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道教是在我國形成並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依據古代道家思想理論並吸收神仙方術、鬼神崇拜觀念等等而形成,自老祖天師張道陵創立制度道教至今已經近兩千年,被譽為“唯一本土宗教”。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數千年來,道教信仰及文化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影響深遠,與本土風俗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植根華夏沃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我國傳統文化主要支柱之一。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在道教信仰中,三皈五戒是基本戒律,三皈便是皈依道、經、師三寶,是所有道士和道教信徒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


而五戒,分別為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常被簡稱為“殺盜淫妄酒”,在道教信仰中,如果能夠長期持守五戒,便能夠累積陰德,為自己和子孫增加福報。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一戒殺生

上天有好生之德,道教同樣有貴生、護生,就是珍重、愛護生命之意。


在《南華真經》中,真人開示我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藉以闡述出道教認為萬物有靈之意,天道好生,不喜殺戮,每個生命都是神聖可貴的,學會珍惜生命就是修道的根本,所以戒律有云:“不殺生者,所以存仁愛也”,因此,道教將戒殺生列為修行首要,無端殺生自然也是損失福報的第一要項。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二戒偷盜

偷盜?指公交車裡的小偷?可不僅僅是針對他們。


不問自取,是為賊也,擅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偷盜,偷盜往往起於貪念。


今日社會,一些人過於追逐金錢,把財富當做衡量生命價值的唯一標準,如何去佔據更多物質財富成為這些人生存的目的,本著這個目的,此類人常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手段謀取不義之財,例如不法商販短斤少兩等等現象,實質上就是在觸犯偷盜這條戒律。


牢記道祖老子所言“見素抱樸,少思寡慾”才能去除貪念,戒偷止盜。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三戒邪淫

道教崇尚清靜無為,將除正常婚姻外的男女邪淫視為修行中的大阻礙,俗話說的好,“寧攪三江水,不擾道人心”,就是指日常需常守清靜,不起凡心。


很多道經中都對淫邪有所描述,如《太上感應篇》告誡眾生不能“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老君戒經》中更明確指出:“戒淫者,非夫婦,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四戒妄語

通常來說,妄語有兩種,一種是口是心非,一種是說大話,前者相當於行騙,利用他人,後者會助長自己的虛榮心,有損道行。


因此,戒除妄語也是一種積累陰德的方式。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五戒葷酒

眾所周知,很多道教仙真都與酒有不解之緣,如呂祖便是在酒肆中遇到鍾離權祖師。


在道教信仰中,葷酒雖然列入戒律,但更深層次的內涵是對飲酒有度的把握,尤其是道教正一派,並不完全禁止飲酒,但必須適度。


如果長期酗酒,既有損身體健康,也會給家庭和睦帶來隱患,更有其他很多潛在危害。


道教認為不做這五件事,就能累積陰德福報,但大多數人做不到


以上五點,如果能夠長期修持,就可累積很多福報陰德,但知易行難,大多數人恰恰無法做到,不得不嘆一聲“修行太難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