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生病了能否吃藥,吃藥後還能餵奶嗎?婦幼藥學專家這樣說

專家表示:哺乳期無論服用任何抗菌藥物,均宜暫停哺乳。

哺乳期生病了能否吃藥,吃藥後還能餵奶嗎?婦幼藥學專家這樣說

感冒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對一般人來說都是小問題,自己服用一些感冒藥就能痊癒,但是對於哺乳期媽媽來說卻是大問題。哺乳期媽媽該如何用藥?用藥期間還可以繼續給孩子餵奶嗎?近日,記者採訪了市婦幼保健院藥學專家,專家表示,哺乳期媽媽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確某些藥物可通過乳汁分泌直接影響嬰兒身體健康,甚至造成嚴重不良反應,需慎重。因此哺乳期無論服用任何抗菌藥物,均宜暫停哺乳。


哺乳期生病了能否吃藥,吃藥後還能餵奶嗎?婦幼藥學專家這樣說

哺乳媽媽吃藥對寶寶有影響

母乳餵養不易,生病的媽媽母乳餵養更不易!經常有寶媽因為哺乳期為了給寶寶餵奶,生病了也不敢吃藥,只能硬挺著,結果病越來越重。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藥事科主任石祥奎表示,哺乳期用藥一直是媽媽們關心的話題,怕吃錯藥傷害到寶寶,但有時候不吃藥病又不會好,非常糾結。哺乳期媽媽到底該怎樣安全用藥呢?

哺乳期生病了能否吃藥,吃藥後還能餵奶嗎?婦幼藥學專家這樣說

石主任經常遇到一些媽媽,說自己在哺乳期感冒了,拉肚子了,或是患了急性乳腺炎等,很難受,想用藥但又擔心藥物的安全性問題。甚至在基層醫療機構也會有不少媽媽遇到同樣問題,因為缺乏用藥安全的指導,自己服藥後繼續哺乳,導致寶寶產生皮疹等過敏反應,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吃了“藥乳汁”會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

事實上通過母乳餵養的小寶寶的確會攝取到母親從血漿到達乳汁中的藥物,因為要依靠自己去解毒與排洩,不僅會出現藥物的反應,還可能出現黃疸、紫紺、耳聾、肝腎功能損害等。

石主任解釋說,由於大部分抗菌藥物是水溶性的,可隨著乳汁而分泌,通常母乳中藥物含量一般不高,不超過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藥量的1%,但少數藥物乳汁中分泌量高,如常見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諾氟沙星等)、大環內酯類(阿奇黴素、紅黴素等)、磺胺甲噁唑、甲硝唑等。

據介紹,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與氨基糖苷類從乳汁中的分泌量少,因此相對安全。然而無論乳汁中藥物濃度如何,均存在對乳兒潛在的影響,並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如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可致乳兒聽力減退,氯黴素可致乳兒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可致核黃疸與溶血性貧血,四環素類可致乳齒黃染,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可致過敏反應,特別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

服藥後至少暫停母乳四小時

“哺乳期用藥給藥方法不同,母體血中藥物吸收峰值出現的時間不一樣。”石主任說,口服藥2小時出現峰值,肌肉注射1小時內出現峰值,靜脈注射立即出現峰值。乳汁中藥物的濃度達峰後,隨時間而減少,但消除速度一般比較慢。如果用藥儘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間隔4小時,乳汁中濃度將相對降低,比較安全。

使用藥物時,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媽咪可在哺乳後馬上服藥,並儘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根據藥物的半衰期,調整哺乳間隔,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媽咪體外,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低。

石主任特別提醒,睡前先哺乳後服藥,夜間暫停哺乳,以避免藥物高峰期哺餵。哺乳期可供母乳安全選擇的藥物有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藥物。哺乳期慎用、禁用藥物有林可黴素、克林黴素、氯黴素、四環素、磺胺類、抗結核藥、氟喹諾酮類、甲硝唑、大環內酯類。

另外,哺乳期媽媽在患病需要用藥前,要看一下藥品說明書,最好能先徵求一下醫生的意見,由醫生根據乳母疾病的需要,確實需要用藥時,也不應拖著不治療,乳母在用藥後,不僅要注意觀察自己對藥品有無發生不良反應,而且也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受到藥物的影響,一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哺乳期生病了能否吃藥,吃藥後還能餵奶嗎?婦幼藥學專家這樣說

通訊員 張彤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提前告知。如發現私自轉載者,追究法律責任。”

“注:圖片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