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的斩狐少年:别人家的孩子凭什么很优秀

《聊斋》中的斩狐少年:别人家的孩子凭什么很优秀

对啊!别人的孩子都特别优秀,那是因为别人都特别优秀。

■ 01 十岁的商人之子打败了狐妖

这世间有太多关于母亲为孩子倾尽所有的文艺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燃情催泪。

比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当年的影院海报还是手绘,加粗美术字提醒着观众备好手绢),比如《漂亮妈妈》(女神巩俐饰演失聪儿童的母亲,蹬三轮车、煮饭、打工,奉献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演技),再比如《中国妈妈》(也是一位母亲与失聪儿子的故事,母亲教孩子辨识他人口型的桥段,让人想起海伦·凯勒的识文之路)。

今天换个思路,来说一桩孩子勇救母亲的奇闻——《聊斋》中有一篇名为《贾儿》的故事。

“贾”即是商贾,这篇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商人的儿子。如果要复述这位英勇少年的事迹,第三人称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的母亲被狐妖侵袭那晚,事先并没有什么预兆。

家中一贯富足安稳,他的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家仆们恭谨守礼、恪尽职守,院落安宁得像是暮色中无风经过的湖水。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的某个黄昏,他回想起母亲的横祸,亦只能解释为他们幸福过了头,狐妖出于嫉妒,入侵了他的家。但他也知晓,如果不是因为昔年的家境,他根本无法杀死狐妖。

后来他官至总兵,驻守要塞,于吹角连营、寒夜梦回之时,依旧无法忘记自己的母亲。可怜的母亲被狐妖蛊惑不久,便状类疯癫,夜间尤为胡言乱语。

他记得当年的自己,其实刚刚十岁,但因为生长在商贾之家,耳濡目染,心中早已有了见解。他知道,父亲不会那么快归家,能守护母亲和宅院的也只有他自己罢了。

但是狐妖颇具神通,就算定下计划,也绝对不能让狐妖有所察觉。他掩埋了自己的惊惧,就像暗夜隐匿了无用的泪水。

那些仿佛看不到尽头的白天,他依旧如常玩耍,学着泥瓦匠把砖块石头垒上窗台。仆人不愿他再给宅院添乱,好心将砖块放回原处,他就装作不懂事的模样,高声哭闹,家仆也只好由着他这位“大少爷”去了。

短短几天,他就用砖石将母亲卧房的窗户封堵得严严实实。又开始在院中和泥,涂抹母亲卧房的墙缝,即便累得手臂发酸,也不曾止歇。

母亲的卧房除却正门,俨然成了一间密室。他溜进厨房,找来一把菜刀在院子里“霍霍”磨个不停。他听得到家仆在他背后摇头叹息,所有人都以为他因为母亲的悲剧遭受刺激,变得顽劣。

