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学生村官 | 不负韶华守初心 扶贫一线献青春

刘荣华,男,云南巧家人。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为巧家县白鹤滩镇大学生村官。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大竹村先后担任大竹村党总支专职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支委委员;2017年11月至今担任鱼坝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巧家县大学生村官“排班”工作期间先后担任班长、副排长、排长。

“5年大学生村官生涯说长亦短,长是因为5年的脱贫攻坚之路蜿蜒曲折,短是因为5年的精准扶贫工作还未做出自己满意的成绩。如今,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面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优质资源少的偏远农村,依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认真思考、认真去做。”刘荣华说道。

2014年初,刘荣华被分配至巧家县白鹤滩镇大竹村,村子距镇里还有65公里,很多路段为砂石路、泥泞路。他回忆说:“刚开始去村里只能骑摩托车,行程3个多小时,下雨天路时,山上的石头时不时往路上掉。第一次到村里,发现村干部只有党总支书记一人用智能手机……看着眼前的一切,默默地打起了‘退堂鼓’,但最终,内心的不甘以及村民的热情让自己留了下来,当发现能够守‘初心’在村级发挥优势,看到村民写在脸上的幸福时,慢慢地从不安心,变为舍不得。”

习总书记说过,“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刘荣华所在过的大竹村、鱼坝村,均为“集体经济空壳村”,显然,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自然是“药方”,可是受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真正将政府主导的村级合作社运作起来。2017年10月,刘荣华来到白鹤滩镇鱼坝村,发现村里的巧家小碗红糖品质非常好,于是他就一直寻思着如何以此为契机,发展优势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在中国青年网做编辑期间,他得知第十八届全国“村长”论坛在陕西省东岭村举办,就组织起村级班子4人前往参加论坛,并带上小碗红糖成品在论坛期间进行推广。在论坛上,各级领导和全国大学生村官对包装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刘荣华深受鼓舞。回村后村委会坚定了把红糖产品做大做强的决心,正式开始发展村级产业:让红糖熬制传承“非遗”,熬制“匠心”技艺,红糖销售模式另辟蹊径。

昭通大学生村官 | 不负韶华守初心 扶贫一线献青春

鱼坝村特产——巧家小碗红糖


在组织的号召下,全县村官开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探索,先是通过村官自身“熟人圈”各自进行推广;2016年白鹤滩镇创建村官创业团队进行推广;2018年组建了巧家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团队,该团队的建立进一步推动村官形成合力,助推农特产品销售上行。通过团队成员相互协商并取得上级组织的允许后,成功地与村级合作社达成合作,由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和仓库等支持,创业团队提供智力支持,共同推进红糖项目,快速推进商标注册,包装设计、注册、印刷,红糖生产作坊改造,微商城建设等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营连排班”优势,开展排、班级活动进行推广;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先后在《中国日报》《乡村干部报》、中国青年网、云岭先锋网、乡村干部报网、《昭通日报》、昭通新闻网和巧家电视台等媒体加强推广;支持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扶贫活动,大学生村官王娇通过“领头雁”计划精英工坊培训,将产品带到北京进行推广。有效的宣传吸引来自内蒙古、深圳、河南、辽宁、北京、贵州、湖南、广西、陕西、广东和省内的企业、优秀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到村指导和考察红糖产业,助力全县红糖进一步畅销,并为村级实现16000斤以上的红糖销量,同时协助合作社完成红糖延伸产业——肉牛养殖项目申报。

昭通大学生村官 | 不负韶华守初心 扶贫一线献青春

2017年6月4日,刘荣华(右)在大竹村进行入户走访


越努力越幸运,5年多的努力也得到了村民和各级组织的认可。2016年11月,刘荣华的作品《脱贫攻坚路不平 风雨兼程依旧行》在“昭通市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行动主题征文比赛”中被评为优秀奖;他也先后被评为县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优秀公务员,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12月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微视频(新媒体)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带领巧家大学生村官创业团队荣获“优秀作品奖”和“最佳团队奖”。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2020年,正值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刘荣华表示,相信通过坚守初心、保持恒心、钻研匠心、运用诚心,不断长学历、练笔力、提能力、抗压力、持定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定能够同全国奋斗于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友们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中国村庄》杂志2020年第4期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冯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