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买了“原油宝“?谁是罪魁祸首?


谁买了“原油宝“?谁是罪魁祸首?

原油宝惨烈穿仓事件仍在持续发酵。那么,到底是谁买了原油宝?穿仓事件的罪魁祸首又是谁?除了中国投资者,还有谁也被坑了?

92%投资者今年刚入场

4月20日,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史无前例的跌成负值,最低下探-40.32美元,结算价-37.63美元,与合约挂钩的中行原油宝客户多头账户穿仓。

澎湃新闻进行的对原油宝用户的网络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投资者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3岁,30岁至39岁年龄段约49%,占比最高,20岁至29岁投资者约占据35%,40岁至49岁约占12%,50岁以上则约占4%。

投资者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前五大区域为广东、北京、江苏、福建和浙江,共占据59%。

在120份问卷调查中,14%的人(17人)并未有过任何投资史,剩下86%的投资者接触过期货、基金、黄金白银、股票、理财产品、房产等投资领域,但其中真正接触过期货的投资者只有6人,占5%。

只有8%的投资者2019年或更早之前就已购买原油宝,92%的投资者今年才开始接触,并且其中,今年3月入手原油宝的投资者占55%,32%的人1个月都还未捂热。

在亏损情况上,本金保证金连同欠款一起,亏损在10万元以内的投资者占44%,10万元至100万元以内占比45%,100万元以上占比11%。

谁买了“原油宝“?谁是罪魁祸首?

被问及如何得知原油宝产品,66%的投资者因为中国银行官方公众号、APP、以及网络宣传广告,15%则是受到朋友、同事等人的推荐,还有11%左右受到中行工作人员的推荐。

5月合约到底坑了多少?

目前尚不清楚原油宝用户亏了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受伤的并不只有中国投资者。美国线上交易经纪商盈透证券日前发布的声明称,由于WTI 5月合约价格在周一暴跌至负值,公司部分客户持有的原油合约多头头寸受到影响。

“我们客户大约持有15%的未平仓5月原油合约。”盈透证券创始人Thomas Peterffy表示,公司少数客户持有的纽约原油及布伦特原油多头仓位蒙受重大损失,甚至超出其账户净资产,公司被迫代表客户结清清算所的融资追缴保证金,暂定损失达8800万美元。

考虑到其余 85% 的未平仓合约同样面临损失,这也就意味着,其他经纪商的损失可能更大,Peterffy 认为整个行业还将面临 5 亿美元的损失。

USO是罪魁祸首?

相比之下,由于较早进行了移仓,全球最大原油基金——美国石油基金USO部分躲过了5月合约的负值结算。

在负值发生之前,油价已经出现了连续三周的暴跌,USO吸引了大量的新手散户入场。上周,流入这只基金的资金高达16亿美元,是2006年基金创建以来最大的周度资金流入规模,堪称“爆炸式增长”。

谁买了“原油宝“?谁是罪魁祸首?

由于规模爆炸式增长,到账转仓难度加大,USO的持仓策略被迫发送巨大调整,原本100%投资近期合约的持仓策略,调整为80%近期+20%第二个临近合约,此后更进一步将更多头寸布置到更远期合约。

据4月21日USO披露文件显示,USO提前开始换月,持仓配置调整为只有40%在6月合约,55%资产已经换到7月合约,还有5%配置在8月合约。

市场认为,正是USO提前移仓换月,触发了4月20日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跌入负值,以及4月21日6月合约大跌逾40%至历史低点6.5美元/桶的罪魁祸首。

《福布斯》分析师吉姆·柯林斯表示,USO必须在到期日之前抛售5月合约,引发了“轧多”行情。庞大的资产规模令USO在移仓时仍然持有10.8万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未平仓多头合约。

猎杀再现?

虽然逃过了初一,但令人担忧的是,原油基金可能逃不过十五。

据智堡报道,有分析指出,USO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USO持有大量6月份WTI合约——占ICE和CME未平仓合约头寸的35%和25%。如果6月WTI合约在预计移仓 (5月5日至5月8日) 之前大幅降至负值,其所持资产净值可能会跌至负值以下。

有对冲基金经理表示,USO的规模变化,以及背后引发的市场巨震,正在让原油期货市场变得极其混乱。不少投资者甚至忽视了原油市场供需极度失衡、储油空间耗尽等基本面因素,大量买入原油ETF,造成了USO基金的规模继续大涨。

这也意味着,因为持仓量庞大,USO还将成为空头下一次猎杀的对象,投资者能否提前撤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仍是未知数。

香港原油ETF“逃跑“

因为害怕爆仓风险再度发生,全球其他原油ETF基金也开始纷纷采取调整策略。

日前,香港市场成交最活跃的F三星原油期ETF的发行人F三星资产运用表示,其管理的F三星原油期已全数把所持有的6月纽约期油合约,转仓到9月合约,转仓活动已经完成。。

三星资产运用在公告中称,“继续持有2020年6月合约可能导致子基金和单位持有人蒙受重大损失。在最坏的情况下,子基金的资产净值可能会下跌至零,而投资者可能会损失其在子基金的全部投资。”

与此同时,F三星原油期的提前调整,这也被市场解读为该ETF在4月21日当天盘中暴跌40%的原因。

4月21日,WTI2005原油暴跌时,该ETF大跌14%,WTI2006原油暴跌时,F三星原油期更是暴跌46%,净值直接腰斩。按照其4月21净值3.32港元计算,22日收报1.79港元计算,4月22日一天,F三星原油期基金损失高达26.07亿港元。

4月24日下午14点30分左右,F三星原油期净值为1.900港元左右。相比今年1月8日的产品净值高位13.56港元,目前该ETF净值下跌超85%以上。

谁买了“原油宝“?谁是罪魁祸首?

相关产品应加强监管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等认为,原油宝事件提示,境外期货交易的结算和交割规则复杂,若对相关规则了解不足,投资可能遭遇重大风险;银行则面临规避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对客户风险管理不足,做市商角色不明等潜在问题,有待监管层加强对银行类期货产品的关注和监管。

在4月20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37.63美元/桶的清算价之后,5月原油实物交割价格最终被确定为10.01美元/桶。中国银行若不具备实物交割资格,就无法持有原油多头仓位进行最终交割,只能被境外金融机构在负价格进行清算“收割”。

此次“原油宝”事件使大批投资者蒙受损失,银行需要反思自身产品设计的缺陷的同时,有必要在交易能力、风控方式等方面提升、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监管层也应加强对银行类期货产品的关注和监管,落实对金融机构客户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在我国金融业大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将出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金融品种和投资渠道。个人投资者仍需从此次事件吸取教训,避免直接参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而是交给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利用其丰富经验和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投资决策。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