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婚外情,一直以來都是個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但是,有一部影片卻將婚外情演繹得清新脫俗。這部影片就是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的《廊橋遺夢》。

它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65年,講述了一段讓人刻骨銘心的婚外戀。這部影片是由美國知名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並由他和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

該片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這部影片以獨特的表現力,轟動一時,眾多家庭與之產生共鳴,從而造成很多家庭的離婚熱潮,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轟動效應。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一、有一份愛,暗含了人性的弱點

影片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他的丈夫理查德是個普通的農場主。因為丈夫和子女要去市集參加比賽,所以,他帶著兩個孩子離開鄉下4天。其實,弗朗西斯卡巴不得他們離開,自己好好享受一下愜意而安靜的時光。

男主人公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他要到羅斯曼橋拍攝照片,以為自己迷路,開車路過弗朗西斯卡家門口,下車向弗朗西斯卡打聽羅斯曼橋的位置。

影片中,兩人的相識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一個攝影師,本身具有藝術色彩,想用攝影色彩表達某種意境和情調,需要攝影師用情感和心去拍攝。開篇男主人公職業的設定,為兩人關係的進一步走近,奠定了基礎。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弗朗西斯卡敘述羅斯曼橋的位置,怕羅伯特沒聽明白,於是,她決定親自帶他前往。來到廊橋,羅伯特說,今天光線不好,先做準備工作,明天再拍。拍攝的準備工作做完後,羅伯特到橋下采了幾束野花送給她,表示對她的謝意。

弗朗西斯卡不經意和眼前懂得浪漫的男人,開玩笑說,這些花有毒。羅伯特瞬間鬆開手,惹得弗朗西斯卡大笑。

在弗朗西斯卡生活的那個時代和家庭裡,她只侷限於家庭生活的極小的世界,整日被平淡的生活瑣事纏繞,望著眼前這個跑遍世界的陌生男人,突然給了她一個細緻入微的舉動,這樣的行為深深吸引了她。同一個世界,不同的生活,二者在這一點形成鮮明的對比,也為他們接下來的關係,埋下了伏筆。

她跟他開了一個玩笑,這個玩笑不僅充滿活力,還具有一定的獨特魅力。猶如浪花般,不斷地向弗朗西斯卡的內心逐漸翻騰。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從廊橋回來後,弗朗西斯卡邀請羅伯特到她家喝冰茶。兩人交談甚歡,瞭解到她丈夫是個工作勤奮、體貼、誠實、溫柔、潔淨的人。當然也是孩子們的好父親。也談到依阿華寧靜,大部分比較好,但是,這兒沒有她所夢想的少女時代。

羅伯特說:“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經擁有過。我不知是何意思,但日後會有用。” 這句話不僅和電影名字《廊橋遺夢》中的“夢”相照應,而且也暗示他們最後的結局。

弗朗西斯卡決定讓羅伯特留下吃晚餐。晚餐後,安靜、浪漫的夜晚適合散步,也適合欣賞詩的浪漫與情懷。

“月亮的銀蘋果,太陽的金蘋果。這是葉芝的詩。”

她希望生活中有浪漫,有激情,有模糊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給予她靈魂的思想,突然間蒙上一層她自己也看不透的輕紗。

弗朗西斯卡對羅伯特的感覺,似一道柔和的光輝,從內心世界向外,發著點點微光。人性的弱點是過於感性,是有貪念,慾壑難填。凡事應適可而止,適度而為。但她不想這麼平庸地活著,她想在紛亂的思緒裡,給自己留有一道亮光。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二、比事實更深奧的是人性的多面性

席慕蓉說:“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應該喜歡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或者別人怎麼想我。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於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

好比弗朗西斯卡對羅伯特,她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她。當小鎮被傳狄先生與姓雷的女子有染,羅伯特為弗朗西斯卡著想,特意打電話告訴她,怕引起周圍人異樣的目光,就不要來會面了。但弗朗西斯卡告訴羅伯特,她想去。

在他們生活的時代,小鎮上姓雷女子的出軌,引來眾人的鄙視和非議。但弗朗西斯卡想為自己而活,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她不在意別人如何衡量自己,只在意自己如何評價自己。她沉浸在自己奇特而深刻的歡快之情中,真實無偽。如同做夢一般。或許,這場夢,從她開車到廊橋送紙條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當兩人共進晚餐,隨著音樂共舞,相擁,纏綿。弗朗西斯卡已心醉神迷。從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戀情上,

