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不僅發現了千里馬而且為後世留下了相馬經

相傳伯樂是掌管天庭馬匹的神仙,於是凡間擅長相馬的人也被稱為伯樂。

春秋的孫陽是第一個享有”伯樂”美譽的人,因為他精於鑑別馬匹優劣,人們便以”伯樂”稱呼他,以至於他的本名逐漸被淡忘了。一日,楚王命伯樂買一匹千里馬。伯樂直言相告,日行千里的良駒稀少不容易找到,但他定會盡力而為。伯樂不辭勞苦地到處尋訪,但沒有一點兒收穫,他心灰意冷決定打道回府。

伯樂不僅發現了千里馬而且為後世留下了相馬經

在從齊國返回楚國的路上,伯樂遇到一匹拉著鹽車的馬。這匹馬正吃力地上坡,看上去舉步維艱。伯樂不由自主得走上前,這匹馬突然昂起了頭,睜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從它的聲音中,伯樂立即判斷出這是一匹良駒,於是伯樂對駕車人說:”你把這匹馬賣給我吧。它若馳騁疆場,肯定是一等一的好馬。”那人認為這匹馬太瘦弱了,拉車都沒力氣,於是爽快地答應了。​

伯樂不僅發現了千里馬而且為後世留下了相馬經

伯樂牽著這匹馬,一路奔到楚王宮外。他拍了拍馬的脖頸,說道:”我給你找了個識貨的主兒。”那匹馬好像聽懂了伯樂的話,它昂起頭,大聲嘶鳴,聲音洪亮如大鐘。聽到馬嘶,楚王連忙走出王宮,伯樂將馬牽到楚王面前,說:”陛下,我為您找到千里馬了。”楚王看到眼前這匹馬骨瘦如柴,以為伯樂再戲虐他,很生氣地說:”我相信你的能力,於是讓你去尋找千里馬,可你買回來的這是什麼貨色?一匹連走路都吃力的馬,他能馳騁沙場嗎?”伯樂說:”陛下,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但因為拉了一段車,再加上餵養得不好,因此看起來很瘦弱,若精心飼養,不久以後定會重現雄風。”楚王聽完半信半疑,但還是派人精心餵養這匹馬。果然如伯樂所言,沒多久這匹馬就恢復了體力,楚王跨上馬,一揚鞭,便衝出了百里。後來,這匹千里馬在疆場上馳騁,為楚王立下了許多功勞,楚王由此更加敬佩伯樂了。

伯樂不僅發現了千里馬而且為後世留下了相馬經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伯樂根據自己多年的相馬經驗寫成了《相馬經》一書。伯樂的兒子很想繼承父親的技能,於是發憤讀《相馬經》。《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麴塊”。他就按照這條描述出去尋找千里馬,他嚴格按照書中繪出的各種圖形,與他所見到的一一對照,結果找到一隻癩蛤蟆。他興奮地回家向父親報喜:”我找到千里馬了!它的額頭、雙眼和書上寫的一樣,只是蹄子和書上寫的不一樣。”

伯樂哭笑不得,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你的確找到了千里馬,但是它擅長跳躍,人沒法去駕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