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刻木事親、懷橘遺親、行佣供母

刻木事親,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沁陽一帶)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正所謂: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刻像思親真情義,木靈蘭歸訴淚滴。事明決將拙荊棄,親如在世共相依。

懷橘遺親,陸績,三國時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正所謂: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懷孝小兒心念母,橘藏袖中報乳哺。遺親情深奇袁術,親賢博學隱鴻儒。

行佣供母,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揹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正所謂: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行難負母數遇賊,傭丐尚孝感賊退。供母甚豐足下微,母由孝廉脫偞卑。

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刻木事親、懷橘遺親、行佣供母

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圖片取自瀋陽“長安寺”,相傳是唐玄宗李世民東征高麗路過瀋陽時命“門神”尉遲敬德督建,取名長安寺,寓意“長治久安”,故民間傳言“先有長安寺,後有瀋陽城”。

“長安寺”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長安寺巷 6號(中街商業城的後身),相傳建於唐朝,是瀋陽最古老的建築群。長安寺佔地約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長安寺始建於何年,已不可考,從寺內碑刻記載曾重修於明永樂七年(1409),爾後天順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繕。歷史上長安寺的香火曾有過興旺之時,但到清代晚期已漸頹敗,終至斷絕,廟宇也漸損沒。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錢行、借貸行等商號捐資重修長安寺。1985年2月,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進行大力重修,經過二年時間已恢復原貌,建立了長安寺文物管理所,於198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如果你現在瀋陽、或曾在瀋陽生活過、或您關心瀋陽、想了解瀋陽!

請您關注“左右看瀋陽”頭條號

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瀋陽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美麗城市風光和風土民情。。。

讓我們一起“左右看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