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参与了西游故事的演绎

不是前言的前言

疫情终于过去了。日前,封闭了两个月的武当山景区已恢复了正常游客接待,想想自己在景区封闭之前三天曾带全家上山赏雪,仿佛是眨眼间的事。

但身处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感觉却是煎熬而漫长的。全体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乃至全体国人,经历了春节不能出门的焦虑,经历了病毒肆虐之下的惶恐、迷茫、无奈的煎熬以及逐渐习惯后的平静应对和乐观(少数不幸的人还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或者生离死别的悲痛),也经历了战胜疫情之后城市逐步解封、步入大自然的期待和欣喜,更经历了送别各省援助医疗队的感激、感谢与感恩。

疫情是残酷的,但也教会了我们一些东西。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让我们领悟到:健康是福!平安是福!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就是福!

疫情过去了,我的系列文章也终于完成了。从今日起,本头条号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

这个系列文章的诞生,纯属偶然。某天我们全家上武当山看日出(武当山景区对十堰市民可是有优惠政策的哦!),在登山的路上,小女妞妞缠着要我讲故事,我就讲了两个有关孙悟空与真武大帝、武当山的故事。当时突发奇想,觉得可以写成头条文章。小宇儿甚至帮我选了两个文章名:"孙悟空与武当山不得不说的故事"、"孙悟空与武当山二三事"。由于慵懒,我迟迟没动笔。直到春节封城,我才想起来这件事。没想到一动起笔来,居然刹不住,越写越多,整成了一个系列文章。如今抗疫已取得胜利,这些文章就权作我2020年这个特殊春天的纪念吧!

至于这个系列文章的主标题:《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有朋友会说:神话小说《西游记》与武当山有个毛关系!别瞎扯!

我是不是瞎扯,请将这一系列文章看完,相信你会做出判断。

  • 资料链接:《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参与了西游故事的演绎

西游记与孙悟空

  • 资料链接:吴承恩(约1500—1582年,一说1506—158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参与了西游故事的演绎

吴承恩

  • 资料链接: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太极湖)南岸。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 "国家地质公园"。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编太极拳,开创武当派,是中华武术内家拳之始祖。
《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参与了西游故事的演绎

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

《西游记》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明朝的崇道抑佛

道教在明朝,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开国之初,朱元璋虽然推行"三教合一",但亲近名道(如张三丰、孙碧云等),希望延年益寿,道教获得发展机遇。

永乐皇帝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上台之后,为解决执政合法性问题,大肆宣扬起兵过程中真武大帝"显灵"、"护佑"之类的"神话","朕起义兵靖内难,神辅相左右,风行庭击,其迹甚著。暨即位之初,茂锡景贶,益加炫耀。"并大建武当山道场,将"武当真武之神"抬高到了明皇家"社稷家神"的地位,武当山也因此获得了"皇帝家庙"、"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天下第一仙山"的地位,道教大行其道。

到了明中期,多位皇帝宠信道士,尤以嘉靖皇帝最甚。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一方面迷信神鬼,热衷于参与各种道教祭祀活动、打坐修真、炼丹服药(最终死于丹药中毒),部分道士通过醮禳科仪取得干政权利;另一方面嘉靖花巨资(动用十万人,历时一年)扩建武当山道场,敕封为"治世玄岳",道教由此独尊于国,达到历史巅峰,全民神祀成风,上至皇帝、三公六卿、地方官吏,下至缙绅文士甚至太监、衙役皂吏之流,也都沉溺其中,佛教遭到压制。更严重的是,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任用奸佞,吏治腐败,国政混乱,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

武当山、道教与真武大帝深度参与了《西游记》故事情节的构建

任何小说都是作者所处社会环境的某种体现。

有明一代,崇尚道教、抑制佛教的社会矛盾给社会世俗宗教信仰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吴承恩的写作思想带来了明显影响,具体到小说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故事情节体现了这种社会矛盾。

比如整部小说在道教背景、道教神仙体系下展开,却以佛教势力成功扩张为结局;佛教的角色大多很正面;道教的角色大多很"不堪"("道祖"太上老君甚至被描写成一个迂腐的老头,对手下管教不严致多名部下下界为妖、祸害人间),道士们在孙悟空眼中都是"妖道"、祸国殃民(如乌鸡国一回:终南山道士借求雨取得国王信任,谋害国王,霸占王位;车迟国一回:和尚不会求雨,被罚作道士们的奴役,多僧被残害致死;比丘国一回:道人媚惑国王,以小儿心肝延年益寿;灭法国一回:国王许下一个愿,要杀一万个和尚等);作为"皇帝家庙"的武当山在小说中化为故事情节的场景之一;武当山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次出镜;明朝中期的一些历史事件也被变相写进小说,参与了小说故事情节的构建等等。

总之,小说《西游记》与道教、武当山和真武大帝有着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总之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细细品读,你会发现降妖除魔背后的"玄妙"!

把《西游记》当神魔、志怪小说看,你幼稚了!

国人对《西游记》的热爱,已达到老少皆宜、耳熟能详的程度。除去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取经四人组"鲜明、接地气的个性外,西行取经路上众多的妖魔、离奇的故事、跌宕的情节,也是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

从小说写作角度来看,形形色色的妖魔、稀奇古怪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已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古人写文章多讲究“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那么吴承恩为什么还要冒着政治风险在小说中设计十几个昏庸的国王、众多丑恶的官吏,设计这么多邪恶奸诈、谋权害命、荼毒生灵的道士角色和情节呢?显然,丑化国王、道士群体是作者的故意所为。也就是说,《西游记》表面是神魔、志怪小说,实际上作者写的是一本讽刺小说。

作者吴承恩自己也坦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参与了西游故事的演绎

取经团队

《西游记》与武当山的非常事:1真武大帝参与了西游故事的演绎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