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全琮篇(上)——一位冷門的東吳大都督

三國良將系列之全琮(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在三國時期的東吳陣營中,有一名位高權重的實力派大佬,身為武將,卻不在江表十二虎臣之列;擔任都督,又不在東吳四大都督之列;出身吳郡,也不在吳郡四大家族之列。這個人叫做全琮,在《三國演義》中戲份不多,但正史上則是東吳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本期開始我們就來講講這位貌似知名度不高,卻非常重要的東吳實力派人物。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全琮篇(上)——一位冷門的東吳大都督


全琮重大事件之一——軍糧濟災民

全琮(?-249),字子璜,吳郡錢唐(今浙江杭州市)人。全琮父親全柔是漢末名士,漢靈帝時期被舉為孝廉,並擔任尚書郎右丞。董卓進京禍亂朝廷,全柔隨即棄官回鄉,又被時任揚州刺史徵辟為別駕從事。董卓的朝廷既拿全柔沒辦法,又無法掌控揚州,為了拉攏人心順勢拜全柔為會稽東部都尉。

建安元年(196),孫策來到江東,全柔起兵投奔,孫策上表全柔為丹陽都尉。

建安十四年(209),孫權任命全柔為長史,不久又擔任桂陽太守。之前講的東吳將領很多都是二世、三世老臣,全琮則反過來,他是江東集團的官二代。赤壁之戰都結束了,全琮還沒有出場機會。可見雖然不知道其具體生年,但一定非常年輕。

且說全柔到桂陽赴任,待糧食豐收後讓兒子全琮帶人運送幾千斛米到吳郡進行貿易,交換一些本郡所需物資,全琮領命而去。結果全琮到了吳郡,把米全都分給了當地的士大夫而分文未取,乘著空船回到桂陽。

全柔一看就傻眼了,繼而勃然大怒,這傻兒子抽什麼風?

《三國志·全琮傳》載:柔大怒,琮頓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縣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柔更以奇之。

全琮頓首向父親全柔下拜,解釋道:“我是覺得做買賣這事並不著急,但當地士大夫已經有倒懸之危,飯都吃不上了,所以我擅自決定將糧食賑濟給他們,事出突然來不及跟您稟報。”全柔聽罷很是驚訝,自己兒子竟然有這樣大的魄力。

這件事分兩個角度看。糧食在亂世中可太重要了,能拿出數千斛糧食做貿易,說明全柔把桂陽治理得不錯,而且這趟一定能獲利頗豐。說不急其實也不對。可這是自己兒子乾的,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往好處想,全琮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膽識,以後必成大器。

換個角度,有句俗語叫“崽賣爺田不心疼”,還有個春秋典故叫范蠡救子,說的是范蠡二兒子犯罪要被殺頭,范蠡要讓三兒子帶錢去打點關係,他老婆非要大兒子去,結果大兒子去了卻捨不得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二兒子還是被殺了。范蠡苦笑,說三兒子從小嬌慣不知賺錢辛苦,去了不會捨不得,大兒子跟自己辛辛苦苦賺錢,所以捨不得。

也就是說全琮當時很年輕,並不懂得糧食在亂世中的珍貴,所以看見遭難的人群,惻隱之心上來就把糧食全送出去了,換成全柔是萬萬不可能的。而再反過來說,也多虧全琮不懂得糧食的珍貴,才能因此救濟大批士大夫。注意,史料原文寫的就是士大夫而並非百姓,這裡是有很大區別的。說明全琮也不是頭腦發熱毫無邏輯,他有他的考慮。救士大夫,這些人會感念全氏的恩情,以後會成為全琮的幫手。救百姓…就真的是發善心了。

這時候赤壁之戰結束不久,江東正是對外擴張的時期,按理說吳郡不該出現成群的士人吃不上飯的情況。筆者認為,這其實是北方士人逃到江東導致的現象,本來糧食就不富裕,許多外來人口來投奔,使得短期糧食更加緊張。

全琮這個官二代、富二代起點就很高,憑藉手中的糧食資源在吳郡積攢下良好聲望,需要注意全琮就是吳郡人,這就為他後來的崛起埋下了重重的伏筆。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全琮篇(上)——一位冷門的東吳大都督


全琮重大事件之二——獻策襲荊州

當時為避亂而逃到南方的士人很多,全琮仗義疏財的名聲傳開後,不斷有人前去依附,自願跟隨全琮的人有好幾百家。全琮也不含糊,傾其所有接濟這些人,名聲越來越大。終於,全琮的名字進入了孫權視線,孫權任命其為奮威校尉,讓他領幾千人去征討山越。

