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飲食男女》是一部由李安執導的電影,上映於1994年。影片主要講述了喪妻多年的老朱和三個女兒的故事。

有人評價,李安拍這部電影猶如庖丁解牛,每一刀都恰到好處,這刀在故事裡遊刃有餘,故事戛然而止時,會覺得這故事仍然在這世上某個地方繼續流淌。

好的電影總是彙集眾生相,每個人都能從中讀到不同的故事:有人看到美食,被各種菜餚吸引;有的人看到姐妹情;有的人看到父女情,還有的人看到愛情。“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活一世,離不開吃喝與愛,一部電影囊括了每個人都逃不掉的欲與求。

一桌桌豐盛的菜式,正如生活之雜陳五味,酸甜苦辣、喜怒悲歡,盡在不言中。生活的苦與樂,就像那一餐食,只有咬下去,才能體會各種滋味。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三姐妹

老朱是知名廚師,每週日會組織家庭聚餐,一個人做一大桌子菜,等待著和三個女兒下班回家,電影的開篇便是從一個一個烹飪的鏡頭開始的。

大女兒家珍是一位中學教師,因年輕時被初戀傷害而無心再愛,一心求教;二女兒家倩為航空公司高管,和前男友保持藕斷絲連的關係;三女兒家寧還在讀書,在快餐店打工,最終與好友的男友走到一起。影片中的一家四口各有自己的生活和愛情故事,雖然他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各懷心事。

除了老朱最後娶了“四女兒”錦榮之外,二女兒朱家倩在故事中也完成了巨大的轉變,給人帶來驚喜。通過她的情感經歷、選擇和變化,家人之間的愛和羈絆也隨之呈現。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家宴

最早表示要搬出去的人:界限感的跨越和模糊的自我認知滋生自由的需求

朱家倩是最早提出要搬離這個家庭的人,在電影中的第一次家宴中,她宣佈自己買了新房,以後會搬出去住。

餐桌上,老朱本來有話要說,卻被家倩打斷,足見她對脫離這個家有迫切的需求,雖然還沒有成家,雖然買的房子還在建設中,但是她要把這個消息提前告知家人。如此,她便成為一個即將要離開的人,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變得不那麼緊密。

老朱做菜時的那些烹飪的鏡頭非常誘人,而一家人坐下來吃飯時氣氛卻異常尷尬。一家人似乎無話可說,沉悶的空氣令人窒息。

老朱為了一頓團圓飯忙活半日,女兒們卻習以為常,不知感恩。看似是借吃飯的機會溝通感情,實際上這桌飯菜卻成為囚籠,令人身心俱疲。在這裡親情並沒有成為遮風擋雨的避風港,而是成為每個人悲傷沉重的枷鎖。

其實,老朱和女兒並非許久未見,她們都住在家裡,專門準備星期日晚餐才能好好吃一頓飯,可見平日裡老朱與女兒們很少交流。

朱佳倩願意投上自己所有的積蓄搬出去,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原因:

  • 家庭中隨意跨越的界限感

妻子早逝,老朱又當爹又當媽,給女兒們洗衣做飯。孩子們小的時候,這是職責;但是隨著歲月的增長,有些照顧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比如老朱給女兒們洗衣服,一堆內衣和自己的衣服在洗衣機中纏在一起。即使一家人也有性別之分,這種從小到大延續的習慣,已經不適合三位成年女子。

那攪成一團的衣物,就像一家人雜亂的生活與思緒,剪不斷,理還亂。

三個女兒總是要到別人房間裡才能找到自己的衣服,可見,父親雖然照她們的起居,但是根本不瞭解她們,他分不清這些衣服是誰的,卻隨意走進了女兒的房間,按照自己的意願將其整理。

對於女兒們來說,除了被照顧之外,還感受到了被打擾。

在心理學中,界限感的定義為

對界限的判定或重視程度。把握好邊界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邊界的模糊會導致過度關心,這種親人之愛會成為壓力令人不適。

在朱家,被親情捆綁揉搓在一起的四個人,相互分不清彼此。事業出色、精神獨立的二女兒朱佳倩不想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

  • 模糊的自我認知

在三個女兒中,家倩可謂是最為優秀的,她面容俊俏,魅力無邊,穿著得體,也不缺少情感陪伴,在公司中擔任要職,還一路晉升。對於自我的優秀,她是能充分感覺到的,和父親與姐姐妹妹住在一起,好像並不符合優秀的職場女性的身份。

