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有孤忠

大唐西域有孤忠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大唐安西有孤忠,白髮將軍守龜茲。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忠魂一縷歸東土,不破樓蘭終不還。

郭老郡王今安在,萬古流芳美名揚。

西域堪稱大唐最璀璨的明珠。唐朝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朝代,它開放包容,兼收幷蓄,以極大的胸懷和氣概面對著世界各國,而唐朝聯繫世界的窗口,就是西域。西域是大唐的驕傲,也是唐朝士兵的驕傲,更是大唐安西軍的驕傲。唐朝尚武,軍力強大,而安西軍又是其中最為精銳的存在,他們鎮守著安西等地,守衛著大唐帝國的西域邊疆,同時為帝國開疆拓土。在安西都護府最巔峰時,他們憑藉兩萬軍隊,就可以震懾住西域四百餘國,強大如吐蕃也不敢進犯。


大唐西域有孤忠

郭老將軍白髮守龜茲


名將高仙芝與阿拉伯帝國十五萬聯軍在笪羅斯決戰時,手中只有兩萬軍隊,卻讓阿拉伯帝國傾盡全力,雖敗猶榮。以至於勝利的阿拉伯聯軍損失慘重不敢再東進。唐朝以一支西域的邊防軍隊,就可以與西方的正在興起的阿拉伯帝國抗衡,足以可見大唐盛世之時的輝煌與強大。不過沒有永遠強大的帝國,在高仙芝失敗之後,大唐的軍隊再也沒有越過蔥嶺。 伴隨著唐朝盛世不再,安西都護府也逐漸走向衰敗,而郭昕,就是安西都護府最後的榮光。世人皆知唐朝名將郭子儀,並稱贊他為"千古第一臣",卻不知道這位汾陽郡王的家族還有一位"鐵血郡王",他就是郭子儀的侄子,郭昕。郭昕出身將門世家,從小習武讀書,並以帝國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郭昕成年之後,唐朝榮光不再,邊境上強大的吐蕃不斷進犯唐朝西部邊疆,河西等地告急,年輕的郭昕於是奉命率軍鎮守河西、安西等地,守衛大唐的西域門戶。


大唐西域有孤忠

大唐西域形勢圖


大唐西域有孤忠

郭老郡王


當郭昕剛來到安西時,他胸懷壯志,一腔熱血,希望像自己的祖輩一樣,率領大唐最精銳的部隊安西軍,擊敗強敵,守衛帝國的西部邊陲。然而現實無比殘酷,郭昕來到安西之後不久,大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廷抽調了安西都護府15000精兵,由李嗣業、馬麟、李棲筠帶回長安,之後再也沒有向安西都護府補充兵力,安西都護府從原來的44000多唐兵,僅僅剩下了29000人左右,分別鎮守龜茲、于闐、碎葉、疏勒四個軍鎮,還有北庭都護府。唐廷儘管平定了安史之亂,大唐昔日榮耀早已蕩然無存,已經衰弱不堪,吐蕃帝國方興未艾乘機發兵,上元元年(760年)河西、隴右,落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被吞併,從此,西域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便與長安失去聯繫,成為大唐孤懸在外的一塊飛地。朝廷聽聞悲痛不已,但卻無可奈何。不過朝廷不知道的是,作為大唐邊境的河西走廊淪陷,但距離大唐更加遙遠的安西四鎮與北庭卻控制在唐朝軍隊手中,城牆上飄揚著唐軍旗。只是這同時意味著安西四鎮與北庭成為孤城,而鎮守安西四鎮的郭昕一部,成為孤軍。但是郭昕與安西軍沒有膽怯,面對強大的吐蕃郭昕拒絕投降,他率領軍隊,聯合當地少數民族,數次擊退吐蕃的進攻。

