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炎症風暴,託珠單抗貢獻“中國方案”-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記者 劉 垠

在近期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透露,已有多個國家先後批准使用恢復期血漿、託珠單抗等中國方案中涉及的藥物品種與方案,應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或開展臨床研究。

託珠單抗的名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多次被提及。

3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針對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增加“託珠單抗”用於免疫治療;截至3月5日,已有272位重症患者使用託珠單抗進行救治……

“我們提出的‘託珠單抗+常規治療’新方案,通過阻斷炎症風暴,進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轉變,減少了病亡率。”4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魏海明接受在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該方案已在20多個國家推廣應用,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了“中國方案”。

成績的背後,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在免疫學基礎研究領域多年的深耕,也離不開與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徐曉玲團隊的聯合科研攻關。

那麼,託珠單抗是怎麼被發現可用於重症患者救治?魏海明並未直接作答,而是從一通求助電話說起。

“1月29日大年初五上午,我接到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專家組組長徐曉玲的電話,說出現多例輕症患者病情突然惡化的情況,病人淋巴細胞進行性下降,臨床上沒法解釋……”

當即,魏海明召集實驗室的年輕人開會,討論後推斷:新冠肺炎患者突發的惡化,像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的“炎症風暴”。在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徵和流感中,炎症風暴也即細胞因子風暴都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光靠推測不行,當務之急是做試驗分析樣本。1月30日,魏海明團隊進駐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院生物安全實驗室,與做臨床實踐的徐曉玲團隊攜手攻關。

1月31日23時,科研團隊奮戰8小時後有了答案,檢測結果讓魏海明倒吸一口涼氣: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等處於高度活化狀態,這正是過度免疫的表現。

“一般人體內出現一種炎症細胞,就會出現炎症反應。這次兩種炎症細胞同時出現,而且這兩種細胞分別帶有‘定向炸彈’GM-CSF和IL-6(白細胞介素-6),一旦進入肺泡,後果不堪設想。”魏海明連夜向徐曉玲說明,重症病人出現強烈炎症反應,是過度免疫所致,盲目提高免疫力適得其反。

在中科院和科技部新冠肺炎應急科技攻關項目支持下,一場從新冠肺炎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的機制為切入點,轉化到臨床研究的攻堅戰緊鑼密鼓開展。

不久後,魏海明研究團隊對33例新冠肺炎病人血液30項免疫學指標的全面分析,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風暴的關鍵機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迅速激活病原性T細胞,產生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細胞介素-6等因子,從而引發炎症風暴,導致嚴重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損傷。

“我們從理論推測,阻斷GM-CSF應有潛在最佳效果,但國內外目前無藥可用。”魏海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研團隊轉而將目光聚焦到白細胞介素-6身上,市場上有針對白細胞介素-6受體的阻斷抗體——託珠單抗,該藥原本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

科研中的偶然發現,因長期基礎研究的沉澱變成了必然。早在2012年,魏海明研究團隊就聚焦白細胞介素和干擾素研究。經過6年攻關後,他們發現,託珠單抗抗體可治療臍血移植時出現的植入前綜合徵,即白細胞介素-6引起的炎症風暴,並且取得很好療效。

很快,魏海明和徐曉玲團隊擬定救治方案,提出“託珠單抗+常規治療”全新治療方案。

2月5日21時,經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後,首批7位重症患者一次性注射400毫克託珠單抗。2月5日—13日,合肥和阜陽相關醫院共用託珠單抗治療21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含4位危重症病人),3月5日全部出院。

“截至3月23日,武漢14家定點收治醫院的505位新冠肺炎患者已採用該治療方案,效果良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魏海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現有臨床數據提示,該治療方案可以通過阻斷炎症風暴,救治重症患者,改善患者預後。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時,中國抗擊疫情藥物臨床研究和應用進展備受關注。

“託珠單抗用於重症患者治療,為更多的國家認可。”魏海明說,課題組與意大利、德國、伊朗、英國、美國等多國,通過線上交流、遠程會診和直接趕赴疫情嚴重國家等方式,指導託珠單抗的臨床救治工作。

關於下一步科研,魏海明坦言,新冠病毒很狡猾,我們對其認識還不夠,要從基礎研究方面搞清來龍去脈。

“為什麼會出現奇怪的復陽現象?復陽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體內有抗體,為什麼不能清除新冠病毒?”魏海明說,阻擊新冠肺炎疫情將是一場持久戰,而這些問題,依然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科技日報北京4月21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