在心理學中,曾經有人做過調研,一個家庭中的第二個孩子通常比老大獨立。因為他從出生便與哥哥或姐姐共同分配著父母的愛,他更懂得這世界上的愛不是唯一的,也更有方式獲得父母的疼惜,長大後,應對社會的能力也會更強。

如果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孩子,那麼第二個孩子會更為突出。他沒有經歷過老大獨自享受父愛母愛的時光,也沒不會像老三那樣備受寵愛,他會在老大與老三的“夾擊”中獲得生存,也會學會“求生”技能。

朱家倩便是這樣的二女兒。但是,她對自己的自信並不是篤定的,甚至是有些模糊的。

在上司告知她可以被調任升職時,她以為自己將要被開除;當她在前男友家燒菜的時候,她提到由於家裡有位優秀的廚師父親,她無法進廚房……在這種既自信又不夠堅定的自我認知中,對自由的嚮往逐漸滋生。

只有離開那個羈絆頗多的家,在地理上與生活上成為獨立的自己,才能夠救贖自己渴望自由的靈魂。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工作中的朱家倩

猶豫不決未能搬離:種種現實和情感的牽連使冷漠的人變溫情

現實的走向總是有自己的軌跡,它不會按照想象的方向前行,而是在不經意間,給等待者一個突襲,叫人措手不及。三個突發的情況讓家倩無法放心離開。

  • 第一,物質支撐斷層:房子停工

家倩付了房子的頭款,等待著房子建成;公司為她升職,想讓她調任到阿姆斯特丹,不管是房子的緣故還是工作的機會她都快離開家。但是,房子的事情卻來了個猝不及防的結果——開發商逃跑,房屋爛尾。

  • 第二,親情牽絆:遇到父親體檢

雖然損失大筆積蓄,但是她也可以毫無牽掛去歐洲工作。怎料,偶然在醫院看到父親自己去心臟科體檢。家倩以為父親身體出現問題,對父親產生擔憂。

雖然影片快結束時證實,老朱不過是去體檢,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家倩對父親的身體完全是一場誤解,但是在當時的情境中,這就是她的心思轉變的重大機遇。

雖然她看起來冷峻、孤傲,但是在內心深處,她是愛著這個家和父親的。當家人遇到困難,她是會挺身而出的那一個。

  • 第三,告別愛情:妹妹和姐姐先後嫁人

最小的妹妹家寧還在讀書,便與人談戀愛懷孕,於是決定搬出家去。姐姐也遇到命中的那個他,坐在摩托車後座上離開了家。唯獨感情豐富的家珍卻成為告別愛情的人。

家倩在公司遇到情投意合的李凱,逐漸瞭解之後發現李凱就是姐姐的“初戀情人”,因為這樣的猜測,她不知該如何面對他。

雖然後來得知,李凱與姐姐的關係不過是家珍編造出來的,家倩還是決定和李凱做朋友而非戀人。本來就要發展成情侶關係的二人再無可能。

家倩雖然與前男友分手,但是二人保持著肉體的關係,當前男友結婚後還想對家倩發出邀請時,她沒有應答。高傲如她,她怎會做婚姻中的補充者。

於是,兩個與她相關的男人都從她的情感中抽離。本來不乏異性陪伴的她,卻成為三姐妹中最孤獨的那個人。

告別了愛情,親情迴歸了位置。她決定放棄去歐洲工作的機會,繼續在家居住,陪伴父親。

最孤高的人成為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這種設計不只是出於電影敘事的需求,更是生活中那些不聲不響的人所承受的心理重量。

電影中有趣的是,真正讓家倩變成最後留守者的,不是別人,而是她一心想守候的父親。

姐姐帶著姐夫,妹妹帶著妹夫一同回家。星期天晚餐照樣舉行,人數卻多了起來。原本老朱一個人忙活的場景變成了如今的雞飛狗跳。

這種忙亂是熱鬧的,是充滿歡樂的。

人們總是喜聚不喜散,其實日日相聚未必驚喜,離別後的重複才是真正的喜悅。各自陪伴著自己喜歡的人,雖然離別,也是歡喜。相見之日,談談過往,談談未來,談談未見的那些日子,別有一番樂趣。

在這樣的日子中,老朱公佈了自己的愛情,當眾人以為他將與梁伯母來一場黃昏戀的時候,他卻與梁伯母的女兒錦榮確認戀情。

女兒們沒有反對,梁伯母則差點氣暈。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最後一次家宴,即將宣佈秘密

當家倩已經決意陪伴父親的時候,父親身邊出現了錦榮;更重要的是,父親決定搬出去。家倩守候的這個家,再無家人。

當你放棄一切全心去呵護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卻告知,他根本需要你。此時的家倩,在愛情中成為路人;在親情中,好像成為一個被忽略的笑話。

