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不是前言的前言

疫情終於過去了。日前,封閉了兩個月的武當山景區已恢復了正常遊客接待,想想自己在景區封閉之前三天曾帶全家上山賞雪,彷彿是眨眼間的事。

但身處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裡,感覺卻是煎熬而漫長的。全體湖北人(尤其是武漢人)乃至全體國人,經歷了春節不能出門的焦慮,經歷了病毒肆虐之下的惶恐、迷茫、無奈的煎熬以及逐漸習慣後的平靜應對和樂觀(少數不幸的人還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或者生離死別的悲痛),也經歷了戰勝疫情之後城市逐步解封、步入大自然的期待和欣喜,更經歷了送別各省援助醫療隊的感激、感謝與感恩。

疫情是殘酷的,但也教會了我們一些東西。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讓我們領悟到:健康是福!平安是福!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就是福!

疫情過去了,我的系列文章也終於完成了。從今日起,本頭條號將陸續推出系列文章:《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

這個系列文章的誕生,純屬偶然。某天我們全家上武當山看日出(武當山景區對十堰市民可是有優惠政策的哦!),在登山的路上,小女妞妞纏著要我講故事,我就講了兩個有關孫悟空與真武大帝、武當山的故事。當時突發奇想,覺得可以寫成頭條文章。小宇兒甚至幫我選了兩個文章名:"孫悟空與武當山不得不說的故事"、"孫悟空與武當山二三事"。由於慵懶,我遲遲沒動筆。直到春節封城,我才想起來這件事。沒想到一動起筆來,居然剎不住,越寫越多,整成了一個系列文章。如今抗疫已取得勝利,這些文章就權作我2020年這個特殊春天的紀念吧!

至於這個系列文章的主標題:《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有朋友會說:神話小說《西遊記》與武當山有個毛關係!別瞎扯!

我是不是瞎扯,請將這一系列文章看完,相信你會做出判斷。

  • 資料鏈接:《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西遊記與孫悟空

  • 資料鏈接:吳承恩(約1500—1582年,一說1506—1580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文學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吳承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最後完成者。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吳承恩

  • 資料鏈接: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太極湖)南岸。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築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10至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公園"。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編太極拳,開創武當派,是中華武術內家拳之始祖。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世界文化遺產、道教聖地武當山

《西遊記》小說寫作的時代背景——明朝的崇道抑佛

道教在明朝,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開國之初,朱元璋雖然推行"三教合一",但親近名道(如張三丰、孫碧雲等),希望延年益壽,道教獲得發展機遇。

永樂皇帝朱棣通過"靖難之役"上臺之後,為解決執政合法性問題,大肆宣揚起兵過程中真武大帝"顯靈"、"護佑"之類的"神話","朕起義兵靖內難,神輔相左右,風行庭擊,其跡甚著。暨即位之初,茂錫景貺,益加炫耀。"並大建武當山道場,將"武當真武之神"抬高到了明皇家"社稷家神"的地位,武當山也因此獲得了"皇帝家廟"、"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天下第一仙山"的地位,道教大行其道。

到了明中期,多位皇帝寵信道士,尤以嘉靖皇帝最甚。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一方面迷信神鬼,熱衷於參與各種道教祭祀活動、打坐修真、煉丹服藥(最終死於丹藥中毒),部分道士通過醮禳科儀取得干政權利;另一方面嘉靖花巨資(動用十萬人,歷時一年)擴建武當山道場,敕封為"治世玄嶽",道教由此獨尊於國,達到歷史巔峰,全民神祀成風,上至皇帝、三公六卿、地方官吏,下至縉紳文士甚至太監、衙役皂吏之流,也都沉溺其中,佛教遭到壓制。更嚴重的是,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任用奸佞,吏治腐敗,國政混亂,官吏橫徵暴斂,百姓民不聊生。

武當山、道教與真武大帝深度參與了《西遊記》故事情節的構建

任何小說都是作者所處社會環境的某種體現。

有明一代,崇尚道教、抑制佛教的社會矛盾給社會世俗宗教信仰帶來了深刻影響,也給吳承恩的寫作思想帶來了明顯影響,具體到小說中就出現了大量的故事情節體現了這種社會矛盾。

比如整部小說在道教背景、道教神仙體系下展開,卻以佛教勢力成功擴張為結局;佛教的角色大多很正面;道教的角色大多很"不堪"("道祖"太上老君甚至被描寫成一個迂腐的老頭,對手下管教不嚴致多名部下下界為妖、禍害人間),道士們在孫悟空眼中都是"妖道"、禍國殃民(如烏雞國一回:終南山道士借求雨取得國王信任,謀害國王,霸佔王位;車遲國一回:和尚不會求雨,被罰作道士們的奴役,多僧被殘害致死;比丘國一回:道人媚惑國王,以小兒心肝延年益壽;滅法國一回:國王許下一個願,要殺一萬個和尚等);作為"皇帝家廟"的武當山在小說中化為故事情節的場景之一;武當山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在小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多次出鏡;明朝中期的一些歷史事件也被變相寫進小說,參與了小說故事情節的構建等等。

總之,小說《西遊記》與道教、武當山和真武大帝有著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總之是千絲萬縷的聯繫。細細品讀,你會發現降妖除魔背後的"玄妙"!

把《西遊記》當神魔、志怪小說看,你幼稚了!

國人對《西遊記》的熱愛,已達到老少皆宜、耳熟能詳的程度。除去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取經四人組"鮮明、接地氣的個性外,西行取經路上眾多的妖魔、離奇的故事、跌宕的情節,也是引人入勝的重要原因。

從小說寫作角度來看,形形色色的妖魔、稀奇古怪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已能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古人寫文章多講究“春秋筆法、微言大義”,那麼吳承恩為什麼還要冒著政治風險在小說中設計十幾個昏庸的國王、眾多醜惡的官吏,設計這麼多邪惡奸詐、謀權害命、荼毒生靈的道士角色和情節呢?顯然,醜化國王、道士群體是作者的故意所為。也就是說,《西遊記》表面是神魔、志怪小說,實際上作者寫的是一本諷刺小說。

作者吳承恩自己也坦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取經團隊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參與了西遊故事的演繹

孫悟空大戰二郎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