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前言:

歷史上的宋朝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儘管政權更迭頻繁,但卻是人才輩出,自古文武不可兼得,而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能文能武,文能妙筆生花,武能勇冠三軍。

然而這麼一位名人賢士一生歷經滄桑,心繫黎民百姓,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懷著滿腔理想入仕,清正廉潔過一生。

焚膏繼晷勤且苦,劃粥斷齏求學艱

幼年之時的范仲淹是在"憂"中長大的,范仲淹祖上世代為官,本應衣食無憂,可在他兩歲的時候,父親範墉因病而卒。

範墉一生清廉,積蓄甚少,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這個家庭流離破碎,其母親謝氏孤苦無依,為了范仲淹能夠擺脫溫飽之困,謝氏攜他改嫁給朱文翰,從此范仲淹改名為朱說。

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范仲淹畫像

朱文翰是高瞻遠矚之人,並未因范仲淹的身世而有所介懷,而是悉心栽培,寄予重望。范仲淹也算頗有志氣,少年時便讀書刻苦,嚴寒酷暑不止息,從未有過絲毫懈怠,為了能夠更加自律,范仲淹去了長白山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鐘為友,暮鼓為伴,甚至那裡的僧人都對他讚歎有加。

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一方面是為了體恤家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讀書,范仲淹不惜節約用膳時間,煮好一碗粥,放置冷卻凝塊,切分四塊,早晚各兩塊,拌著醃菜而食,於是就有了劃粥斷齏的典故,用以稱讚清貧自律的勵志苦學。外人看來枯燥乏味又悽苦的讀書生活,對於範希文對此津津樂道,他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靈魂和理想。

孜孜求學,一舉高中

本以為范仲淹會一輩子頂著朱說的名字生活下去,結果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意外得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世。范仲淹為人質樸,崇尚節儉尚德,而朱家子弟驕奢淫逸,他三番五次出面勸阻,朱家子弟惱羞成怒口不擇言洩露了他的身世,他的才得知自己竟是範氏之子。

在知曉自己真實身世後,范仲淹的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世的刺激讓他震驚不止,激憤交加之下,他決定離開朱家,另闢門路,負著愛琴,攜帶佩劍,不顧任何人的阻攔,毅然而然含淚辭別母親,前往應天府書院求學,終日埋頭書卷,立志學有所成再報答母親。

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范仲淹在應天府讀書的刻苦程度比之前更深一層,寒窗苦讀不曾放棄。昏昏欲睡之時就用冷水撲面,尋回理智繼續挑燈夜讀,不斷磨礪心志,逐漸養成一身浩然之氣。同窗看到他吃冷粥鹹菜,心生憐憫便請他一同享受美餐,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原因是擔心享受美餐之後咽不下粥菜,此番自律日後必成大器。

在鴻儒的幫助下,他的學問大有長進,通讀儒家要義,懷揣著濟世救民的理想抱負,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一舉高中進士,官授秘書閣校理,遂光耀門楣,把母親接至身旁奉養,可謂是苦心人天不負。

治堰興學,心繫百姓

無論何事,范仲淹始終把百姓放在心中,看到黃海之濱一帶,由於海堤年數已久,常年失修,堤壩盡毀,經常海水氾濫,大片良田被淹沒,百姓深受疾苦,他的內心煎熬不止,起初他上書漕運,請求重修沿海的堤壩,以對抗海水,後來被批准後,他勇敢帶領百姓夜以繼日挖渠道,通過修築堤壩的方式將氾濫的河水引入大海,有效的防止了洪水的發生,為當地百姓帶來福祉,深得民心。

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在他為母親服喪期間,由於書院缺乏良師授課,范仲淹受邀前去主持工作,原本可以不問世事,但是他毫不猶豫便接受邀約,以身作則,勤勤懇懇教學,使得學院風氣煥然一新。

范仲淹深知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便大力提倡興學育才,身體力行,造福一方。在他主持的"慶曆興學"中,不僅改革了科舉考試,而且地方學校得以普遍設立,影響深遠。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仗義疏財,有著豐厚俸祿的范仲淹平日裡過著簡樸的生活,花耗大量錢財救濟窮苦百姓,真正能夠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入朝為官之後的范仲淹,始終保持著敢於直言的做事風格,只要是為百姓謀福祉的事,他定會上書直諫。但也由於他的秉公直言免不了得罪他人,甚至被貶謫。

劉太后壽辰將至,朝廷打算在大殿前為太后慶生,范仲淹便一紙奏摺上書宋仁宗,認為此事把國禮與家禮相混淆,大有不妥,當初舉薦他的晏殊得知了他的行為勃然大怒,認為此次上疏既影響仕途,甚至還會連累到他,范仲淹自然是據理力爭,他認為身為臣子就要為國盡忠,而不是阿諛奉承。這般公正為君的為臣之道,鮮少有之,只有剛正不阿才能兼濟天下。

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在遠離京都的任職期間,他秉持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原則,積極諫言,心憂百姓,雖許多建議未曾被採納,但他的一番赤膽忠心令仁宗為之動容。

文武雙全,戍邊禦敵

范仲淹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武略驚人,心中有鴻鵠之志,並且能夠得以施展抱負。那時候宋朝軍隊由於缺乏調教,在與西夏的作戰中屢吃敗事,整個朝廷憂心忡忡,前方戰事吃緊,范仲淹被加急召回臨危受命,他的出戰徹底扭轉了這一局面,西夏不僅停止入侵,甚至主動求和。

范仲淹作戰講究策略,不枉他熟讀兵書,先是完備自身軍資,以不變應萬變,尤其擅長各個擊破。軍紀嚴明是范仲淹打勝仗的重要原因,到達邊關之後他發現政治軍隊較為渙散,於是重新制定軍規,改革舊的軍制,嚴加訓練,因此軍威大增,士氣高昂。

先憂後樂恤百姓,濁酒入腸系廟堂——范仲淹的憂與樂

雙鬢髮白的范仲淹馳騁沙場取得大捷,消息傳回朝野,朝堂上下舉杯歡慶。這一戰就是幾年,范仲淹早已習慣塞上生活,有時免不得思鄉念親,"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位白髮老翁在朝堂直言上疏勸誡君主,在邊關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為蒼生為國事奔走一生。

結語:

范仲淹最突出的不是他的功績,而是他那顆高尚廉潔的心,他自身的才氣不言而喻,身上的道德品行更是無以復加。

范仲淹去世後百姓聚眾哀悼哭泣,整個朝堂也都慼慼然,百姓失去了一位仁官,朝廷失去了一位奇才,他對"文正"這個諡號當之無愧。千年萬載,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高貴品格使得無數文人志士為之敬仰。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宋史》

《范文正公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