她是否不甘,她是否心有怨懟,或許在某一瞬間她感嘆命運無常,但是影片的最後告訴我們,這個看似散了的家,更為親密了。家倩不需要搬離,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聚相離都是緣:血緣之間,親近地保持距離才能更好的相伴

影片以家宴開始,也以家宴結束,家宴成為全片的線索也成為情感的通道。餐桌上的一杯一盞、一舉一動都是情感映射與表達。

從最初一家四口圍坐一團到女婿鄰居參與其中,再到最後一餐只剩家倩和父親兩人,人數少了,熱鬧沒了,但是暗中流動的溫情卻直抵人心。

每個人都跟家倩彙報他們的情況,妹妹生了孩子,姐夫要受洗成為教徒,錦榮懷孕。雖然大家沒有到場,但是卻能一起分享喜悅。這種距離,勝過你我面對面,卻無話可說。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朱家倩下廚

家倩最愛做菜,以前在家中她無法施展廚藝,如今自己住,可以盡情發揮。在和父親兩人的家宴中,還可以和父親討論用姜的問題。在這場討論中老朱恢復了味覺,“你的湯,我嚐到了。”

父親嚐到了家倩的湯有兩層含義:

  • 對於家倩而言,她終以自我的身份與父親對話。

在三姐妹中,家倩與母親最像,無論是性格和相貌,她身上都有母親的影子。父親對女兒有父愛之情,又會從女兒身上勾起對妻子的思念。

家倩並不想成為另外一個母親的角色,她追求的始終是獨立的自己。於是,她最早提出搬離。

當父親對她說,嚐到她的湯時,其實是對她自我人格肯定的一個詮釋。人,只有先具有獨立的人格,才有資格去談論感受。家倩終於作為完全的自己,與父親展開廚藝的討論。

龍應臺曾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

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

親人之間無論多麼親近,都要學會把對方當成“別人”,讓他去做自己。

  • 對於父親而言,味覺的恢復是健康也是幸福。

開篇中,故事就交代老朱失去味覺,因此做菜的味道也受影響。味覺是健康的一部分,嘗不到味道生活也就沒了滋味。

一個男人,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女兒就是他的全部,沒有愛情,沒有關懷,無慾無求,當他離開這個家,和錦榮開始新的生活,青春再次光臨,生活的滋味便重新迴歸。這裡,老朱的健康回來了,內心開闊了,幸福如期而至。

親情的基定是血緣,這是生物學角度人與人之間自然建立的關係;但是沒有血緣的人之間如果經歷撫養過程也會產生親情,因此“親情”的“情”字是通過後天建立並加深的,如果相處模式問題層出,親情也會變冷漠。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朱家倩下廚

由於血緣的關係,親情是無法割裂的,這就導致了親情的必然性。有時,這種必然性所帶來的義務感與強制性會剝奪情感之間的自然流動。人們總是希望出於喜歡去做事,而不希望被要求。

家本是最溫馨的地方,但是一個家能夠正常運行需要每個家庭成員承擔責任,有責任就會有疲憊。因此,無論就家庭的多麼和諧,當我們回家的時候,總會有那麼幾個瞬間,想要繞路。

家庭中的每個人,同時又承擔著各自的社會角色,有自己的角色歸屬。當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同一屋簷下相互碰撞的時候必然產生衝突。

如果衝突被主觀上壓制,就會導致互不溝通,內心的矛盾也會在其他方面顯現,阻止家庭生活的和諧行進;如果衝突不壓制,就會正面爆發,家庭中的吵鬧會頻頻出現。

在《飲食男女》中,第一次家宴前後每個人都是壓抑的,四個人明明不適合繼續生活在一起,卻勉強維持在一起,壓抑的氛圍圍繞著餐桌。

隨著家人陸續找到新的歸宿,留下的家倩也找到了自由。血緣並不會因為地緣而離散,親情是一輩子的事,不著急日日團聚,親近的產生距離,反而成為更恰當的陪伴。

《飲食男女》:通過朱家倩的行為特徵,淺析親情背後的愛與羈絆

影片最後一幕

寫在最後

影片以家倩的一聲“爸”結束,這聲呼喊,真誠地把親情的羈絆拋開,尋到了愛。

關於家的含義,老朱在電影中有一段這樣的臺詞:

“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其實,一家人即使沒在一個屋簷下,也可以產生相互惦念。走出小家,去尋找愛情和歡喜,和世界建立新的聯結,家才會越來越像家。

朱家倩所守候的那所老房子,人少了,愛卻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