他却毫不在意,家中钱财并未匮乏,日常琐事有管家和家仆打理,他只需完成自己的计划。

他一直记得那个危险的夜晚,他第一次用刀剑去守护他人。就像他站在此刻要塞的城墙,守护着身后的城池。

他在夜幕中用水瓢遮住手中的灯火,潜伏在母亲的房门外,彼年,他身形尚且瘦小,在夜的遮蔽下,无人可以得见他的埋伏。

夜半,他再度听到母亲的胡言乱语,便立刻亮出手中的灯火,高声喊叫。母亲的房中却陷入墨一般的死寂。他假装离开房门,高声说道,“一点都不好玩,我要去茅房”。

他话音刚落,便有狸猫大小的活物从门缝那儿,飞梭般窜出来。他挥起菜刀,竭力砍杀,却只截断了狐狸的一段尾巴。

折腾了一夜,白昼很快就被市声撕开了。他循着狐妖留下的血迹,一路探查,发现血迹一直延伸至何氏人家的废园。

后来的长夜,狐妖不再作祟,但母亲并未恢复如常,还是痴痴地躺在床上。

他的父亲终于归家,看到爱侣的惨状,立刻延医问药、礼敬高人驱逐邪物,但他的母亲病情一直反复,日渐消瘦。

父亲悉心照料母亲,他再度强压下心中悲苦。夙夜匪懈地开展他的调查。终于在一个夜晚,发现何氏旧园的异动。

那座人迹罕至的园子亦同样被月色笼罩,月下多了三个人影,一个长须仆人伺候着两位主人在园中饮酒,主人对仆人说,“明日,再弄一瓶酒来”。

他匍匐在半人多高的草丛中,看着那主仆三人,两个主人夜半离去。

仆人解下衣袍,躺在园中的巨石上,发出鼾声。月色清朗,他分明看到那个仆人身后拖着一条尾巴。

他整夜蹲守在茂盛草木,终于在鸡鸣之前,看到那两个主人折回废园,走进竹林。

他回返家中,借故和父亲前往集市,百般纠缠,一定让父亲给他买一条帽店里贩售的狐狸尾巴。

又趁着父亲在其他店铺谈生意时,偷偷拿了父亲衣袋中的钱,买了白酒,藏在酒肆廊外的隐蔽之处。

他又一路飞奔到舅舅家中,向舅母谎称母亲病情虽然好了些,但听到屋中老鼠噬咬的声音就会心中痛苦,于是来讨些毒药。

他趁着舅母大意,取了大包毒药藏在怀中。又狂奔回自己藏酒的地方,把毒药悉数倒进酒瓶。

后来,每当他看着校场上疾驰的兵士,都会想起昔年奔跑至无法喘息的自己,在黄昏的街市,笑得像个痴儿。

制完毒酒,他便日日在集市逡巡,终于看到那个长须狐狸仆人也混在人群中。他上前搭讪,假称自己是胡氏子孙,住在山洞里,又故意露出假狐尾。

长须仆人便信了他,问他是不是背着家人来集市玩耍。他说,不过是遵父命前来集市买酒。

长须仆人一声长叹,“我也是奉主人之命,前来买酒,但是我家两个主人太穷,其中一位最近又被商人的儿子砍断了尾巴,我只能想办法偷酒喽”。

他极力杀死自己的窃喜,就像他在母亲房外隐没身形,就像他在何氏花园屏住呼吸,就像他闭塞胸中沸腾的恨意。

他声音诚恳,“偷酒太不容易了,我正巧有酒藏在酒肆廊外,大家都是同类,便送给你吧”。

当天夜里,他的母亲安稳入睡。他知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一面引着父亲前往何氏废园,一边把前因后果说个明白,父子二人在废园发现了三只狐狸的尸体,其中一只还是断尾。

《聊斋》中的斩狐少年:别人家的孩子凭什么很优秀

■ 02 所有的优秀一定有基石

贾儿的故事大体如此。整个故事中,无论如何赞美那位商人的儿子,都不会言过其实,他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被蛊惑的无辜母亲亦是令人同情(故事的最后,这位母亲还是因为狐妖留下的病根,数年后便去世了)。

但斩狐少年的家庭中,商人父亲大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他的正式台词一共只有两句。

一是问孩子,为什么不早些说出计谋呢?少年答道,狐狸太奸猾,一旦知晓计策,哪里还能成功呢?

另一句则是夸赞孩子的智勇双全堪比汉代英豪陈平。

可以说,这位父亲看上去,真是特别打酱油的群众演员。

其实,假如说“贾儿”是“别人家的孩子”范本,那么他的商人父亲,一定是成就这个范本的基石与后盾。

如果这位少年家境非常贫寒,父亲在外讨生活,母亲拼尽全力在家中操持生计,狐妖打倒了主妇,整个家大概早就陷入毁灭。

哪里还能由着少年去垒砖块、堵墙缝、磨菜刀,更不可能有闲钱去买狐尾、购美酒。

《聊斋》作为谈狐说鬼的集大成之作,总是借着种种志异短篇,进行规劝、隐喻、反讽与针砭,比如《杜小雷》、《小翠》劝人要行善,要有孝行;《梦狼》、《梅女》则是批判不法现象;美丑颠倒的《罗刹海市》更是作者内心暗讽的体现。

这种曲折又意涵颇丰的手法在诗歌中也极为常见,比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看似绮丽的词句其实达到了讽刺与愤怒值十级。

再比如不幸遭受暗杀,为大唐捐躯的名相武元衡大人,在牺牲的前夜,因为淮西藩镇事件被折磨得头痛欲裂,留下了“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的无奈诗句。

因此,故事情节十分完整的《贾儿》除却赞美英雄少年,当然也包含着劝诫与隐喻。

为了便于理解这种隐晦的表达手法,不如看一看《聊斋》的另一篇名作《促织》,《贾儿》中的家庭因为狐妖而陷入危机,《促织》中的家庭则是因为官府强索蟋蟀,小孩子不慎弄死蟋蟀,而陷入危机。

但是商人少年可以用看似游戏的方式,刀砍狐妖,买狐尾购白酒,设局毒杀狐妖。

《促织》中的少年则是悲而投井,用自己的精魂化作促织,让全家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

