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話讀來未免讓人感慨詩人的豁達、灑脫。穿過樹林時暴雨突至,沒有雨具的詩人選擇不理會那惱人的穿林打葉的雨聲,他在雨中慢慢吟唱,徐徐前行。

在明朝作家吳承恩的筆下,有這麼一個神話人物,他相較於不理會雨聲的詩人,他活的更為的恣肆、放縱。

他像是個綠林好漢,在他的一生中也接受過天庭的數次"招安",最初的他吃起天庭的俸祿——成為弼馬溫,卻因上一任弼馬溫倍感羞辱。他選擇摘下了官帽,滿含憤懣的離去。

他就是會七十二變、神通廣大的孫悟空。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被騙去做弼馬溫的孫悟空

孫悟空向菩提老祖拜師後,潛心鑽研學問,聰明好學的他很快掌握了菩提老祖的所有武功秘籍。沒有東西可以授予孫悟空的菩提老祖特許孫悟空提前出師。

孫悟空法力無邊,一跟斗能行十萬八千里,他更是精通七十二變,變什麼像什麼,連人物的神態也能模仿的栩栩如生。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選擇佔山為王——他佔據了花果山,自封為"美猴王"。

"春天的蜜蜂——閒不住",孫悟空就像這蜜蜂似的,可能是猴子天生的好動性,驅使著他向外跑。

要是他跑去無人看管的山頭撒野也就算了,但他偏偏往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參加龍王的宴會卻大鬧了龍宮,為獲得永生獨闖閻羅殿,在生死簿上劃去了自己的名字。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各種荒唐的行徑擾的眾仙家苦不堪言,紛紛上報玉皇大帝,以求合理的補償。得知孫悟空不斷的擾亂天界的秩序,玉皇大帝大動肝火,決心派兵捉拿他。

此時,做慣"和事佬"的太白金星看中了孫悟空的能力,於是建議玉皇大帝收孫悟空為己用。深思熟慮的玉帝聽從了太白金星的建議,向孫悟空遞出了"任職天庭的橄欖枝"。

得知要到天庭做弼馬溫的孫悟空興奮極了,以為玉帝認可了自己的能力(此時的孫悟空並不知道弼馬溫是個丟人的職責)。他興高采烈的拜別了花果山的朋友們,駕著七彩祥雲去天庭任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孫悟空深知此道理,在得知自己的工作是照顧馬匹後,他翻閱了許多古籍為了馬兒更好的生長。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得知真相後憤怒離去

"哎,新上任的弼馬溫又是個野猴子呢!"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天上的各路小仙們紛紛前來窺探這位新上任的弼馬溫。

一時間各路仙官給孫悟空貼上了"野猴子"、"無用的官"等標籤。起初孫悟空不甚在意,依舊恪盡職守的照顧馬匹,直到某日他得知上一任弼馬溫是一隻母猴子時,孫悟空臉色大變,摔了官帽,奪門而出。

那麼孫悟空為何得知上一任弼馬溫是一隻母猴子時如此生氣呢?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西遊記》雖是本神話小說,但是作者吳承恩也是借鑑了明朝的官僚制度,弼馬溫這一官職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官職始於太祖朱元璋,官職為正四品,並非不入流。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不過讓人諷刺的是這個職位只招收太監。在西遊記中作者更是把這一官職降到最低,身為弼馬溫的孫悟空變成了人人可以指使的對象,這使心高氣傲的他內心積鬱難平。

更使得孫悟空憤怒的是上一任弼馬溫是隻母猴子。《馬經》曾言:"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葵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原來在馬廄中飼養母猴,母猴的月經流在草上,馬匹食之就可以"闢馬瘟"。

"弼馬溫"這三字也是由"弼馬瘟"得來的。自己的上任是隻闢馬瘟的母猴子,自己又成為了弼馬溫,一瞬間成為各路仙家的笑談,也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在武學造詣上天賦異稟的孫悟空生起氣來可謂是天地間皆變色。

他毫無顧及的報復了曾經嘲笑過他官職的神仙,把他們打的顏面掃地。他一跟斗翻回了花果山,在屬下的簇擁下,他佔山為王,自封"齊天大聖",這個稱謂絲毫不把玉帝放在眼中。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千里馬終遇伯樂

玉帝縱容孫悟空回花果山被滋事之人認為是放虎歸山,在眾多仙家的要求下,玉帝出兵逮捕孫悟空,可惜這兩次都是慘敗而歸。

玉帝再次採取太白金星的話招安了孫悟空——讓他看守蟠桃。可惜這次孫悟空也無法勝任這清閒卻無聊的職責。玉帝兩次招安,孫悟空兩次謀反,不是玉帝無識人才之慧眼,是玉帝無知人善用的本領。

千里馬與伯樂是人人稱讚的美談,玉帝與孫悟空則是駭人聽聞的怪談。終歸孫悟空不是千里馬,玉帝也非伯樂。

彼得杜拉克曾說過:"用人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在孫悟空與玉帝的故事中,玉皇大帝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他只看到了孫悟空不易馴服、難以管教的缺點但他沒看見孫悟空本領高強、靈活好動的優點。

怪不得孫悟空不願做弼馬溫,你看上一任弼馬溫是誰

本來讓孫悟空這樣的天才去看守馬匹和蟠桃就是大材小用了,又如何能指望這樣的人才在無聊的工作中真心的服從於你呢?

更何況玉帝還是個聽信讒言的昏君,仙官們對孫悟空的汙衊他全部相信,仙官們對孫悟空的懲罰他也全部支持。可那些仙官們怎會知"莫道讒言如浪深,莫道遷客似沙沉"的道理呢?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淘金要經過千萬遍的過濾篩選才能得到閃閃發光、光彩奪目的黃金。孫悟空便似這沉在河底的黃金,玉帝無耐心、也無慧眼識得此般英雄。

被壓在大山下的孫悟空"以天為被,地為床",過了一段苦悶沉痛的時間,在五百年漫長的等待之後,孫悟空終於迎來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伯樂,那就是解救他於水深火熱中的唐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