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公元1619年2月28日,12萬明軍兵分四路向赫圖阿拉城進發。此前,遼東女真中的一支建州女真,其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並於此建都。明軍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一舉殲滅這股新興力量,將剛剛成長起來的女真扼殺於搖籃。此時,雖然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已經建立了兼顧軍事、行政、生產功能與一體的八旗制度,但此時的八旗也只能為努爾哈赤提供區區六萬可戰之兵。而他們的對手是曾在朝鮮戰場擊敗過10萬日軍和常年征戰西北的明軍百戰精騎,並且明軍中大量裝備了火器。在紙面數據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只參加過部落戰爭的後金竟然取得了薩爾滸大戰最後的勝利。那麼這場攸關明清各自命運的戰爭為什麼首先在薩爾滸打響?又為什麼選擇在了遼東最為寒冷的二月?實力強勁的明軍又為什麼輸掉了一場人員裝備全部佔優的必勝之戰?關於這場大戰史學界一直有著大量的不同的解讀,若鋪開來講必是一片恢弘悲愴的帝國輓歌,今天我們只從一個微觀的角度來探討,明軍的戰術。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赫圖阿拉城

一、明軍的戰術選擇深受朝鮮之戰影響

毫無疑問明萬曆年間的明朝軍隊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不僅表現為強大的野戰能力,據險防守也是無懈可擊,這在萬曆三大徵中的朝鮮之戰中體現的淋漓精緻。因為戰場遠在朝鮮半島,明軍在後勤方面飽受制約。同時,也因為朝鮮半島多山的地形特徵,明軍的出動規模普遍較小,戰役規模也不大。反觀與此同時的日本,雖然豐臣秀吉已是統一日本戰國的三傑之一,但其麾下日軍的組織形式與此前並無二致,還停留在封建領主時代,主將對於自己軍隊的控制力也十分有限,各部之間也談不上配合有序。除組織形式以外,日軍僅僅在火槍一項上對明軍稍有優勢,其餘單兵裝備均相較明軍遠矣。因此,根據出動人數少且裝備、組織形式上的巨大優勢,明軍往往趨向於兵行險著,最為典型就是碧蹄館之戰。彼時明軍大將李如松率領5000兵馬於碧蹄館遭受三萬日軍包圍。在如此不利情況下,明軍依舊選擇不斷利用野戰騎兵的高速突擊撕開日軍包圍圈,是役明軍大勝斬敵8000餘。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萬曆三大徵,明軍與豐臣秀吉在朝鮮交手

在朝鮮之戰這一時期,明軍裝備中火器的比率極大,在交戰中日軍往往被明軍火力壓制的極為悽慘。不僅如此,明軍做到了將火器與傳統騎兵的有機結合,每逢大戰明軍常用鐵索將車輛綁在一起築起“車城”,火槍兵居中防守,騎兵從兩翼包抄。進攻時先利用火槍打亂敵軍陣型,再利用騎兵的強大沖擊力進行追擊。這兩種戰術的有機結合,使得明軍的野戰實力極強,也使得明軍戰術選擇上十分熱衷於野戰。但這種傾向也使得明軍將領往往勇猛過人但謀略不足,例如杜松,劉挺等人隨身經百戰勇猛異常,但卻缺乏了將領最該有調度指揮能力,這些統統為明軍薩爾滸大敗埋下了禍根。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使用火器作戰的明軍士兵

二、四路齊出——目標赫圖阿拉

由於努爾哈赤的後金頻頻襲擾明朝遼東邊境,使得明朝在遼東200年的苦心孤詣大有付之東流的跡象,這是明廷上下都無法接受的事情。由此,明朝決定畢功於一役,通過一場大戰徹底抹除後金。1618年明廷決定晉原遼東巡撫楊鎬為總管遼東軍務的遼東經略,同時從各防區徵兵星夜馳援,並聯合朝鮮,女真葉赫部共計12萬大軍征討努爾哈赤。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薩爾滸之戰示意圖

戰前,明廷的總方針是速戰速決,一舉消滅後金政權。楊鎬制定的作戰方案大體是以赫圖阿拉為目標,由四位總兵分別帶兵從四個方向圍殲努爾哈赤。具體部署是:楊鎬坐鎮後方,在瀋陽主持大局,總兵馬林率1.5萬人,出開原,經三岔兒堡再入渾河上游,從北配合杜松進攻,並在此後與葉赫部會合;總兵杜松率領三萬人作為主攻,由瀋陽出撫順入蘇子河谷,由西面發起進攻;總兵李如柏率軍2.5萬,由西南進攻;總兵劉挺率明軍一萬連同朝鮮軍一萬,共計兩萬人,經過今吉林渾江北上,從東向努爾哈赤發起進攻。不難看出,明軍的進軍路線都選擇了在遼河、蘇子河、渾江等遼東河道附近展開。這一是因為明朝在遼東的百年經營,使得明軍對於遼東水道十分熟悉。二是,雖然作為主力的西路和北路軍可能會在薩爾滸遭遇努爾哈赤阻擊,但一旦突破後金防線赫圖阿拉前的道路將變得一馬平川。不僅如此,按楊鎬的判斷努爾哈赤更有可能先攻擊總兵劉挺的南路軍,而杜松和馬林不僅能在薩爾滸成功會師向南推進。同時這樣當努爾哈赤即便成功解決劉挺的南路軍也會在班師路上也會同時面對馬林、杜松、李如柏三部的合圍。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楊鎬