可以看到人性的多面性。人性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帶有具體的、複雜的、多面的東西。

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去了一個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度過一個完美、浪漫的星期三。她在羅伯特這裡找到了自己少女時代的夢,找到另一個靈魂之外的自己。這讓她沉浸在甜蜜的夢境之中,這個夢給予她神奇的力量,讓她全身心融入到兩人共舞的音樂之中。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人有時沒辦法左右自己的感情,人的貪念促使自己想要得更多。精神世界的相依、相戀讓弗朗西斯卡很滿足,她想把自己的靈魂放得更高,想超越自己的命運和世界,超越一切生活的顧慮和煩憂。

她以為羅伯特是個浪子,是個偽君子。當羅伯特告訴她:“當我想起,我為何拍照片,我唯一找到的理由就是,它使我朝你走來,至於現在,我所做的,是朝向讓我們找到對方。”她只要得到他的真心便可。

每個人行走在世間,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和所求,在感情世界更是如此。人的一些形象並不是被定性存在的,這部影片讓人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性的多面性。其實,世上的所有人都是如此。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三、真摯的愛背後,是人矛盾的共同體

巴金的《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就是這樣矛盾的吧。”這句話說得很真實。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之間的感情就是如此。

當羅伯特說,我不想擁有你,我沒辦法得到你。他的心裡也是矛盾的,因為弗朗西斯卡有子女,有丈夫,有家庭。他也不想拆散她的家庭。儘管他很愛她。

第四天,當弗朗西斯卡收拾好東西,想和羅伯特走時,她開始擔心家人受不了外人的閒話,她也不想傷了理查德的心,因為他一生沒害過人。如果一走了之,孩子們會看到什麼樣的媽媽。

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很相愛,但他們是矛盾的共同體,面對當時生活的背景,他們一方面受到道德的束縛,另一方面要克服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是人性的矛盾。這也是人性心理中最為突出的一點。

羅伯特說:“我就說這一次,以前從沒說過,因為: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如果想讓這份婚外情永恆,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彼此放在心底,這樣他們彼此不會永遠失去對方。大雨磅礴,當羅伯特站在雨裡和她告別,她緊握車把手,最終還是沒有和他離去。屏前感性的我,看到這一幕,也是淚如雨下。

這份感情儘管真摯、感人,弗朗西斯卡沒有辦法放棄家庭。人在某一時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能不同,但它們也都是相互對立的。

她的丈夫臨終前對她說:“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夢想,遺憾我沒能給你。我很愛你。”

理查德對弗朗西斯卡的愛是充滿陽光的,無私的。他可能不懂得浪漫罷了,並不代表不愛她。

弗朗西斯卡說,她把生命獻給家人,把剩下的交給羅伯特。羅伯特死前把曾經拍攝的照片、相機等物件,郵給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死後,要求子女把她的骨灰揚在廊橋,永遠地和羅伯特在一起。故事至此,也就接近了尾聲。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一個女人從少女時代的夢想到真正地擁有一段遺憾的愛,她的心裡是欣慰的。她把她的一切都給了家人,她要把自己的靈魂與羅伯特安放在一起。

當傳統的婚姻慢慢被家庭的平淡磨去了稜角,禁錮了女人的思想和行為,她努力尋找,讓她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目標。恰好,羅伯特可以給她一切心靈上的滿足。最後,她還是無法跨越當時社會各種的阻礙和鴻溝。

人的一生遇到一次這樣的愛,也是值了。有些人,連享受愛的權利都沒有。這是一場悽美的,帶有缺憾的夢。一切已是命中註定。羅伯特的愛和這場夢陪伴了弗朗西斯卡後半生,這也是讓她的生命變得更加鮮活的理由。儘管這份愛充滿人性的矛盾,他們還是毫不猶豫地愛著。

豆瓣8.6《廊橋遺夢》:用愛情試探人性,應該揹負的責任與成長

這部影片圍繞著人性,展現給觀眾一段讓人既痛又愛的婚外情,同時也挽救了弗朗西斯卡兩個子女的婚姻。小說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情節,只有細膩的情感,讓人為之動容。

《廊橋遺夢》的成功之處在於,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儘管十分相愛,但弗朗西斯卡還是選擇迴歸了家庭。無論在真愛面前還是在婚姻當中,我們往往都很難做出抉擇。但是,不管選擇了什麼,便要風雨兼程。

人性也好,婚姻也罷,這部影片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和多面性,它始終是充滿矛盾的,這也是影片給予我們更多關於人性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