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說到逛御花園,你會不會想,御花園和皇家園林是一回事兒嗎?

其實,皇家園林這個名字,是近代的學者對於中國古代園林中,由帝王所造的那些園林的一個稱呼。而古人們自己是用囿、苑、園、離宮、御園以及上林、御花園這些名稱來專指皇家園林的。

英國前首相希思在一次遊覽頤和園,這座保存的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時,有過這樣的感慨:

“人人都說天堂好,可天堂是什麼樣子,誰也沒有見過。今天我們見到了真正的天堂。”

不過,今天我邀請你去逛的可不止是這一處御花園,我們將從皇家園林的萌發期——上古商周時代,一直逛到最後的輝煌期——清朝,一覽上下三千年的中國皇家園林史!

話不多說,走起!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頤和園 玉泉塔影

商周 —— 田獵消遣園

在現今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商朝晚期國都的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中,有很多關於“田獵”的記載。什麼是田獵?並不是為了找口吃的在田裡打獵,而是以狩獵為一種遊樂消遣方式。

商朝的君主殷王沉迷於田獵活動,經常跑到離國都很遠的地方,一跑就是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都不回國都,不僅荒廢朝政,還消耗大量財力、物力。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是不?於是他們想出了個主意,不如建一個“囿”,最初的“囿” 就是一個圍起來的地方,裡面林木蔥鬱,圍著各種野獸可供殷王打獵遊樂。

《史記·殷本紀》記載了殷紂王曾擴建“沙丘苑臺”(位於現今河北邢臺),收集了許多奇珍異獸養在裡面,並“大取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成語酒池肉林就是由此而來。

後來,商朝滅亡,周朝取而代之,“周承殷制”,

周文王在距周朝國都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20公里左右)不遠的地方也修建了一座“苑囿”,築了一個八米的高臺叫“靈臺”,挖的大湖叫“靈沼”,養動物的地方叫“靈囿”。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早期商朝苑囿復原平面圖 出自《園林史話》

《詩經》對此有記載:

《詩經·大雅·靈臺》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

大意是說文王想修建靈臺,百姓很擁護,於是很快順利建成,建成之後文王在靈囿、靈沼遊玩賞樂很開心等等。

《周禮·地官》記載當時周文王的苑囿裡的工作人員就有上百人,不過《孟子》說文王並沒有把它完全據為己有,他允許老百姓進來割草打柴、打獵,非常開明和寬容。

逛完了商周時期的皇家園林,你會發現:

首先,商周時期的造園只是在模仿自然狩獵環境,但是已經有壘土為臺、挖土成湖的習慣,別小看這個,中國古典園林又被稱為山水園,山和水是中國園林的基本框架,而這一切從商周時期就起源了。

其次,園林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遮風擋雨、飲食起居這一類基本的生存需求存在,而是作為更高一層的精神享受才萌發的。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2.秦漢 —— 仙境主題園

接下來我們來到秦漢時期,不像我們現在喜歡追星,秦漢時期流行全民“追仙”,秦始皇和漢武帝這樣的一代霸主更是動用皇權來尋找虛無縹緲的神仙世界,這股神仙熱也影響到了皇家園林的創作。

秦始皇的園林叫“上林苑”,根據《元和郡縣圖志》、《三秦記》記載,秦始皇在園內挖了一個東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的長池,在水中築了兩個小島,象徵傳說中的東海仙山蓬萊島和瀛洲島,又在水中放一些巨大的石刻鯨魚,真的是仙氣滿滿啊!

然而,上林苑還沒有完全建成,秦就亡國了。不過,漢武帝后來者居上,將秦朝的上林苑瘋狂擴建,大到什麼程度呢?

據《三輔黃圖》記載,按我們現在的地理劃分,漢武帝的上林苑地跨西安市和咸寧、周至、戶縣、藍田四縣,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漢武帝 上林苑昆明池遺址 已經比當時縮小了很多

至於園內的設計,也是受神仙崇拜的影響,打造仙境主題園,不過,漢武帝比秦始皇還會玩,不僅在太液池築了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神仙島,《關中古語》說他還在人工湖昆明池裡模仿天河,將兩個代表牽牛和織女的巨大石人放在池中,這兩座石雕像一直保存至今,當地農民把它們叫做“石公”、“石婆”。

此外,上林苑內還廣植四方的名貴植物,比如從越南挖來的荔枝樹,雖然最後全部死光光了。又豢養一些珍奇動物,比如進口的長頸鹿、獅子、犀牛等,還養了很多動物專供皇帝秋冬射獵以及宴會和祭祀之用。

