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麼?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唸錯的岐韻,倒來得正好。

——郁達夫《古都的秋》

一段應景兒的文字,再來兩段。

節選一段老生先生的《住的夢》中描寫北京的文字:

“不過,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論天氣,不冷不熱。論吃食,蘋果,梨,柿,棗,葡萄,都每樣有若干種。至於北平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恐怕就是樂園中的禁果吧,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紅的螃蟹剛好下市,而良鄉的栗子也香聞十里;論花草,菊花種類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紅葉可見,北海可以划船——雖然荷花已殘,荷葉可還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沒有一項不使人滿意的。即使沒有餘錢買菊吃蟹,一兩毛錢還可以爆二兩羊肉,弄一小壺佛手露啊!”

《四世同堂》中還有一段關於秋天的描寫:

“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象鮮豔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兩段文字都是寫中秋節前的北京的,那時候一年中除春節、端午節外,中秋節也是重要的節日。氣候正好,收穫的季節,顏色最豐富。

前幾天的文中我說當年北京城裡的彩葉植物一定沒有現在多,現在咱們看到的秋色一定比老舍、郁達夫、魯迅等老先生們那時更豐富。但是,……

我想起了另一個畫面,那時候的秋天或是冬天的雪後,倘若登上景山萬春亭,除了紫禁城的層層殿宇,還有那星羅棋佈密如蛛網的街巷衚衕、大小不一的院落、整齊的灰瓦頂、還有那些高出周圍民居的王府、廟宇的大屋頂。看那城市的天際線,是連綿的城牆和城樓。

所以,即使現代化的北京再美、顏色再豐富,也不再是、也成不了——“北平”。

~~~~~~~~~~~~~

一組紫禁城的秋色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遙想那時的北京城

【end】謝謝您來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