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變味的熒光,如何能與傳世之作比?

有問:杜甫的三吏三別,沒反應大唐積極面,為啥沒人噴?好有趣的一問啊。

杜甫寫三吏三別時,大唐已經開始日落西山了,這叫背景。從上到下腐敗墮落,這叫現實。戰亂之下,他要是置大局而不顧,篩選出“積極向上”的“真實”渲染鼓譟,也只能是局部真實而整體荒謬罷了。阿諛奉承之輩,即使才華橫溢,恐怕最多也就能曇花一現。

杜甫先生的抱負是什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先生的人品如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高風亮節之人,豈能幹出那種骯髒齷蹉之事?身臨其境,身受其苦,揮毫潑墨,落筆傳神之作。將虎狼的貪婪兇殘,百姓的悽慘無奈,描寫的淋漓盡致。這種傳世詩篇,真真地反映了社會整體,充滿了憂國憂民之思,誰能噴?誰敢噴?

實際上,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離不開服務民生這條主線。所謂帝王將相,些許有點理智,就不敢肆無忌憚悖離太遠。否則就會導致動盪不安,甚至改朝換代。杜甫先生的詩篇,也在於提請當政,期望能救民於水火。那種悲天憫人之意,流露字裡行間。才華和民生融為一體,傳唱千古,誰人不服?

依據題目回到現實,明眼人都知道要以汪姓日記為例。

大背景是什麼?中華正在蒸蒸日上。具體現實呢?從上到下的凝聚抗疫。逢災劫之時,凡有識之士,莫不努力投身之中,獻計獻策。即使遠離武漢,也要做出撫慰之舉,萬眾高喊“武漢加油”。只有那些眼高手低之輩,或居心不良之人,才能幹出隔岸觀火甚至指手畫腳擾亂人心的舉動。此時的汪女士呢?雖身處一線,但卻坐井觀天。不去參與救民於水火的實際行動,卻以俯視的態度擺出為民請命的架勢來。大家都在焦頭爛額地救命,敢問你請的什麼命?無非就是看熱鬧不怕亂子大唄。

若說她沒忙點什麼那是冤枉她了。有人約稿呢。這就是第三個不同,寫作動機!杜甫先生的作品由心田滋潤而發,一副慈悲心懷。方方日記應出版社約定而作,充斥不滿與戾氣,寫出來的東西要能刺激口味啊。於是,通過道聽途說篩選出來不知真假的與大勢相反的東西,鼓譟撕裂干擾大局,做些與當前民生無關的博名謀利的勾當。如此沒有根骨東西怎麼敢跟傳世詩篇比較?楞把狗屎拉到冰清玉潔旁邊,噁心人啊。

杜先生如果敢在軍陣之前指手畫腳指責謾罵,即使說出來的都是真的,不被砍頭就算幸運的。如果汪女士處於那個時代,拿著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在戰場上鼓譟,被捆翻在地塞個滿嘴什麼的,都應該謝天謝地了。

與杜甫的半生淒涼相比,她應該感謝,生在這個年代。不但有大報站臺撐腰,也有總編湊上去和稀泥安慰,編湊出來的東西還有人用美金購買。這還懟天罵地的?知足吧。

唉,皓月當空,怎能讓螢火稱亮?

方方日記,變味的熒光,如何能與傳世之作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