郭昕在安西堅守著,他看著自己的士兵不斷減少,自己的部下離自己而去,自己也一天天衰老,不免悲從中來。郭昕自河西走廊淪陷後,已經與中央王朝失去聯繫十五年,這十五年間安西軍與吐蕃軍浴血奮戰,他們在城中堅守,自己種糧種菜,鑄造錢幣,由於他們不知道唐朝年號已經由"大曆"改為"建中",因此才會出現"大曆十五年"這樣的古幣。


大唐西域有孤忠


大唐西域有孤忠

大唐最後的安西軍


大唐西域有孤忠

血戰吐蕃大軍


大唐西域有孤忠

唐軍武士圖


直到公元781年,安西節度使郭昕、北庭節度使李元忠聯合派了一支小隊借道回鶻返回大唐,這支小隊歷經千辛萬苦回到長安,在皇宮大上殿講述了還有一支孤軍在西域頑強堅守二十年、抗擊吐蕃、誓死忠於大唐的故事。大殿上下唐朝君臣感動萬分、哭聲一片。

唐德宗對西域所有軍人都給予厚重的獎賞,全部破格提升七級。

可就是無力出兵擊潰吐蕃,打通西域。回到大唐,見到親人,便是這西域兩萬多軍人終生的夢想。正是身為大唐人的無上榮耀和對親人與故土的思念,支撐著這些軍人頑強的作戰下去。

他們依然堅信強大的唐王朝會有朝一日會打通絲綢之路,收復河西走廊,浩浩蕩蕩的中原王師會像從前那樣威震四邦,以榮耀的方式迎接他們回到那片朝思暮想的唐土。

年復一年的等待,他們的臉上出現了皺紋,鬍子開始花白。但他們依然每天站在城牆上向東張望,期待大唐的旌旗會突然出現在遠處彎曲的山道上。

史料記載,與大唐隔絕29年後,即公元789年,安西四鎮依然是唐軍控制。大唐高僧悟空在這一年遊歷了安西四軍鎮,見到了四鎮鎮守史。然而據《資治通鑑》記載,790年(悟空遊歷四鎮後第二年),北庭都護府與于闐軍鎮在吐蕃的攻擊下先後陷落。碎葉、疏勒兩軍鎮什麼時候陷落無史料記錄,根據一些考古資料顯示,龜茲最後陷落的時間是808年。


如果從760年絲綢之路被吐蕃人中斷計算起,到龜茲陷落,時間相隔48年。如果從安史之亂爆發(755年)計起,時間就相隔53年。

808年,龜茲城牆上。大唐安西軍的軍旗仍然迎風飄揚。城牆上矗立一排排白鬍子軍人。他們面對的,是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邊的吐蕃軍隊。

歷年征戰,他們的身軀鍛鍊得依然強壯,但畢竟老了,氣血早已經比不上年輕人。即使是十六歲入伍,今年都快七十了。本來應該三年一換防,現在可好都已經53年了,精兵猛將從翩翩少年變成垂垂老矣的白髮翁。威風凜凜的大唐最後一任安西大都護郭昕老將軍站在城頭上,對著跟著自己出生入死半個世紀的老兄弟說:弟兄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朝廷是不可能派援軍來了,今天就是咱們爺們報銷朝廷,以身許國馬革裹屍的時候到了,漂泊在外五十年了,今天,我郭昕帶你們回家!"

一時之間,龜茲城牆上白髮蒼蒼的眾將士哭聲慟天,響徹雲霄。"大唐萬歲安西軍萬歲回家回家回家......"

在漫天雪花飄舞的時候,吐蕃軍隊發起了總攻。

當箭支用完、滾木礌石用完,吐蕃軍隊踩著無數吐蕃人的屍體,終於登上了城頭刀光撕裂、長槊破空、熱血揮灑,這些西域最後的大唐安西軍人,以頑強的肉搏的方式迎接著他們最後的時刻的來臨。

當城頭上最後的軍人倒在刀下的時候,看著已犧牲的郭老將軍安詳的面容,笑著說:"將軍,等等我,我們一起回家。"

龜茲一役,沒有一個大唐軍人投降。這一役,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殉國於任上。後世尊其為"鐵血郡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