我們先前介紹過,明軍的車輛是明軍戰陣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編制大量車輛的行軍速度也遠不如輕車簡騎的後金。同時,常言兵者詭道也,然而為了威懾後金楊鎬竟然致書努爾哈赤,聲稱大明已集結47萬大軍征討後金。最要命的是,楊鎬連同發兵日期也一併告知努爾哈赤。此舉使得明軍還未出兵相關信息就被後金所掌握。由此使得努爾哈赤採用了明朝叛將李詠芳的計策“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即集中兵力,逐個擊破,機動作戰,以攻為守。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努爾哈赤

三、決戰薩爾滸——明軍精銳盡失

楊鎬本原定於3月21日出兵,但應遼東戰事四處調兵,整個遼東軍餉激增300萬兩。本就國庫空虛的明廷不得不一直催促楊鎬出兵,楊鎬不得已決定提前出征。然而,天降大雪,各路總兵紛紛進言推遲出兵。北路主將馬林建議合兵一處,南路劉挺、西路杜松則認為地形不明,大雪封路且12萬大軍乃是各地抽調根本談不上各自熟悉根本不適合大舉動兵。然而楊鎬性情剛毅,一旦做出決定就難以更改,同時明廷的壓力也迫使他只能速戰速決平定遼東戰局。此刻,他也只能對所有主將的進言置之不理,各路人馬從2月28 日陸續出兵。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山海關總兵杜松,薩爾滸之戰中他是中路左翼,他輕敵冒進百餘里,分兵薩爾滸,猛攻吉林崖

2月28日杜松首先出兵,杜松出撫順關後探知後金一萬餘人在吉林崖以南界凡城築起要塞,企圖據險阻擋明軍進攻。於是杜松率軍冒雪星夜追擊,一夜突進百餘里。次日,杜松親率1萬人渡過渾河進攻吉林崖,但實際此時的杜松已經犯了分兵大忌,杜松部此時除杜松本部以外,監軍張銓和部將龔念遂的車營都被杜松留在了薩爾滸。而實際薩爾滸距離赫圖阿拉相距不到200裡,三月一日凌晨努爾哈赤主力便已抵達薩爾滸,而杜松對此一無所知。到達薩爾滸之後努爾哈赤便命令代善帶兵支援吉林崖,自己則親率六旗兵馬攻擊薩爾滸明軍大營。當天下午5時努爾哈赤下令進攻,張銓寡不敵眾,明軍大營被攻破。大營一破,杜松吉林崖的攻勢必不能持久,隨後努爾哈赤回兵圍殺杜松,自此西路明軍主力被殲滅。同樣的悲劇馬上降臨在北路軍上,北路馬林部本就出兵晚於西路杜松。在行軍中得知杜松兵敗,馬林立刻命令部將潘宗顏率數千人馬馳援杜松,希望能與杜松部殘餘的龔念遂部互成犄角等待葉赫部援軍。然而龔念遂部只有車營缺乏騎兵掩護終是獨木難支,不久便被攻破。當馬林得知龔念遂部已破,大懼,竟趁亂率數千親兵逃回開原。北路軍見主將失蹤,以為馬林已經戰死,遂潰敗奔逃大部被殺被俘。東路劉挺也因貪功冒進,掉進皇太極、代善等人的包圍圈被全殲。楊鎬聽聞此噩耗,急令李如柏班師,至此明軍徹底失敗。

大明輓歌前奏,薩爾滸之戰術檢討

薩爾滸之戰,明軍敗於分兵,除此之外,嚴重依賴過去經驗,錯誤指揮,戰術運用不恰當也是失敗的重要因素

四、戰局檢討

從戰術上看,明軍存在兩點重大過失:一是,各路主將都因循經驗強調野戰,然而這次的對手並不同於日本和蒙古,而是一支高度組織度且熟悉明軍戰法的部隊,這種認識上的錯誤導致了明軍的慘敗。二是,在作戰中忽視了戰車和火器的作用,車營與主力完全脫節,本應是剋制後金騎兵的制勝法寶,然而,明軍卻恰恰卻是”揚長避短”。檢視薩爾滸之戰,明軍將領大量戰死不可謂不英勇;身處絕境還能發揮出較強的戰鬥力,戰術不可謂不嫻熟;各種火炮,火槍齊備,裝備不可謂不精良。然而,最終功敗垂成。今天薩爾滸戰場早已淹沒在一座水庫之中,徒留後人對那段歷史的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