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出來的酒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要勾兌?

今天,小編就接著上一篇文章再喝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勾兌酒。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都說原漿酒好,為什麼不直接銷售原漿酒還要勾兌呢?

我們知道,白酒按照釀造方法可以分為: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無論何種香型,酒和固液發白酒。大家經常提到的原漿酒其實就是採用糧食發酵的固態法白酒,從酒甑中蒸餾出的原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70度至85度之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品嚐過剛釀造出的糧食酒,其實是沒有一點味道的,這種高度的原漿酒是無法直接飲用的,首先是需要“降度”其次就是原漿酒需要經過時間的儲存,使酒體更加醇厚、綿柔、老熟。


釀出來的酒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要勾兌?


相信懂酒的酒友們都知道,糧食發酵過程中,會有各種微生物的產生。因此在蒸餾出酒時,佔比2%的微量成分已經決定了酒體的風格。但是有個實際生產過過程中,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生產出的白酒所含的微量成份都不能完全一致。所有說:在市場上銷售,如果消費者買的酒不能統一口感,這很難解釋清楚。所有說,這也是白酒勾兌的必要性。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調酒師,根據消費者的不同口味調製出不同口感的雞尾酒。這樣大家都能接受,但是在白酒中,勾兌也是這樣的道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理解呢?其實,白酒勾兌按照國家要求標準是可行的。但是為什麼那麼多消費者談“勾”色變呢?

其實,不外乎有兩種原因。一個原因出再消費者,一個出在缺失誠信酒廠。怎麼說呢?我們先來說說第二個原因。為什麼說是缺失誠信的酒廠呢,因為有些酒廠想要控制成本,在國家允許的範圍內合理使用一些常規的香料、香精物質,這本身是安全的;同樣的道理,以食用酒精所調製的“新工藝白酒”,酒質雖然不能跟固態發酵酒相比,但也絕不存在令人心驚膽戰的食品安全問題。

這些酒廠之所以會備受指責,關鍵在於沒有把真實的情況告知消費者,甚至乾脆打上“純糧釀造”的字號企圖欺騙消費者,從而造成原本就對“勾兌”概念混淆的消費者更加不敢也不願意接受新工藝白酒。

再來說說消費者的原因,我們都知道以訛傳訛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一個消費者認定勾兌白酒就是摻雜的有工業酒精加水,並且還出了事故。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長久以來,人們都會認為“勾兌”就是“假酒”。所以說,消費者的傳播力是非常大的。

當然了,希望大家在購買白酒的時候選擇正規的渠道購買,現在市場都是比較透明的,在酒瓶上都有釀造工藝,這些是不能造假的。看清標識後根據需求購買。在此給大家普及一個認準糧食酒的小方法:看執行標準,固態發酵法的執行標準是:GB/T10781.1.買酒時,看清再下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