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從“韜光養晦”升級到強國心態

梁建章:從“韜光養晦”升級到強國心態

為了封鎖中國科技,美國的少數政客長期宣揚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國力日益強大的今天,如何有效反擊“中國威脅論”,拉近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通民眾的距離,應當成為宣傳的新課題。

梁建章對此發表瞭如下觀點。

全文如下:


為了封鎖中國科技,美國的少數政客長期宣揚所謂“中國威脅論”。由於歷史的原因,在很多發達國家的普通民眾那裡,會覺得中國是一個既強大但又跟他們不同的國度,甚至覺得有些“怪”,從而感覺遙遠和陌生,這種認識誤區客觀上給“中國威脅論”製造了傳播的土壤。在中國國力日益強大的今天,如何有效反擊“中國威脅論”,拉近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通民眾的距離,應當成為宣傳的新課題。和幾十年前相比,中國如今的地位已有天壤之別,我們不再是貧窮國家,而是擁有先進科技技術的世界強國。所以在對外交流和宣傳上,我們的定位也應該升級和轉變,需要更多展現強國心態。當我們剛剛崛起時,還能埋頭幹活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即所謂的韜光養晦。現在全球的聚光燈都在關注中國崛起,我們就需要從韜光養晦升級到強國心態——變得更加自信和友好。

當我們認為自身弱小的時候,會擔心自己被強勢的其他文化所同化,所以需要不斷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其中包括歷史的獨特性、文化的獨特性和制度的獨特性。但是當我們已經變得強大之後,沒必要再片面強調自己的獨特性,因為現在可能換成了其他國家擔心被我們同化。在新的背景和格局下,我們更加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其實一直是世界大家庭一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提的那樣,世界各國都是命運共同體,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價值觀。當然,我們的確有獨特性,但這種獨特並非根本上的價值觀差異,只是一些表象和方法上的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大同小異的文化故事講好講清楚。


正確認識歷史獨特性

中國是唯一的不間斷的古代文明,但“我們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中華文明如果以文字出現為標準,要比埃及和兩河文明要晚幾千年,中華文明應該和至少是古希臘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同時代的,所以不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而是至少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從DNA的分析來講,中國和世界其他人種一樣,都是幾萬年前從非洲走出來的後人。中國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益於早得多的埃及和兩河文明的影響。但以上論斷絲毫無損我們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時期,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這足以讓中國人自豪。

中國的偉大,不需要用太多的獨特性或者本源性來證明。所以,強調中國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同源,承認各大文明在歷史上互相交流和影響,反而更能夠拉近和其他發達國家的距離。其實,歷史悠久和現代成就沒有任何相關性。比如廣東和上海是歷史最短的,如今卻是中國最發達的地方。在世界上的先進國家中,很多隻有很短的歷史,其中美國曆史只有200多年,也不妨礙他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強國,沒有必要片面誇大歷史的獨特性,而是應該更多強調同源和共性。


理性看待受害歷史

歷史上我們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受害者,在思想教育方面,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緬懷在抗擊外敵過程中做出貢獻和付出犧牲的英烈,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在對外宣傳領域,過分強調這一點有時也會產生負面效果。在被動地打開國門之後,我們有過陣痛,但還是逐漸地從跟世界接軌中獲益。中國是極少數基本維持領土完整的傳統大國,其他那些曾經的大國,諸如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都早已分崩離析。在亞洲,眾多國家幾乎都被殖民過,只有中國、泰國和日本未被完全殖民。中國還是亞洲唯一的兩次大戰的戰勝國,這當然歸功於我們的犧牲和奮鬥,但也得益於國際盟友的幫助。對於曾經幫助我們國的國家,我們可以抱有建立在平等自立基礎上的感恩之心。後來在和平建設階段,中國經濟能夠得以快速崛起,也得到過很多國家的支持。所以我們在強調自身曾是受害者的同時,也可以同時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國家,以及那些國家中對中國抱有善意的人民。中國文化歷來推崇“恩怨分明”,也就是不要過分強調受害的一面,而忽略受益的一面。當你是弱國時,反覆強調受害的歷史,也許還能依靠外界的同情獲得更多幫助。但是

當你即將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時,如果還是片面強調受害的歷史,有時只會讓外界擔心是否會遭遇到“受害者的報復”。


低調宣傳制度獨特性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奇蹟。這應當歸功於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市場經濟,還得益於中國的人口規模等因素。這是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的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其實是經典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政策,並非獨門武功。另外,我們現在只是達到中等國家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比起稟賦差不多的東亞國家如韓國還差不少。在人均收入還很低的情況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強國,原因是因為人口眾多,帶來了市場規模和人才規模的優勢。人口的優勢是中國幾千年積累起來的,而且這種人口優勢未來面臨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化的威脅。由此可見,要解釋中國經濟近年來的強勢崛起,需要非常全面而詳細的介紹分析。而在對外宣傳時,如果我們高調且簡單地

將一切都歸功於制度優勢,有時反而會引發世界其他國家的警惕:既然你們的制度如此與眾不同,又對制度優越性如此自信,你們是否會像美國或者當年的蘇聯那樣要搞制度輸出啊?當然,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中國人都知道,我們不會像美國那樣搞所謂輸出民主結果弄得一地雞毛。但是,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其他國家對於“冷戰”那段歷史的心有餘悸,所以宣傳導向上還是要強調各國制度的大同小異,找出我們的制度中和其他國家的共性,比如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要素,這樣才能有效緩解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

