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聊前蘇聯的那些關於糧食的經濟政策

自打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後,就有大量的資產階級殘餘勢力流竄在蘇俄各地,這也是很難以避免的一個問題,畢竟雖然中心城市暴動的手法基本上控制了絕大多數蘇俄地盤,但是由於蘇俄土地廣袤,依舊有大量“白匪”(資產階級殘餘勢力)在各地肆虐,所以為了最快速度鞏固新生政權,列寧制定了一項經濟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

細聊前蘇聯的那些關於糧食的經濟政策

這項經濟政策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新生政權,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如何最快鞏固呢?那自然是要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就是戰時共產主義的基本邏輯。取消了之前的自由貿易、設置了餘糧收集制、國有化全部企業、全員義務勞動,總之,所有一切都需要被集中起來,朝著一個方向使勁。

細聊前蘇聯的那些關於糧食的經濟政策

這種政策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了蘇俄的實力,成功消滅了各地的“白匪”,但對於廣大農民來說,無疑是很大的災難,就比如說餘糧收集制下,政府會派遣攜帶武器的徵糧隊下鄉徵糧。可以想象這樣的政策若是短期實施也就罷了,畢竟忍忍也就把事情辦了,但是等戰事安定,和平時期一旦長期這麼幹,是必然要出大亂子的。

細聊前蘇聯的那些關於糧食的經濟政策

這種亂子不但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還會危及到蘇俄的政治,乃至波及到意識形態——戰時共產主義確實在歷史上激發了海軍基地的水兵起義活動。

遂有列寧及時叫停戰時共產主義,憑藉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強力的手腕,戰時共產主義被叫停了,列寧開始指導制定一輪嶄新的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我們看這個政策自稱“新”,那麼,新在何處?它新就新在它不但恢復了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而且以糧食稅取代了餘糧收集制!

細聊前蘇聯的那些關於糧食的經濟政策

應該說這一輪經濟政策的調整是非常及時且積極的,不僅慢慢的就恢復了農民原本已經喪失殆盡的生產積極性,而且利用政策鼓勵商業發展以及引進外資,整個蘇俄在新經濟政策下迅速穩定政治局勢,人民生活也是欣欣向榮。我們分析評價的話,這應該是一條極佳的發展方向。

細聊前蘇聯的那些關於糧食的經濟政策

但是這種“新經濟政策”並沒有被貫徹下去,1922,蘇聯建立,兩年後,斯大林上臺後逐步宣佈廢棄該政策,而啟用新的

“斯大林模式”,這種模式就是一種權力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斯大林過於偏重重工業的發展,忽視輕工業與農業,造成的結果是相當嚴重的,農民的生活水平再次陷入了停滯狀態,雖然斯大林模式使得蘇聯迅速崛起成為僅此於美國的重工業大國,甚至奇蹟般的為日後衛國戰爭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長遠看,還是那句老話:從農民手上拿走的東西太多,而農民得到的東西太少。這當然嚴重阻礙蘇聯長期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