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一碗肉面賀新婚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有的知青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感情,結成連理,在農場成立了新的家。知青的婚禮是簡單的。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還記得當時婚禮的一些情況。

  那時二連有一對廣州知青先是申請結婚,由連隊幹部批准,雙雙拿著批准書到團政治處領取結婚證書。同是一個地方的人,都會在結婚前回到家裡見雙方的家長,順便也買一些結婚後的生活用品。他們買了很多面餅回農場,那時買面要糧票,2角6分錢一斤。

  這對知青新人從廣州滿載而歸。

  婚禮一般是在星期天的。只有在星期天知青們才有時間來參加啊。他們提前十來天就通知了參加婚禮的人。廣州知青一般都在場部附近的連隊工作,通知他們也很快的。

  到了舉行婚禮的那天,我們幾個要好的知青集中在一起奔向二連。先是到新房看一看,這對知青住的是瓦房,這是一間房隔開半間給他們做新房。那時沒有正式的大床,四張長櫈並在一起,兩人的鋪板放在一起,就是大床了。再擺上蚊帳棉被,再鋪上一張紅紙寫的“囍”字,就是一個新家了。我們上前同主人家祝賀,再給紅包就是了。

  我們來的知青都坐在一個房間裡,主人叫了一個知青,請他招呼一下。這個知青很會搞氣氛,大家一下子都活躍起來了。他先說了一個《江湖兒女》的故事。我們一聽,那是他編出來的,但聽的也開心。

  接著他就拿了一副撲克來,抽出一張讓大家看,他來猜那張牌的牌面。這時,我突然發現對面有個知青給他打眼色,我心裡一下子就明白了:怪不得他猜的牌都很,原來是演雙簧啊!

  此時他覺得說故事和猜牌都不過癮,提出來個新郎、新娘雙人表演。他找來了一張長櫈,擺在房的中央,對著這對知青新人說:“你們夫婦兩人各自站在凳子的一頭,相對而行,要走到凳子的另一頭,中間不能摔下來,要不然要重來啊!”那張凳子也只有10公分寬,人在上面也很難站得穩。只見新郎新娘兩人提起了精神,各自站凳子的一頭,面對面,伸出腿,大家的腳都放在對方的兩腳之間,兩人同時扶著對方的上身,一轉身,步子一移就把位置換好了,站好,跳到地下。他們的動作配合默契,表演精彩,獲得大家的熱烈掌聲,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這一節目給婚禮增添了新的色彩,這是我頭一次參加知青的婚禮,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啊。

  很快到了中午“婚宴”時間,就餐時也沒有大魚大肉,每人就是吃一碗麵,麵湯裡有一些肉碎和青菜。

  麵餅就是從廣州帶回來的那些,肉是場農貿市場買的,菜是生產隊食堂給的,那時的物資供應緊張,知青的工資不高,知青婚禮能搞成那樣,大家也挺滿意了。

  寫於2008年6月28日  

作者簡介:馮家瓊,廣州老知青,上世紀60年代末上山下鄉到原廣東農墾海南墾區樂光農場。來源一壁殘陽


知青往事:一碗肉面賀新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