投井少年可谓悲壮惨烈,如果不是因着蒲松龄先生的魔幻笔法,恐怕再无转机。

《贾儿》与《促织》之间天差地别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在于前者的商人父亲十分注重经营人生,家中富足,防御风险的能力强大,也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反观《促织》中的父亲,读书多年也没取得初阶功名,为人迂腐木讷,遇到摊派捉蟋蟀的任务,第一反应是“自杀逃避”,幸好妻子劝诫了他。

当然《促织》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官僚恶行,然而个体如果无法改变恶劣环境之时,也只能强大己身,拼死抵御灾祸吧。

所以,《贾儿》中的孩子可以成为“别人家孩子”,先决条件就是在于商人父亲的勤勉以及因为勤勉而创下的家业。

可怜《促织》中的孩子,因为父亲的一事无成与性格缺陷,只好以死明志,幻想着化作蟋蟀,以报父母大恩。

或许又有读者会骂我,“按你这种奇葩逻辑,穷人家的孩子都必然是蠢材了?”

很抱歉,我并没有这样说,穷或者富,源自太多原因。而决定孩子能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根源则在于“你自己做到怎样的程度”?

为了避免被指责为诡辩,不如说个例子。有两户人家甲和乙,他们的孩子是同班同学,甲的家境明显要好一些。

甲时常指着儿子大骂,“你看看乙家孩子,没你那么多辅导书,也没自己的房间,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学习比你好,还拿了全国奖项,保送名牌大学,你咋这么不争气”?

但是,太可惜。这位甲氏父母从来都不会理解:

虽然乙家里要穷一些,但是乙家的男女主人特别认真地在外打工,既不过分控诉家里因为养孩子多么艰辛多么困难,也不会过分溺爱孩子,只是让孩子知道父母也在努力,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勤奋与不放弃。

而甲呢?夫妇二人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牌再加上指责孩子不争气拖累大人,所谓经济条件好一些,也不过因为牌桌运气与老人留下的一点家产。

这种鲜明对比之下,两家孩子孰优孰劣,几乎可以轻松预见。

《聊斋》中的斩狐少年:别人家的孩子凭什么很优秀

■ 03 羡慕 “别人家的孩子”,“孩子”才不是关键词

关于后代成长、家庭教育、个人管理这类话题,讨论十分热烈。

私以为育儿与自我成长这类事情,在决定结婚之前就要思考清楚,毕竟之于孩子本身,他们无法选择在哪里在何时出生,他们是被决定的。

并且通常情况下,个体很难婚后实现所谓的从一贫如洗到飞黄腾达的人生逆袭。

因为两个人一起生活,时间这一自我成长最重要的硬通货会被强行切割,世间太难有居里夫妇那般携手攀登科学高峰的恩爱共同体。

绝大多数婚姻,只是守住婚前的成就,或者在原有基础上非质变地有所提升。

因此决定结婚之前,不如想一想如下关于养育子女的问题:

第一,我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孩子的教育与生活(包括学区房、公立幼儿园名额、兴趣班、补习班、留学费用等等);

第二,如果配偶(无论男女)愿意全职在家带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我有没有负担能力,能不能做到对配偶不离不弃;

第三,我(无论男女)如果全职带孩子,有没有把握在孩子入学后,还具备充分的职场竞争力;

第四,如果孩子遭受委屈,我有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权?(包括律师费、公关费、请假)?如果因为维权而失业,有没有能力保障生活?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但这些是基础。如果这些都不能作肯定回答,建议不要把孩子带到世间受苦。

正如前文所说,你事先也没征询孩子是否同意出世。我知道我会再度被骂成冷血。

但是,个体面对偌大的世界。就是要做好准备。人生最终还是越强大越喜悦。

假如实在做不到很强大,至少如同前文中乙家夫妇,很勤劳,很豁达,很三观正确,不抱怨不放弃,给孩子树立一种模范的思想。

于是乙家的孩子,自然懂得如何为家人拼命努力,日后极有可能实现跃迁。只因他的父母,也曾带着爱与希望,为家人竭尽全力。

世间之事,皆是相互关联,当你降生于世,你便不再是一方孤岛。

别人会成为你的盾与利剑,你也要成为他人的屏障,于这粗砺世间,人生漫漫,不负汝爱。

《聊斋》中的斩狐少年:别人家的孩子凭什么很优秀

文|南下的夏天

一个敢于和各种毁三观战斗的杠精

图丨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