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了。


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同日辞世,几百年后为纪念他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把这一天设为“世界读书日”。


这一天,媒体忧心“国人人均阅读图书数量”的连年下跌,推荐“必读书单”,劝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在小万的认识中曾经是无比正确、无需质疑的一件事,但随着社会认知(年龄)的增加,小万不再那么相信读书了,反而会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应该怎么读它……读书,好像没那么正确了。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关于读书的那些迷信吧~


读书,不用那么高高在上


读书曾经是很单纯的一件事,喜欢读就读,不喜欢就撇开。


但随着人们玩手机时间的增加,读书门槛的提高,它和健身一起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图腾,成为标榜“自律自控”的工具。


无数人为了读书而读书。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糟糕的是信息爆炸时代,文字生产越来越大众,图书出版越来越粗糙,书商为了盈利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你读读“人畜无害”的文学经典还好,如果入了成功学、阴谋论、畅销书的坑,把什么都往脑袋里装,只会侵蚀我们的思想、堵塞我们的认知,毒害与毒品几乎无疑。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书,只是文字集合,和视频、图片没什么两样,只是因为阅读便捷、易保存的传播属性而流传至今,读书,本质是通过前人记述来认识世界。


有的人不读书,对世界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判断;有的人成为人形书橱,装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就算是“世界读书日”,也不用把读书拔得那么高,读书没那么神秘,没那么崇高,自身也不用带那么多属性。


怎样读书对我最有用?


从小到大考高分、上大学、找工作,“别看那些没用的”、“学以致用”……读书的实用主义被我们发挥到极致,纯粹的兴趣阅读、阅读情趣越来越难,小万不是想批判这种实用主义,也不是想点赞兴趣至上,而是想在打破“读书迷信”的同时,和大家分享一些

实用性的阅读指南,帮你把读到的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自己行动上。


阅读指南1:阅读最好带有“目的性”!


读教材、做笔记、做习题,学生时代这是无数人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旦离开校园、离开教材,很多人就不会读书,开始走弯路了: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比如读书特别杂。同学A,一味相信读书是好的,特别喜欢收藏书单、买书,完全按兴趣阅读,经常这本没读完就读下一本,有时你问他最近看什么书、那本书里讲啥了,他自己也说不清……


再比如一字一句地读烂书。同学B,完全沿用读教材时的精读法,对一些质量不高、观点比较偏的畅销书也会特别特别认真的读,花大量精力做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从实用角度来说这并不可取。


随着读书时间的减少、图书市场的鱼龙混杂,阅读上我们急需做减法,最重要的你要知道自己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本书和我的联系是什么?难道别人都在读、有人推荐我就要读吗?


小万以前经常读那些畅销书或常销书,最后的感触却是:读了和没读,没什么差别。


读书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强理解提升自己三类所以最好不要泛泛而读,而是确定读书目的后,事先想好哪些书精读、哪些略读,哪些翻翻即可。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文学、报刊杂志明显属于前两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阅读方式,“略读”、“速读”、“通读”不一而足,只要你能获得认知、愉悦自己即可,但也不要硬啃。同学C一直听别人说《百年孤独》特别伟大,想读,但每次困在那些冗长难记的人名身上,不知道谁死了不知道谁怀孕了……所以有些时候真不用强迫自己。


小万想和大家聊聊如何阅读“提升自己”的书,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类,那么如何看才能真正吸收呢?


阅读指南2:如何阅读“提升自己”的书?


  • 放弃通读,尝试跳读。


小万曾经读过“沟通类”、“办公类”这类职场类土书,发现这类书特别水,商家为了卖书硬生生的会把几段话能概括完东西硬生生扩充到一本书:前言+好几个朋友的序言+个人工作经历和感悟+身边同事朋友因为沟通不佳吃的亏……已快超过60多页了,实用干货还遥遥无期……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所以对于这类书,我们第一时间不是读,而是核查!通过豆瓣、好友评价、主题书单来确认它值不值得读。


然后浏览一遍序言和目录,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主题是什么?作者计划怎么讲?讲的内容对我真的适用吗有帮助吗……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确定后,挑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阅读。发现符合预期就细细阅读,这样可以避免踩坑。


  • 学会“精读”+“读书笔记”


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当朋友问你在读什么书,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时,你往往含糊不清,无法完整复述。


这说明你没有完全消化这本书,这时你需要采取精读+读书笔记+复述的方式阅读了。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1.了解主题:先读书的简介大纲,明确这本书的主题。