這時全琮平日積累的能量派上了用場,他另外進行募兵,迅速徵集到精兵一萬多。這讓孫權非常高興,於是打完山越就讓全琮出屯牛渚這個長江的重要渡口,隨即升遷為偏將軍。

全琮在隨後幾年並沒有值得書寫的大事,一來太過年輕,二來東吳人才濟濟,全琮還沒得到機會。

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北伐,襄樊之戰正酣時,全琮上疏建議孫權討伐關羽,並闡述了他的計策。全琮不知道,其實孫權早就跟呂蒙、陸遜暗中進行襲擊荊州的準備了。只是全琮這時候還不夠級別,這個重大機密孫權擔心洩露,沒有告訴全琮,只是把全琮的建議晾在一旁。

《三國志·全琮傳》載: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將關羽圍樊、襄陽,琮上疏陳羽可討之計,權時已與呂蒙陰議襲之,恐事洩,故寢琮表不答。

等到關羽被擒獲,荊州戰局徹底結束,孫權在公安設酒宴大會群臣,特意對全琮說道:“你之前就跟我提過攻打荊州的計策,我雖然沒有答覆你,但今天的大勝,也有你一份功勞啊!”於是封全琮為陽華亭侯。

從全琮封侯能看出,至少全琮提出的計策相當具有可行性,而且應該有一部分是被孫權所採納了。在當時的形勢下建議襲擊關羽的人應該不止全琮一人,但孫權能當著眾將的面表揚全琮,可見全琮的建議中有些獨到的價值,是其他人沒有想到的。

從這段來看,好像全琮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但有趣的是龐統並不這麼認為。沒錯,鳳雛龐統跟全琮也是好朋友。當年周瑜去世時,為周瑜做幕僚的龐統送喪至吳郡,龐統的大名在吳地也廣為人知,不少名士都跟龐統有過交集。

龐統臨別時跟當地友人告別,陸績、顧紹、全琮這些本地頭面人物都出來餞,龐統給三人分別進行了評價,其中稱全琮“智力不多”。

《三國志·龐統傳》載: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這段評語龐統說得很直接,說全琮樂於通過散財來積累名聲,好像汝南的樊子昭。這個樊子昭史料沒有詳細介紹,想必是當時散財換名聲的典型人物。龐統倒並非指責的意思,畢竟不管怎麼說救濟窮困的士人是事實,得到好名聲是應該的。至於智力不多的意思,並非說全琮是傻子,而是他並不以智謀見長,至少相比龐統自己的話要低上一個層次。最後一句龐統是說全琮總體算得上人才,智力不算頂級也夠用,其他方面還是很優秀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全琮篇(上)——一位冷門的東吳大都督


全琮重大事件之三——洞口之戰

雖然龐統覺得全琮智力不多,但並不妨礙全琮屢立戰功。

黃武元年(222),曹丕大舉伐吳,東路軍由曹休率領進軍洞口。東吳方面,孫權以呂範為帥,徐盛、全琮、孫韶隨軍迎戰。曹休的用兵風格十分激進兇猛,雖說東吳水軍更加善戰,但曹休憑藉兵力優勢經常派出小股部隊乘著輕便小船到處偷襲,全琮則整日不脫盔甲以便隨時迎戰。

冬十一月,江面突然颳起大風,把吳軍許多船隻吹到北岸,因此被殺死或溺死者多達數千人。等倖存者集結撤回南岸,曹休又派臧霸帶領萬人敢死隊、五百艘快船渡江襲擊徐陵,燒掉吳軍的攻城車等輜重,並攻殺數千人。

在吳軍的逆境之中,全琮與徐盛帶兵反擊,並趁臧霸撤軍時擊殺了魏軍大將尹禮,並且擊殺及俘獲魏軍數百人,為吳軍挽回了顏面。

《三國志·全琮傳》載:頃之,敵數千人出江中,琮擊破之,梟其將軍尹盧。

這裡的尹盧就是泰山軍將領尹禮,“盧兒”是尹禮的別名。尹禮當年投降曹操後即被任命為東莞郡太守,地位不低,又是跟隨臧霸多年的老將。在《全琮傳》中並未提及徐盛,《吳主傳》提及“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在《徐盛傳》中卻並未提及此事。因此明顯能夠得出一個結論,追擊並斬殺尹禮主要是全琮所為,徐盛起次要作用。

戰後全琮因功升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

黃武四年(225年),孫權任命全琮兼任九江太守,假節。九江作為位於江北的郡,是直面曹魏的前線,這表明孫權對全琮的能力非常認可,開始委以重任。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全琮篇(上)——一位冷門的東吳大都督


本期主要介紹了全琮逐漸被孫權重用的經過,作為曾經擔任東吳大都督的人,全琮後來又有哪些事蹟,以及全琮捲入皇位繼承黨爭的詳情,咱們下期繼續聊。感興趣的小夥伴敬請點贊關注吧,同時也歡迎翻閱往期三國人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