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世同堂》——《偷生》之三十八

老舍似乎是打算藉著這部作品順帶介紹北平的風俗民情,上一章節講了女性的服裝,這一章節則介紹五月節。

這一天,粽子、桑葚、櫻桃是象徵,而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做法和口味,更有廣東口味,這些食物是拿來供佛,也會自家吃,總之是傳統的節日,有著濃濃的節日味兒,現在已經很難感受到了。

可是北平陷落後,什麼節日都失去了“節”的感覺,只剩下“日”的蒼白,這個年頭,能有食物下肚已經算不錯了。

天佑的布鋪生意日漸衰微,整個北平的經濟都被日本人控制著,店鋪不得關,貨物要被盤點,進貨要聽日本人的安排,給什麼貨就收什麼賣什麼,沒任何討論的餘地。

天佑心裡苦,但不能向家裡人訴說,無謂的訴說只會徒增家裡人的煩惱。

祁家人裡只有瑞宣瞭解天佑。

他是長子,他與父親的關係比老二與老三都更親密;他對父親的認識,比弟弟們要多著幾年的時光。特別在近幾個月中,他看出父親的憂鬱和把委屈放在肚子裡的剛強,也就更想給父親一些安慰。可是,怎麼去安慰呢?父子之間既不許說假話,他怎能一面和老人家談真話,還能一面使老人家得到安慰呢;真話,在亡國的時候,只有痛苦!且先不講國家大事吧,只說家中的事情已經就夠他不好開口的了。他明知道父親想念老三,可是他有什麼話可以教老人不想念老兒子呢?他明知道父親不滿意老二,他又有什麼話使老人改為喜歡老二呢?這些,都還是以不談為妙。不過,連這些也不談,父子還談什麼呢?他覺得父子之間似乎隔上了一段紗幕,彼此還都看得見,可是誰也摸不著誰了。侵略者的罪惡不僅是把他的兄弟拆散,而且使沒有散開的父子也彼此不得已的冷淡了!

所以兩人的眼神相遇,所產生的信息比對話暢談還要豐富,既有默契,更多的是無奈。

瑞豐回家告知瑞宣,日本人打算減少學校裡的英文學時,增加日文的教學,讓哥哥早點做好準備。

雖然瑞宣瞧不起瑞豐,但這個消息很重要,瑞宣為了家裡的經濟,必須窮則思變。

就算要變,也不能為日本人做事,這是瑞宣的原則和底線,他於是找了他的英文老師——英國人富善先生。

富善先生是個保守的英國人,但他的保守不僅僅是針對英國,還有中國,他喜愛中國一切舊的文化習俗,有很多珍藏品,並立志要寫一本關於北平的書,他似乎比很多中國人都熱愛北平,因此他在北平待了三十年,甚至希望死後能葬在西山靜宜園外面。

瑞宣不是個會求人幫忙的人,但如果對方是富善先生,瑞宣是願意求助的,富善先生也很好說話,讓瑞宣來英國大使館做他的助手。

讀《四世同堂》——《偷生》之三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