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 酒 道

【中國靈沼▪后稷故里】

中 國 酒 道

農耕立國,祭祀醊酒。

堯帝丕崇,尊水玄酒。

庶民偶見,殘羹變酒。

啟發后稷,谷釀紅酒。

酒名曰棄,首創之酒。

貫達古今,祭祀必酒

大禹惜糧,禁狄造酒。

少康解禁,循制飲酒。

商紂誤國,肉林池酒。

周公制禮,嚴管用酒。

秦漢承周,五齊三酒。

西域傳來,葡萄美酒。

風靡一時,還位國酒。

古人喜飲,五穀麯酒。

李白好飲,百篇斗酒。

武松打虎,豪飲此酒。

宋末開始,蒸餾白酒。

民國初現,麥花啤酒。

西汾瀘茅,五全董酒。

萬國博覽,金獎八酒。

陝西出土,西漢制酒。

養生健體,參鞭藥酒。

漢地九州,晏賓皆酒。

幸福生活,家家有酒。

【註釋】

五齊三酒:《周禮》將酒分為"五齊三酒","五齊"指的是未經過濾的五種薄酒,即指"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沈齊

"五種酒。"三酒"為三種過濾去糟的酒。周人則又分為"事酒"、"昔酒"、"清酒'三種,臨事而造的酒稱為酒,冬釀夏熟的酒稱為昔酒,釀造時間長於昔酒的稱為清酒。統稱"三酒",加上五齊,合為八種酒。

丕崇:場面宏大而且規格很高的祭祀活動。

谷酒:泛指五穀釀造的酒。

西汾瀘茅,五全董酒:西鳳、汾酒、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液、全興大麯、劍南春、董酒。因字數所限,酌情去掉一字。

國酒 :自從公元前22世紀,庶民偶然發現了殘羹發酵後,變成帶有醇香酒味,后稷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釀酒技術。從此,中國四千多年的酒文化,均以五穀釀造的

五齊三酒為國酒,後來宋末 元初出現了蒸餾制酒技術。根據蒸餾制酒工藝流程,人們一直把這種蒸餾酒稱作燒酒,直到後來才慢慢地改稱為白酒。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間推移,國人對祭祀活動的淡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封建等級制度的衰亡,國酒中的五齊三酒,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現今社會,漸漸以白酒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宴慶用酒,祭祀醊酒的用酒,也以白酒代用。關中地區農村,每逢婚嫁、喪葬等大事,還有部分村民釀造事酒待客。

陝西人寫的這篇文章,把西鳳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后稷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靈沼發明的釀酒技術,並在成均(堯舜期的國立大學,俗稱教稼園)除了教民稼穡,還對對學員進行釀酒技藝傳授。周人在西岐時,國酒釀造技術也在當地得以傳承和發展,當地民間肯定有人傳承,陝西西鳳酒廠正好處於這一地域,應該是傳承和發展國酒的不二廠家。關中各地的大小酒廠,都有自己的絕門獨技,密不示人。

白酒的蒸餾技術,也是基於五穀釀造制酒技術的基礎之上,在加工過程中,酒熟後增加了最後一道蒸餾工藝發展而成的。所以,中國酒道均以國酒五齊三酒為根、為本、為祖。白酒自宋末以來,逐步成為國酒現代傳承的主要形式。

如果你喝過俄羅斯的伏特加酒,你就會知道國酒的魅力所在,你也就知道什麼叫醇香,什麼叫醇綿,什麼叫爽口,什麼叫鳳香型、什麼叫醬香型。沒有四千多年的酒文化歷程,老外們做的酒是沒法達到這種境界的,可以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基酒都比俄羅斯的伏特加酒好過百倍。(END

註釋:

醊(zhuì)酒:祭奠時把酒灑在地上。

谷酒:泛指五穀釀造的酒。

西汾瀘茅,五全董酒:西鳳、汾酒、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液、全興大麯、劍南春、董酒。因字數所限,酌情去掉一字。

國酒 :自從公元前22世紀,庶民偶然發現了殘羹發酵後,變成帶有醇香酒味,后稷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釀酒技術。從此,中國四千多年的酒文化,均以五穀釀造的

五齊三酒為國酒,後來宋末 元初出現了蒸餾制酒技術。根據蒸餾制酒工藝流程,人們一直把這種蒸餾酒稱作燒酒,直到後來才慢慢地改稱為白酒。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間推移,國人對祭祀活動的淡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封建等級制度的衰亡,國酒中的五齊三酒,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現今社會,漸漸以白酒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宴慶用酒,祭祀醊酒的用酒,也以白酒代用。關中地區農村,每逢婚嫁、喪葬等大事,還有部分村民釀造事酒待客。

陝西人寫的這篇文章,把西鳳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后稷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靈沼發明的釀酒技術,並在成均(堯舜期的國立大學,俗稱教稼園)除了教民稼穡,還對對學員進行釀酒技藝傳授。周人在西岐時,國酒釀造技術也在當地得以傳承和發展,當地民間肯定有人傳承,陝西西鳳酒廠正好處於這一地域,應該是傳承和發展國酒的不二廠家。關中各地的大小酒廠,都有自己的絕門獨技,密不示人。

白酒的蒸餾技術,也是基於五穀釀造制酒技術的基礎之上,在加工過程中,酒熟後增加了最後一道蒸餾工藝發展而成的。所以,中國酒道均以國酒五齊三酒為根、為本、為祖。白酒自宋末以來,逐步成為國酒現代傳承的主要形式。

如果你喝過俄羅斯的伏特加酒,你就會知道國酒的魅力所在,你也就知道什麼叫醇香,什麼叫醇綿,什麼叫爽口,什麼叫鳳香型、什麼叫醬香型。沒有四千多年的酒文化歷程,老外們做的酒是沒法達到這種境界的,可以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基酒都比俄羅斯的伏特加酒好過百倍。

END

董長明 鄭武成 張秉勤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七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