《漢官舊儀》記載,每次宮廷宴會或祭祀,都從上林苑中提取1000只鹿和大量的野兔,這麼一看,漢武帝的上林苑就是一個神仙主題樂園+植物園+動物園+狩獵園。

逛完了秦始皇和漢武帝的上林苑,我們發現這時期的皇家園林是在模擬自然美景和神話仙境,但他們開始賦予園林風景以明確的主題思想,這是中國古代園林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上林苑遺址出土的石鯨之一

隋唐 —— 自然美與建築美走向和諧

秦漢之後,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終於來到了繁華的隋唐時期,這一時期,國富民強,皇家的園林也越來越精緻。

隋煬帝的園林是在洛陽城西的西苑,方圓200裡,從大小上來說,僅次於漢武帝的上林苑,這座西苑外圍有天然的山丘作為屏障,還有三條天然河流經過。

苑內以周長十幾裡的人工湖“北海”為中心,並在湖中的人工島上建造屋宇,又在苑內引水流過各處建築,十分講究自然環境和人工建築的和諧,建成後是“草木鳥獸繁息茂盛,桃蹊李徑翠蔭交合”,這座西苑一直到唐朝還存在,不過改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神都苑”。

在唐朝長安城東的臨潼縣境內,有一座山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匹黑色的駿馬,因而被叫做驪山,“驪”字的意思就是純黑色的馬。驪山上有溫泉,又離長安這麼近,自然是帝王休閒的好去處,唐玄宗在前人的基礎上擴建,並改名華清宮。

這座華清宮與後來清朝的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新中國成立後 對華清宮遺址有過補修和開發

白居易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長恨歌》中,那句“春寒賜浴華清池”就發生在華清宮,玄宗經常住在這裡,宮內花園、菜園、馬球場、賽馬場等應有盡有。

不同於其他建造於平地上的園林,華清宮本來就在山上,無須再造山,山間有瀑布、溪澗,所以也無須再造湖,只讓殿宇建築依著山勢高低錯落在茂密的林間,又種植花木在自然山林間,花開的時候遠遠看去華清宮如同在錦繡堆中。

唐朝詩人杜牧有首《過華清宮絕句》寫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僅憑兩句話就生動地描述了華清宮的宏大與華美。

逛完隋煬帝和唐玄宗的園林,你會發現,這時期的園林都特別注重自然美和建築美的和諧統一,華清宮就是皇家園林中建築美與自然美和諧統一的經典代表作。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華清宮的一處景觀

兩宋 —— 古典園林體系的正式完善

兩宋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時期,也是中國山水畫的鼎盛時期,這影響到了園林藝術的發展,園林作為立體的山水畫,藝術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與園林建造有關的專業書籍,北宋著名建築學家李明仲編寫了中國第一本建築技術典籍《營造法式》,園藝方面有周敘的《洛陽花木記》、稽含的《南方草木狀》等等,還有杜綰的中國第一部論石專著《雲林石譜》,有了這些專業理論的支持,宋朝的園林體系,更成熟了。

南北兩宋,最有名的皇家園林當屬宋徽宗的艮嶽,這個敗家皇帝聽信方士的話,認為在京城汴梁(今開封)認為造一座山會對子孫有利,於是真的在皇宮的東北方花了五年時間築山、挖湖、造亭臺樓閣、種植花木,建造了一座皇家園林——艮嶽,又名華陽宮。

為了建這座園林,宋徽宗成立了“應奉局”管理建園事宜

,派人到全國各地尋找奇石、名花、異獸等,集中了當時宋朝上下的精華物品,勞民又傷財。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紀錄片《南宋》中對當時為建艮嶽而運送南方太湖石的畫面復原

宋徽宗雖然不是個好皇帝,但藝術天份卻很高,他委派“博雅忠藎,思精志巧,多才可屬”的宦官梁師成主持艮嶽的造園工程,並親自參與繪製規劃和設計圖,然後嚴格按照設計圖來實施每一個步驟。

又從園林的西北引入景龍江水,用水來劃分艮嶽的景點,園內風景錯落有致,是一處真正的山水寫意園林,建成後宋徽宗親自作《艮嶽記》紀念:

“……設洞庭湖口絲溪仇池之深淵,與泗濱林慮靈璧芙蓉之諸山,最瑰奇特異瑤琨之石……左山而右水,沿溪而傍隴……真天造地設,神謀化力,非人所能為者,此舉其梗概焉。”

宋徽宗最後說,這座園林真是有如神助,一點沒有人為刻意的死板痕跡,感到很驕傲啊!

