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婚外戀?

1、

收到網友的留言,非常簡捷的一句話“你怎麼看婚外戀?”像接到一個命題作文。

“外遇”這個現代社會的熱詞,起源於1995年上影的一部美國電影——《廊橋遺夢》。剛好最近機緣巧合地重新看了這部電影,又去把原著買回來看了一遍。

蠻有感觸的。

影片講述了46歲的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裡,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纏綿後,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痛苦地分手。但是對他的愛戀卻縈繞了她的後半生。

據報道,1995年這部片子上影的時候,引發了美國的離婚潮。引進中國後,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有人說它以一個壓抑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愛情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所以《廊橋遺夢》不是一部好片子,對社會安定團結有反作用。

個人認為,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鼓吹追求愛情”的電影是粗俗的,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和諧社會,迴歸家庭”的電影又是膚淺的。它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抉擇,一種個人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

就用這個片子為背景,來聊聊今天這個話題吧。

2、

要說“婚外戀”,就要先說“愛情”。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對它的定義。

多少看過些言情武俠小說,現在都市劇,說實在的,記憶中打動過我的愛情故事真不多,在我眼裡,那些更多的是慾求不滿和生活鬧劇。

有時候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咖啡館,聽對面桌的女生們可以整個半天時間都在聊男生,聊愛與不愛。“他這樣這樣,你說他是愛我嗎?”、“哦,我男朋友是這樣……你說他愛我嗎?”、“你說我要不要回他微信,他這樣到底愛不愛我?”……

很多時候,聽煩了,在心中默默地回答了她們一百遍,“姑娘,你是有多缺愛,他都這樣了你還問他愛不愛你,我來回答你吧,他不愛不愛不愛你。”

生活中有大把可以做的事,不少女生卻為了一個人而糾結到自虐。不是有研究都說了,愛情只佔人生幸福指數的10%嗎?雖然,這10%很重要。

沒想到,《廊橋遺夢》獨樹一枝地打動我了。

怎樣看待婚外戀?


同時看過書和電影,或許是習慣了從紙質介質獲取信息的習慣,書帶給我的震撼遠遠大過電影,特別是看到十三年後羅伯特死前寫給弗朗西斯卡的信,那份“溫柔而節制”的愛,把我感動得一塌糊塗。

相處四天並確認深愛對方後,弗朗西斯卡陷入深深地糾結:“理查德(其丈夫)並沒有做過什麼不好的事情,不該遭遇這樣的事(妻子跟別人跑了)”;“孩子們正在價值觀成形的時候,母親如果那樣做,會對他們一生產生極壞的影響”;“難以想像,在這樣的小鎮,如果自己走了,丈夫和孩子們接下來要在被人指指點點中度日……”

“但是,你又如何看待我們的感情?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回。知不知道,我們從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向彼此靠近?你以為我們的事就很平常嗎?有些人一生都不會擁有這樣的感情。”不甘心的羅伯特這樣追問弗朗西斯卡,並給了她幾天時間反悔。

在被激情和親情反覆纏繞撕扯後,弗朗西斯卡最終了艱難地選擇堅守家庭。羅伯特同樣艱難地選擇了尊重她,如割肉一般地放棄,13年來從未打擾。


他在信中說:“從1965年到1975年,我幾乎都在路上度過。我接受所有的海外派遣,只是為了抵擋給你打電話或來找你的誘惑,而事實上只要我醒著,生中每時每刻都存在這種誘惑。多少次,我對自己說‘去它的吧,我這就去艾奧瓦溫特塞特,不惜一切代價把我的弗朗西斯卡帶走。’”。


最後,弗朗西斯卡決定在死後將骨灰與羅伯特一起散在他們有共同回憶的廊橋,並告訴孩子們:“ 我活著的時候,屬於這個家,但願死了以後,屬於他...我把對他的思念,寄託在我們曾經到過的那些地方。”

或許年輕人會覺得,這就是無奈的中年人“沒有勇氣,只能放棄”的窩囊愛情輩劇。

其實,愛情是水,責任是河床。

誰都年輕過,愛情的魔力不可抗拒,這滋味經歷過的人都懂。可是“如果放棄責任,魔力就會消失”,這道理,很多人選擇不想懂。

什麼才是愛情中真正的勇氣?比起飛蛾撲火的往前衝,懂得剋制,才需要更大的勇氣。

3、

第二個要搞清楚的問題是,你遇到的真的是感情還是慾求不滿。

聽過一種理論,說女人分為兩種——木頭和樹。

一種女人是木頭,無論美醜窮富,她的狀態就像木頭一樣,缺少感知力,不夠靈動;一種女人是樹,有生命有靈性,無論千瘡百孔還是翠秀阿娜,都有她獨有的風情。

小時候想不通,一些女生明明不夠漂亮,卻總是遭遇愛情,長大後才懂,她們大多有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

就像羅伯特覺得“漂亮的女人到處都是,這固然宜人,但真正重要的是來自對生活的理解力和激情,是能感動人也能受到感動的細緻心靈”。

弗朗西斯卡表面上只是一個46歲的農場主婦,梅麗爾·斯特里普惟妙惟肖地演出了她的措辭平庸和舉止粗放。

但是!

