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一碗肉面贺新婚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有的知青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感情,结成连理,在农场成立了新的家。知青的婚礼是简单的。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还记得当时婚礼的一些情况。

  那时二连有一对广州知青先是申请结婚,由连队干部批准,双双拿着批准书到团政治处领取结婚证书。同是一个地方的人,都会在结婚前回到家里见双方的家长,顺便也买一些结婚后的生活用品。他们买了很多面饼回农场,那时买面要粮票,2角6分钱一斤。

  这对知青新人从广州满载而归。

  婚礼一般是在星期天的。只有在星期天知青们才有时间来参加啊。他们提前十来天就通知了参加婚礼的人。广州知青一般都在场部附近的连队工作,通知他们也很快的。

  到了举行婚礼的那天,我们几个要好的知青集中在一起奔向二连。先是到新房看一看,这对知青住的是瓦房,这是一间房隔开半间给他们做新房。那时没有正式的大床,四张长櫈并在一起,两人的铺板放在一起,就是大床了。再摆上蚊帐棉被,再铺上一张红纸写的“囍”字,就是一个新家了。我们上前同主人家祝贺,再给红包就是了。

  我们来的知青都坐在一个房间里,主人叫了一个知青,请他招呼一下。这个知青很会搞气氛,大家一下子都活跃起来了。他先说了一个《江湖儿女》的故事。我们一听,那是他编出来的,但听的也开心。

  接着他就拿了一副扑克来,抽出一张让大家看,他来猜那张牌的牌面。这时,我突然发现对面有个知青给他打眼色,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怪不得他猜的牌都很,原来是演双簧啊!

  此时他觉得说故事和猜牌都不过瘾,提出来个新郎、新娘双人表演。他找来了一张长櫈,摆在房的中央,对着这对知青新人说:“你们夫妇两人各自站在凳子的一头,相对而行,要走到凳子的另一头,中间不能摔下来,要不然要重来啊!”那张凳子也只有10公分宽,人在上面也很难站得稳。只见新郎新娘两人提起了精神,各自站凳子的一头,面对面,伸出腿,大家的脚都放在对方的两脚之间,两人同时扶着对方的上身,一转身,步子一移就把位置换好了,站好,跳到地下。他们的动作配合默契,表演精彩,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这一节目给婚礼增添了新的色彩,这是我头一次参加知青的婚礼,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啊。

  很快到了中午“婚宴”时间,就餐时也没有大鱼大肉,每人就是吃一碗面,面汤里有一些肉碎和青菜。

  面饼就是从广州带回来的那些,肉是场农贸市场买的,菜是生产队食堂给的,那时的物资供应紧张,知青的工资不高,知青婚礼能搞成那样,大家也挺满意了。

  写于2008年6月28日  

作者简介:冯家琼,广州老知青,上世纪60年代末上山下乡到原广东农垦海南垦区乐光农场。来源一壁残阳


知青往事:一碗肉面贺新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