其實這正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審美旨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他把模仿自然山水的路子走到了極致,艮嶽被認為是模仿大地山川之美的典範,中國的古典園林體系在宋朝才真正完善成熟了。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艮嶽建成沒多久 北宋就滅亡了 我們今天只能在畫中看到宋朝的另一個皇家園林 瓊林苑金明池

清朝 —— 南北融合+園居聽政

兩宋之後,元明時期皇家造園活動相對地處於停滯狀態,到了清朝又迎來了最後的輝煌時期,而清朝的造園活動大多集中在康乾盛世期間,讓我們一一看來。

話說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時,欣賞了眾多優美的江南文人園林,回京之後便開始修建皇家園林,規劃設計師和疊山工程師都是來自江南,自從建成了第一座暢春園,以後康熙皇帝每年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園子裡聽政。

後代也都效仿他,每年正月郊祭禮畢,皇帝就移居園宮,直到冬至大祀前才回大內紫禁城,一年中有2/3的時間都住在園林裡,自然清朝的皇帝們也就更注重修造園林了。

不過,康熙皇帝並沒有滿足於此,後來又修建了更大規模的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由宮殿區和苑景區組成,宮殿區按照紫禁城的模式建造,苑景區分為山區、湖區和平原區,佔地五百多公頃,

是現存佔地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避暑山莊 正門牌匾的題字是康熙皇帝親筆御書

而清朝最愛造園的非乾隆皇帝莫屬,他曾說“山水之樂,不能忘於懷”,他六下江南,遊遍江南的園林,只要他喜歡的,都讓人繪圖帶回北京作為皇家造園的參考。

乾隆皇帝對清朝園林最大的貢獻有三:擴建他老爸雍正皇帝的離宮圓明園、擴建他爺爺康熙皇帝的避暑山莊、擴建元明時期的清漪園(即現在的頤和園)。

乾隆皇帝在位時愛住的就是圓明園,圓明園原來是雍正皇帝的私園,後來又經過乾隆皇帝的擴建。它的景點設置,要麼是模仿江南名景,比如仿西湖的“雷鋒夕照”、仿寧波天一閣的皇家圖書館“文源閣”等;

要麼取材於前人詩畫意境,比如按陶淵明桃花源記而造的“武陵春色”等,這樣的景點就有四十個之多,又借鑑了一些西洋裝飾風格,是當之無愧的“萬園之園”,可惜卻被毀於戰火中。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圓明園遺址

而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頤和園,乾隆時期叫清漪園,慈禧太后重修後才改名頤和園。它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要構景點,頤和園有三大特點,被人們讚歎不已:

1.長廊,頤和園中的長廊長達728米,長廊巧妙地把園內各景點連接起來,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這些畫濃縮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2.西堤和西堤上的橋,設計者把一條普通的長堤從中斷開,在斷開處架設了六座造型優美的橋,由此產生了“六橋煙柳”的美景。

3.後湖景區,造園時用後湖來使萬壽山宮殿區三面環水,這樣一來,既使園林有山水之美,又能用湖水防火,兼顧了美觀與實用。

逛完這三大皇家名園,我們發現清朝皇家園林的輝煌是有原因的:

一是因為社會相對穩定繁榮,造園活動基本集中在康乾盛世期間;

二是因為從康熙開始,清朝的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在園子裡聽政,所以很注重修建園林;

三是因為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十分喜歡江南文化,把江南的文人園林藝術融入到皇家園林的建造中,南北碰撞,才成就了輝煌的皇家園林藝術。

走,去逛御花園!見證中國皇家園林3000年成長史

頤和園

結語

1998年11月第23屆世界遺產組織全委會在日本京都舉行,發言人宣讀了主席團建議的頤和園考察結論,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這一評價,是對中國皇家園林的最高讚美。承德避暑山莊和北京頤和園,分別於1994年和1998年被聯合國世界遺產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人類的共同遺產。

好了,從商周到清朝,一部歷經三千多年的皇家園林成長史,我們這就逛完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呢?你曾經去過哪座園林嗎?期待你的分享。

參考資料:

《園林史話》楊鴻勳

《御園漫步:皇家園林的情趣》耿劉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