量穩定,風險穩步下降,超過90天的逾期率2.6%,FDP7逾期率從上季度2.32%降至1.82%,為2019年至今最低水平;


樂信業務數據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歸結於頭部效應顯現。隨著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以及監管對其業務規範性的加強,頭部公司在實際競爭中的優勢在不斷放大。從這個角度上說,隨著行業資源進一步向頭部整合,樂信業務的高增長還將延續。


三季度財報幾個“行業第一”的背後,可以看到樂信兩個結構性的變化:一是信貸業務越來越“輕”,基於技術而非金融的純助貸業務已佔半壁江山,二是新消費的佈局繼續取得迅猛的發展,走出了第二增長曲線。


在信貸業務上,本季度樂信在分潤/輕資產模式下,三季度不承擔風險的To B科技收入6.14億,同比大增159%。新增交易額中,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的部分,佔比擴大至40%,進入10月以來,佔比已超過50%,佔比行業最高,顯示樂信的增長質量越來越優。


在新消費業務上,三季度樂信平臺訂單量8440萬筆,同比增長49.9%;樂卡等付費會員人數超270萬,會員服務收入超2760萬;今年以來,樂花卡為612萬商家帶去實際消費交易,全年累計促成交易額超496億。


從短期看,純助貸業務和新消費業務的投入增加,使公司利潤略有下滑。從這裡不難看出,樂信選擇了讓渡利潤,來換取更大的發展空間。當然,我們之所以不過多關注公司利潤變動還有另一個原因:從今年一季度開始,金融科技平臺普遍採取了新會計準則。新舊會計準則的變動,導致今年三季度的公司淨利潤也很難直接和去年同期做比較。


拉長週期看,樂信業務的變化對其價值影響巨大。一方面,無風險To B科技業務的崛起,能夠使極大降低業務的風險,使公司業務結構更健康。另一方面,隨著樂信新消費平臺戰略發力,疊加國家促進消費的政策利好,公司也將迎來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未來再造一個樂信也不是不可能。


總的來說,隨著頭部效應顯現,疊加公司業務結構的積極變化,樂信正在迎來一個發展的新週期。而樂信這份三季報只是一個開始。


新規目的在於規範市場,輕資本助貸模式更受認可


很多人因為小貸監管新規,所以給這個行業貼上“涼涼”的標籤了。在我看來,這多少有些誤判。


11月2日,在出臺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裡,核心有那麼幾條:


未來小貸公司在展開業務時原則上禁跨省開展業務;個人網貸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30萬元;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可見,新規並未有隻言片語說要打擊金融科技行業,而是要使其更加穩健、規範,防患於未然,這個政策更多是針對基於小貸牌照進行的聯合貸款業務。


考慮到監管層的政策往往具有連續性,我們還可以從更多出臺的政策上觀察監管對金融科技的態度。


其中,最直接的體現是,今年7月頒佈施行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不僅肯定了助貸市場和機構作用,也鼓勵商業銀行以合作方式吸收新技術推動信貸行業變革與創新。


此外,不久前中國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總體思路也是拓寬融資渠道,促進消費金融行業有序發展,踐行普惠金融。


由此可見,監管層對於金融科技行業的支持和規範的態度,始終是一以貫之的。根據單一文件,就簡單粗暴地斷定行業已經“涼涼”,未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11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也顯示,已於近期通過螞蟻集團旗下兩家網絡小貸公司的各100億元額度ABS發行,以及受理三筆總計260億元ABS發行申請。這也進一步說明監管的用意在於規範行業發展,而非限制發展。


隨著行業新規出臺,聯合貸款模式受限,市場認為應該對螞蟻重新估值,這點沒有疑義。不過在悲觀情緒蔓延下,三季度財報數據不俗的信也科技、360數科等公司,估值同樣受到壓制,卻是有點殃及池魚了。


需要甄別的是,實際上,樂信、360數科等普遍採取的助貸模式和聯合貸款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聯合貸款模式下,信貸機構和銀行共同出資,此前信貸機構只需要出資1%,但新規發佈後,信貸機構需要出資30%。對資本金要求的提升,限制了聯合貸業務規模的增長速度。


而樂信採取的助貸模式,資金來源是金融機構,並非聯合出資,助貸平臺是作為技術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存在,為金融機構提供獲客、系統搭建、運營管理等服務。實際上,樂信、陸金所和360數科都對已經對外表示,它們基於小貸牌照的貸款量少於1%,從這個角度看,新規對助貸公司影響有限。


談及助貸模式中,今年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實力較強的助貸平臺開始提供不承擔風險的純科技助貸服務。這也是樂信、360數科等金融科技頭部公司科技業務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金融機構對風險異常敏感,能接受助貸平臺不兜底,既意味著對合作平臺的信任,也意味著這是監管鼓勵的方向。這是討論小貸新規影響時必須要釐清的一個事實。


縱觀整體政策(年初互聯網貸款新規、最近的消金支持政策),主旨是將金融科技納入整體監管框架,比較認可的模式是純助貸模式,而這正是樂信的主要業務模式。交銀國際在年中的一篇報告中也提到:“料年底樂信輕資本模式貸款大幅增加,維持買入評級”。


合規頭部平臺將有更大空間


拉長週期看,行業新規對樂信等頭部公司也能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新規極大提高了資本金有限的小公司的進入門檻,可視為政策層面主導的供給側改革(疫情則是市場層面的供給側改革,使得缺乏競爭力的小公司出清,畢竟他們往往是“野蠻生長”),生存下來的頭部公司更加註重合規化,進而使行業更加淨化。


其次,由於金融行業有著很強的外部性,牽一髮而動全身,從監管的角度,希望適當規範螞蟻、騰訊等大型公司的業務規模和業務邊界,避免“大而不能倒”的場景出現。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希望通過“共同構築茂盛的金融森林”來增強金融的普惠性(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所言)。因此,不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以樂信為代表的行業第二梯隊公司都將受益。


考慮到強監管下產業得以出清,頭部平臺的獲客成本會有明顯的降低,因為剩下的平臺就那幾家。同時,壞賬率也會下來,因為共債風險大大降低。隨著越來越多助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用戶還款意願也會大幅提升。


從這個角度來說,政策的不確定性已逐漸消除,而在合規方面做好部署的平臺(不承擔風險的助貸模式,而非高槓杆的聯合貸模式),無疑會有更好的成長空間。


近日,美國知名股票分析媒體Motley Fool刊登專欄作者及投資人Lawrence Nga的分析文章指出,全球大部分投資者都非常熟悉螞蟻集團,但在該公司暫緩上市的情況下,想要掘金中國高速增長的金融科技行業,樂信便是最好的投資標的之一。


螞蟻事件後,重新審視樂信的投資機會


Motley Fool認為,當前樂信公司市值被嚴重低估,正是買入的好時機。


隨著新規出臺和螞蟻的重新估值,同行業的其它平臺難免受其影響。但如前所分析,樂信等第二梯隊的公司實際上是受益的,其各項運營數據亦在高速增長,樂信CEO肖文傑也表示,公司有信心完成疫情前給出的全年1700-1800億元交易額目標。交易額是營收和利潤的先導指標,有理由相信,樂信的業績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呈現爆發式增長。


此外,隨著供給側改革加快過剩產能出清,頭部平臺通過在規則下操作而消除外界疑慮,相信市場會給予樂信更加匹配的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