你注意到了嗎?她寫給羅伯特的邀請卡里用的是葉芝的詩“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收工後來,隨時皆可”。羅伯特恰巧也喜歡葉芝的詩。

她談起自己年輕時當老師的夢想時,眼神發亮;她在羅伯特隨意地採了一把野花送給她,誇張地逗他“這花有毒”時的調皮靈動。

這是一個熱愛自由,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幻想的有趣的靈魂!

這樣飽滿的靈魂確實更容易遭遇別人的欣賞愛慕陪伴並衍生出情感,縱使她已經擁有穩定的婚姻生活。所以,管理自己,釐清輕重,承擔責任也是這類靈魂的主人要面對的人生功課。這個功課並不容易,只有完成它,才能讓水只沿著河床走,經過曲折蜿蜒,最終流進大海,收穫碧海藍天。

但是,生活中另一部分人,更多的只是自身有缺乏,遭遇了一點溫暖就以為是愛情,認為可以為此不管不顧,赴湯蹈火。

誰知再波濤翻騰的洪水,也有褪去的那一天,剩下的,全是醜陋不堪的淤泥,一片狼藉。

《北京愛上西雅圖》裡的文佳佳在現實中應該有一大把,明知所愛之人有家庭還是奮不顧身為愛做小三,一個人到西雅圖待產時向人哭訴自己的不幸。

只是姑娘,如果你沒有對 “以後日子要過得比別人更艱辛”的覺悟和擔當,來配你的“為愛情不管不顧”,只能說,那不是愛情。

4、

最後想說,大部分婚外戀看似無可取代,說透了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影片的開頭弗朗西斯卡在廚房做好飯,喊家人們吃飯。二個孩子和丈夫先後進來,都把門甩得乒乓響,讓她頭疼。影片的另一幕,羅伯特在弗朗西斯卡家中用餐,書中這樣描述“她看著他走出廚房門,穿過遊廊走進場院。他不像別人那樣讓紗門砰一聲彈回來,而是輕輕關上”;

從小在意大利長大的弗朗西斯卡遠離家鄉,為了美國夢跟著丈夫來到小鎮,家人們似乎很少會去關注她的過去,所以當羅伯特問起她具體生長在意大利哪個地方時,那個她認為沒有人會懂的,說得滿不在乎的小鎮,竟然是羅伯特呆過的。羅伯特和她細細地討論起在那裡的所見所聞,引動了她對過往的思忖;

在家庭中的弗朗西斯卡不過每天沉溺柴米油鹽,而羅伯特卻和她談起年輕時想當老師,為家庭而放棄的夢想。書中寫到,“麥縣的人從來不這麼談話,不談這些事。這裡的話題是天氣、農產品價格、誰家生孩子、誰家辦喪失,還有政府計劃和體育隊。不談藝術,不談夢。也不談那使音樂沉默,把夢關進盒子的現實”。

書中多處的對比,讓人不斷思索,如果沒有理查德為弗朗西斯卡提供衣食無憂的生活,保有她的安穩和靈氣;如果沒有理查德把她從意大利帶來美國;如果沒有理查德的不夠細緻,襯托出羅伯特的紳士,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之間在無意識輕輕吟唱的緣分可能不會出現。

有時候,你得到的愛,何嘗不是其他人付出裡的留白。所以,弗朗西斯卡“她提到了理查德的名字,心裡有點內疚,她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有。可是她還是感到內疚,是從一種遙遠的可能性而來的內疚”。

5、

這個世界,多少婚外戀,開始很美好,結束很不堪,最終走向苟且,傷筋動骨。多少魚水之歡,變成了魚死網破。

豐盛的生命,不僅有愛情,還有很多,比如家庭、孩子、事業和夢想。

最近的《愛樂之城》裡,米婭最後終於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但這也意味著她即將遠赴巴黎,兩人將徹底分手。那天晚上,兩個人坐在晨曦中,互相跟對方說“我會永遠愛你”。

愛你,但不一定要和你捆綁在一起。他們把彼此的夢想看得比自己要重,所以,“永遠愛你”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就算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請不要停止追求你的夢想,相信我的,你可以!

愛情之美,美在不僅有為情所生,還有不可掙脫,不得不承擔,卻甘心情願的責任;美在獨立、成熟、剋制、溫柔、寬懷以及“三觀正常”。

你可以一生多情,但請次次忠心。

希望你不僅說“如果當時吻你,當時抱你,也許結局難講”,也能說“現在的結局也不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