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在羅志祥出軌新聞的塵囂中,有的人質疑愛情,有的人質疑男人,有的人質疑婚姻,婚姻生活一直很安穩的我鬼使神差地二刷了“唯美出軌”電影《廊橋遺夢》。


60年代的美國鄉村,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在經歷了僅僅四天的男歡女愛後,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忍痛與羅伯特分手。但是對他的愛戀卻縈繞了弗朗西斯卡的後半生,她死後唯一的遺願就是與羅伯特合葬在承載兩人記憶的廊橋下。


我為何稱之為“唯美出軌”電影,因為出軌是事實,再美也改變不了的事實。二刷完這部電影后,我的感受如同對這部電影的“定性”一樣,美是美(人美、景美、情感美)但總覺得不是滋味,再美也掩蓋不了女主出軌的“不美”本質。本文將從女主弗朗西斯卡出軌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分析和對我們的啟示來解讀《廊橋遺夢》。

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01 女主弗朗西斯卡出軌的個人因素:女主看似外表嫻靜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激情澎湃的心,這決定了她並不甘於平淡的婚姻生活。


1、敢於從意大利巴利鎮嫁到美國麥迪遜縣,天性浪漫的弗朗西斯卡註定不安於波瀾不驚的婚姻現狀。


羅伯特說過,你從意大利到愛荷華州就是個很大的改變。

弗朗西斯卡是意大利人,從意大利遠嫁到美國鄉村。遠嫁這一決定本身代表弗朗西斯卡愛好自由的不羈性格,因為要面臨長期與原生家庭分離,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確定的未來。相信除了愛情本身,更多的是弗朗西斯卡血液中的大膽奔放驅動著這一個確定。

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弗朗西斯卡說過,這裡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然而是真的不一樣嗎?我的理解為,不一樣的是弗朗西斯卡的心,弗朗西斯卡對已經維繫了20年的異國婚姻生活此已經疲倦了。


2、羅伯特的的出現,滿足了弗朗西斯卡渴望外面世界的心。


羅伯特作為走遍天涯海角的攝影師,與其說滿足了弗朗西斯卡的對男人全部的期待不如說滿足了弗朗西斯卡渴望外面世界的心--羅伯特代表著自由、浪漫、不確定性。攝影師這個職業本身對於一個成天埋沒於廚房和農場的婦女來說就具有強大氣場,更何況羅伯特本人就是那麼的帥氣、細膩、浪漫。

此時不管他的丈夫是什麼樣的人,這個男人在弗朗西斯卡看來都會比她的丈夫有百倍的魅力。如果弗朗西斯卡跟他走,這意味著另一個更大的不確定性,遠比從意大利巴利鎮躍遷到美國愛荷華州來的興奮刺激,由於羅伯特的工作性質他們會四海為家,周遊世界。這一點正好滿足了潛伏在弗朗西斯卡心中對外界躍躍欲試的心。


02 女主弗朗西斯卡出軌的家庭因素:我們不得不心痛的承認,這對結婚20年的夫妻正處於婚姻的死亡期,如果沒有積極的內力作用,遭到外界干擾也是遲早的事。


親密關係中有一階段叫死亡期。彼此對對方的好感消耗殆盡,曾經蜜月期的熱情不再。如果對未來的親密關係已經絕望,不願意再付出任何努力,就會進入冷戰、甚至分離的關係死亡。


1、處於婚姻死亡期的弗朗西斯卡在這個家庭中已經逐漸失去自我,迫使她急於在看似平靜的婚姻中尋找一個出口。


弗朗西斯卡與丈夫理查德是自由戀愛,至少在當年是有婚姻的感情基礎的。就算在結婚20年後理查德還是中規中矩的保持著美國家庭丈夫應有的情調。比如對於即將分離的4天,他會對弗朗西斯卡說,沒有她睡在身邊會不習慣。在這段婚姻中,他是無過錯的。

只是,在美國鄉村呆了20年的弗朗西斯卡早已經過了從意大利變遷到美國的新鮮期,隨著兒女的長大,她終日埋沒在家務和農場中,詩和遠方早已經成了奢望。

影片一開始就用細膩的鏡頭展現了弗朗西斯卡瑣碎生活下的壓抑。自己正陶醉在喜愛的藍調中,女兒進門後自顧改成了搖滾音樂。家裡的櫃子連她人高馬大的丈夫都打不開,只有她能用巧勁打開。這些細節成功刻畫了一個為這個家奉獻了一切卻已經沒有自我的中年婦女形象。

所以當有個獨自呆在家中4天的機會時,她迫不及待的抓住了。

她當然無法預見羅伯特會開著一輛卡車向她駛來,她做出獨處4天的決定只是想自由的呼吸,為20年來平淡的生活騰出空間和時間靜靜,哪怕只有4天。

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2、出軌的本質就是婚姻內的不滿在婚姻外得到,羅伯特能幫助弗朗西斯卡在婚姻內找尋不到的自我,出軌也成為必然。