2.快速阅读:通过目录把作者每一章的观点罗列下来,再快速翻一遍书,浏览作者是如何论证每章观点的,在脑海中把书的整体结构补全。


3.做笔记:开始仔细阅读,一边读书一边做标记、批注,写读书感受,记录启发和心得,遇到疑问地方查资料,弄清疑点。


4.回顾全书:读完后回顾笔记,回忆作者论证过程,反问自己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再翻阅读。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有的好书,适合每一两年这样读一次,在不同的时候感悟、思考,这样阅读下来,你会吸收得非常好。


  • 有批判性地阅读


当你在一个主题内进行这样大量的精读后,你会有自己的判断,你可以批判性地阅读了,你可以看穿作者的错误,是论据缺少还是论证逻辑错误,你会更看重论证过程而不是表面文采,你会知道这里是作者偷懒了绕过了,还是在死磕自己……


这时恭喜你,你成为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了,不再一股脑地吸收别人观点了,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看法了。当别人向你提问时你不但可以自我论证,还能让对方信服。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运用这几个方法认知吸收一本书,而不是为追求数量、浮于表面的阅读,你就是一个好读者了。


有些书,不需要“逼”自己去读


对书的迷信,不止体现在读书认知、读书方法上,更体现在年龄阶段上。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每个年龄段应该读一个阶段的书。阅读的成本很高,如果你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把大量时间花在结果未知、收益未知的书上,浪费的不仅是那些时间,更可怕的是走的弯路需要好多年后才能反思过来。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不需要“逼”自己读的书众说纷纭,成功学、阴谋论、心灵鸡汤早被说烂了,小万聊聊不常见的几类吧:


  • 观点类书籍


信息匮乏年代,你读书,有自己的观点或许会让人高看一眼。


但在现在网络金句不断的年代,很多人的观点其实不是自己思考得出的,而是别人的观点。观点类书籍如果不能帮你触类旁通,学会作者的思考方式从而得到自己的新思考新感悟,只拾人牙慧是没什么用处的。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观点。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 许诺能帮你看清世界、看清人性的书


是世界险恶还是他人即地狱,“洞悉人性”

忽然成为一个很火的词,很多书许诺你——看完就能彻底看清人性。


???


老子、孔子等先哲大儒也很难说自己能看清世界、洞悉人性。


从没读过书、社会打拼多年的大哥对世界、人性的把握肯定比整天在书桌前的你丰富,认知世界和他人靠的是你的实践和历练,这类书讲的故事道理,普适性并不强。


教你洞察世界、洞悉人性,其实没有任何书、任何人可以,因为它靠的是你对世界的思考和判断,没有任何人可代替。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 佛学、易经


小万身边不断有朋友爱上佛学、易经,经常在朋友圈晒。


其实读这类书非常危险了,因为它们太庞大了!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有完整脉络、有详细论证、你能够把握的“学问”,各类翻译、注释、名家解读浩如烟海,千百年来它们几乎囊括了各类学问,你几乎辨不清原来面目,皓首穷经、扎进去一辈子你估计都读不出什么来。


年轻时,最好还是别接触这类书籍,太看透尘世、太出世人生也没意思,不是吗?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 太偏太冷的书


《红楼梦》里黛玉为什么和很多人“聊不来”,一种原因就是她读书读得太深了,别人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根本没法聊。


读书也是这样,走得太深你会非常孤独,小万有同学大学时爱上了中国古典神话,在《山海经》、《楚辞》一系列古籍中考据古代中国消失的那些珍禽异兽、香草花木……可他越走越深的同时身边难找到同好,非常孤独,没有一个可沟通的人。


当然,以上只是推荐给读书“新手”,帮助他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节奏和舒适圈,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最终选择的唯一标准只有:喜欢、适合。


结语


书,本质上是别人说的话,是二手知识,你可以全信,也可以全部怀疑。


就和这篇文章一样。


只是小万希望读书不要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不要为攀比、为装而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整个文字世界浩如烟海,99.9999%的书我们今生都不会读,它们都沉在仓库里,但我们会失去什么吗?


读书,要么愉悦自己,要么科学阅读提升自己,多感悟多思考,就是别过于迷信。


真实世界比什么都重要,你觉得呢?


“今年我读了100本”“我200本!”读书,最怕的是死读书、攀比


最好,祝大家今年都能守脑如玉,能读到好书,能读好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商务印书馆,《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你的小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