不可否認,中華文化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關鍵是找出我們的文化中適應現代社會的內容,用世界的視角講好我們的文化故事。自從鴉片戰爭導致中國被迫打開國門之後,始終有些人在外來文化衝擊下顯得過度自卑,認為中華文化處處都不如別人或者不適合現代社會。其實,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當然存在著很多差異,但總體而言,屬於各有所長。中華文化也有很多適合當代發展的積極元素。比如長期大一統的環境以及儒家文化的薰陶,使得中國人更願意報效國家,堅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推動國家發展為己任。中國人還特別重視對小孩的教育,這和中華傳統中的耕讀科舉文化有關。另外中國人更注重家庭,對老人和其他家庭成員付出更多,這和中國傳統中的孝道、家譜和祠堂文化有關。這些文化傳統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在持續發揮出積極作用。例如,中國的基礎教育水平一直遠好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這就得益於重視後代和教育的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這種重視教育,家庭和國家責任的傳統文化,比較能夠得到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認可,甚至成為其他文化學習和吸取的對象。我們在對外宣傳領域需要做的,就是要用能被世界所理解的展現手法,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些精華部分變成被廣為傳頌的美好故事。


要自信不能過於敏感

自信的人一般會更能聽取批評的意見。哪怕有些批評是錯的,也沒有必要過激的反應,因為強者不擔心被別人的唾沫淹死,如果所有的批評都不允許存在,那麼有益的批評也會隨之消失。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所以,我們要抱有聽得進批評的態度,對於正確的批評虛心接受,對於錯誤的批評要有理有據的反駁,沒必要將所有批評都定性為“傷害民族感情”。中國是一個自信的強國,沒有這麼容易被傷害民族感情。如果過分敏感,聽不進一點點批評或者不同意見,反而令人覺得不自信,一個多愁善感的強國會令人害怕。我們的自信,應當體現為更加包容地對待各種看法,既具備從善如流的氣度,也擁有從容應對的智慧,不必過度敏感地去面對一切外界聲音。自信的另一個表現是勇於承認錯誤。對於一個強國,承認過去的錯誤,不但不會減分,而且會加分。我們歷史上也犯過很多錯誤,改革開放的起點就是承認文化大革命的嚴重錯誤。承認錯誤是不容易的,只有強者才會客觀地承認錯誤。中國已經是全球矚目的世界強國。全世界都會關注我們的言行,包括我們內部的媒體,所以過去適用的有些宣傳口徑也需要與時俱進。


要保持對外信息交流的暢通

要用世界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就需要保持對外信息交流的暢通。現在的大部分媒體的流量已經從線下轉到了線上,所以尤為重要的是和國外主流互聯網媒體的保持暢通。首先,這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因為更有利於對外宣傳中國的商品尤其是文化旅遊產品,也有利於科技交流和創新。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的媒體更瞭解世界的視角和語言,從而講好中國的故事。還有,保持國際和社交媒體的暢通能夠使得拉近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和我們的距離,增加對我們的友好感。最後,保持國際媒體暢通,也有利於我們吸引海外人才。現在由於美國對華人科技人才的種種限制,正是我們吸引這批人才回國的好機會。但是很多華人科研人員回國的最大的痛點之一,就是在中國訪問主流國際社交網站的不便。


要尤其重視和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的友好關係

只有美國才和中國在爭奪世界頭號強國方面是競爭關係。中國成為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另一個強國,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會樂見其成。當然他們都不願意站隊,因為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當美國逼著他們站隊時,他們不會就範,而且會充滿反感。這些國家中最值得爭取的是其他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韓國、德國、英國、以色列和北歐各國等科技強國。因為發達國家以外的那些發展中國家,雖然數量和人口眾多,但是其科技水平太弱,不足以影響全球科技的格局。 這些發達國家的利益並不和美國完全一致,即使在美國,也不是鐵板一塊,廣大的商界和學界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崛起有正確的認識: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甚至於美國都有好處。我們要避免把這些國家都稱作 “西方”的提法,因為這種提法一下子把很多國家變成了對立面。在爭取他們的過程中,要注重我們和美國的對話方式,雖然我們知道有極少數美國的政客惡意顛倒黑白,但是我們卻要有理有據地反駁,這樣反而可以在和美國的博弈中,顯示我們作為成熟大國的風範,在其他發達國家的民意中加分,甚至得到相當多的美國朋友的認可。總之,由於中國的和平崛起對於世界有好處,所以我們應該完全有機會爭取所有其他發達國家甚至很多美國人至少保持中立。 但是我們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和其他發達國家的交流上。這種交流包括官方和民間的交流,我們現在屏蔽所有主流社交媒體的管理辦法是很不利於我們加強和世界的交流。 除了交流方面,我們還要努力發展互惠互利的貿易合作關係,發掘和其他發達國家在理念和價值觀方面的共同點,以此為基礎進行國際合作。


結論:我們應當及時轉變為強國心態,而且適當包容別人的弱國心態。我們為本國的成就感到自豪和自信。我們不僅是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充分發掘和宣傳我們和全世界共同的價值觀和理想追求,並且弘揚要和世界各國共同和平發展的理念。自信讓我們可以有一顆強大的心,對於批評和意見,可以不卑不亢,客觀謙虛,善於有理有據地反駁和對話,也勇於聽取和採納,讓世界各國感到我們的友好和親近。一個令人害怕的強國往往不可持續,一個令人感到友好的強國才是真正的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