有關出軌的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婚姻內感覺不到溫暖與愛、被暴力對待、被冷漠對待、空虛孤獨、壓力大、伴侶出軌、家庭變故、性生活不和諧、頻頻受挫等等。為滿足婚內得不到的“補償需要”人們就會選擇從另外一個人那裡得到,加上外部條件促和,就會發生出軌的事實。

在弗朗西斯卡在婚姻中缺失的是什麼呢?顯然是她的自我。在看似平和的婚姻中,弗朗西斯卡的人格角色是不完整的,只有母親和妻子,唯獨沒有自我。在弗朗西斯卡正隱隱地對婚姻生活開始失望時,羅伯特來了,一個和她同樣喜歡葉芝的詩的人來了,一個能認真的傾聽她的人來了,一個能放肆地表達對她的欣賞的男人來了。當弗朗西斯卡的“自我”在這個男人身上得到滿足,出軌水到渠成。

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03 女主弗朗西斯卡出軌的社會因素:二戰後的美國造就了經濟不獨立、社會地位低下的家庭婦女群體,然而很少有人嘗試去解讀這些家庭婦女的心聲。


美國在二戰後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展開美蘇爭霸,開闢了新的歷史紀元。然而,這一切的光鮮背後,功勞似乎都是男人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躲在這一切背後的家庭主婦。她們專心打理著家務,好讓她們的男人安心地出去創世紀。70年代一部叫《醒來的女性》的小說毫不留情地撕開了婚姻的遮羞布,將那個時代千瘡百孔的婚姻生活暴露在社會大眾面前。


1、為家庭放棄工作的弗朗西斯卡,失去經濟收入的同時,自我認同感也被拉低,婚姻中的幸福係數也隨之降低。


弗朗西斯卡原本有一份不錯的職業,受人尊敬的英語老師,她喜歡葉芝的詩,也喜歡一切浪漫的事物,但是為了家庭她不得不放棄工作,成為經濟不獨立的家庭主婦,不知道有沒有人瞭解過她的不甘。

有一句話說:家庭主婦是全世界最艱難的工作,做過全職媽媽的我,對此深有體會。說艱難其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做家務和帶孩子真的有多艱難,而是因為經濟不獨立。就此又帶來了自我價值認同感的降低,明明在拼命努力卻沒有相應的經濟回報。內心各種失落和痛苦可能旁人是無法體會的。這樣的痛苦如果沒有正確處理的話,勢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婚姻生活,如同影響到弗朗西斯卡表面平靜的婚姻。


2、家庭婦女這一群體間接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同, 也許出軌成了獲取認同感的一種途徑。


那個時代的美國社會,似乎一切都在進步,但你可能想象不到,當時的美國女性處在一種怎樣的社會歧視中。那時的美國,女性出去工作很不受待見,除了打字員、工廠女工、售貨員和家庭教師之外,沒有更多的職業選擇。

所以對於羅伯特《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這一身份,弗朗西斯卡是充滿著好奇和敬仰的。而羅伯特又是那麼尊重和愛慕弗朗西斯卡,對於弗朗西斯卡而言這無疑是很有被認同感的。弗朗西斯卡自己也不知道,出軌也許成了自我肯定獲取認同感的一種途徑。

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03 對我們的啟示


《廊橋遺夢》作為發生在50年前的一段唯美的出軌愛情故事在今天仍有積極的啟示。


1、在婚姻中學會正視自己的需求。


《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提到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真正的動機在於需求。

弗朗西斯卡想要回歸工作、喜歡詩情畫意、喜歡藍調音樂,但是她都壓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不敢真正面對,卻只能投射到羅伯特身上。並藉此用這段回憶支撐起今後的歲月。也許這段4天的愛情回憶只是滿足弗朗西斯卡內心的需求的載體而已。


2、女人永遠不要放棄自我。


弗朗西斯卡因為家庭不得不放棄了工作和愛好,但這並不意味她應該就此放棄了自我,更不意味著她可以借出軌來找回自我。


作為女性,可能總有一個階段需要為家庭孩子暫時放棄工作,然而這並不代表就此放棄對自我的追求。我們依舊可以選擇以不同的方式來學習和工作,我們可以搞副業,可以繼續充電學習,不斷追求自我所帶來的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將守護著我們的一生的幸福。


寫在最後


《廊橋遺夢》作為一部經典愛情片,自然有其美好的一面,但是其出軌的本質又讓這部電影飽受爭議。看完電影后我忽然對自己平靜幸福的婚姻生活心存感激,這也許就是電影帶來的藝術感染力。


唯美出軌故事後的真相——二刷《廊橋遺夢》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