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2018年12月13日,第五個國家公祭日,我們該如何祭奠?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首先我們要有公祭的基本常識。公祭指政府或公共團體為向英靈、逝者表示致敬、緬懷、哀悼所舉行的祭奠。 如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和端午節。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是緬懷過去,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2005年第60屆聯大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這是為紀念1945年1月27日,蘇聯軍隊解放了最大的納粹死亡集中營波蘭奧斯維辛。以此反對任何否定納粹大屠殺歷史事實的做法,並要求所有國家教育並幫助下一代瞭解有關種族屠殺的罪行。於是為祭奠並緬懷二戰中死難同胞而設立國家公祭日就成為國際慣例。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大量的揭露。如1937年12月17日《紐約時報》戰地記者眼中的南京劫難,題記:“戰俘盡遭殺害,南京平民亦遭屠殺。美國大使館遭襲擊。蔣介石戰術拙劣,守將潰逃,首都淪陷。”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拉貝日記》摘錄:“1937年12月16日:我開車到下關去勘查電廠,中山北路上都是屍首……城門前面,屍首堆得像小山一樣……到處都在殺人,有些就在國防部面前的軍營裡進行。機槍聲響個不停。”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南京大屠殺”一詞最早出現於1938年已成為史學界共識。此前認為,該詞組第二次出現是1945年11月《申報》刊載的新聞《南京大屠殺罪行將公佈》。但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員胡卓然檢索《新華日報》抗戰時所刊報紙發現,當時《新華日報》消息稿就已將南京大屠殺置於標題之中。1942年3月11日,《新華日報》2版刊發英國路透社電訊稿《敵軍暴行錄》,副標題之一是《香港重演“南京大屠殺”》。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甲級戰犯的國際大審判。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佈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被判處無期徒刑,東鄉茂德被判處20年徒刑 ,重光葵被判處7年徒刑 。罪行定論:第一:日軍入侵併佔領南京是事先預謀的。第二:在日軍佔領後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多萬人。這個數字還沒有將被日軍燒棄了的屍體,投入到長江,或以其他方法處分的人們計算在內。第三:日軍在佔領南京期間對南京進行了強姦、搶劫、毀房屋等戰爭行為。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但是日本二戰時期對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仍拒絕道歉,日本右翼勢力卻全然不顧事實,百般抵賴,否認侵略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一再製造事端,篡改教科書、鼓譟修改和平憲法,妄圖掩蓋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右翼否認侵華歷史也總是從否認南京大屠殺做起。這也是國家設立公祭日的原因之一。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以史為鑑,不是記住仇恨;面向未來,不是選擇遺忘。於是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通過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並設立國家公祭網,每年公祭日集體為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一分鐘,悼念包括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在內的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緬懷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國際友人。同時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瘋狂的殺戮由此開始,日本法西斯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同胞進行長達6周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並焚屍滅跡的有十九萬多人;被零散屠殺,屍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十五萬多人,總共有三十多萬人喪生,幾乎在南京城郊,侵略軍大肆洗劫機關、倉庫、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雞鴨豬牛、糧食蔬菜,無所不搶。全市約有三分之一的建築物被日軍燒燬,南京滿城殘垣斷壁。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所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 12 秒,會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紀念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每12秒就有一個同胞慘遭殺戮的人間慘劇。

我們不能忘記1937年12月13日這組數字: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我們更不能忘卻日本侵略者這一反人類罪行滅絕人性、令人髮指,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頁。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5字:“人類的浩劫”;

6周:六週之內千萬個家庭支離破碎;

40天:侵華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40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30萬人:在這場血腥暴行中30萬南京同胞遇難,其中大部分是手無寸鐵的普通百姓;

108位: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108位老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

 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

此刻,一起通過一段史實,一組數字,銘記歷史,祭奠同胞和英烈,珍愛並捍衛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