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箱外“流浪”著一包包垃圾 怎麼扔垃圾是門學問也是文明規範

圖片

深夜11點多,設在“蘇大理想眼科醫院”公交站點的果殼箱旁堆滿了垃圾。□記者肖辛攝

為了培養市民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分類習慣,前不久蘇州市人民路、干將路等道路兩側新增了不少果殼箱。然而,近日公益守護熱線96466接到讀者反映稱,就在那些果殼箱邊,隨地扔著不少垃圾。記者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垃圾不入箱”的情況並不罕見,這顯然與蘇州的城市文明形象不符。

果殼箱外垃圾“大包小包”

公交站臺也被佔領

據給公益守護熱線來電的讀者反映,在姑蘇區干將路“蘇大理想眼科醫院”公交站點,有一個果殼箱。每到深夜,旁邊就會被扔上不少垃圾,其中最多的是吃剩下的快餐。有些是用黑色垃圾袋紮好的。袋子破了,裡面的泔腳水流得一地;垃圾多的時候,甚至讓等公交的人無從下腳。

負責這一段道路保潔的印阿姨介紹,把垃圾扔在此處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商家,還有在便利店買了吃食的市民。“蘇大理想眼科醫院”公交站後面一家便利店的店員說:“有顧客買了吃的,出去等公交,吃完了就把包裝扔那兒。”

“垃圾不入箱”並非個案

環衛工很無奈

奇怪的是,果殼箱外垃圾滿地,垃圾箱內卻空空如也。

“垃圾入箱”真的這麼難嗎?印阿姨說,她只要看到垃圾箱外有垃圾就會清理掉。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外面,少不得上前勸幾句,但得到的往往是惡語相向。“後來我也想通了,有素質的人根本不會亂扔垃圾,把垃圾扔外面的人是沒法講道理的,我自己清理掉算了。”

給熱線打電話的讀者說,垃圾成堆的情況主要在深夜。記者去實地看了幾次,傍晚時,地上就有垃圾出現了。印阿姨表示,其實丟垃圾的人什麼時候都有。不過,凌晨五點到晚上十點,他們是見垃圾就掃,可傍晚交接班的“空當”和深夜裡,實在沒辦法了。

記者繼續調查,在飲馬橋、鳳凰街十全街路口的垃圾桶、果殼箱旁,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垃圾入箱,這是城市文明的基本規範,而亂扔垃圾的現象居然出現在鬧市街頭,讓人難以理解。

果殼箱“專箱專用”

不適合生活垃圾

前天傍晚,記者遇到一名正往果殼箱旁扔垃圾的市民。面對詢問,他辯解說:“這垃圾箱的口太小了,這麼一大袋垃圾根本塞不進去。”

姑蘇區環境衛生管理所綜合管理科科長周益介紹,這些垃圾箱其實是“細分類果殼箱”,專門供市民丟放瓜皮果殼等垃圾使用。記者注意到,這些果殼箱上印有清晰的分類提醒,分為易拉罐、海報雜誌廣告單、塑料瓶和其他垃圾四種。因此,這些果殼箱的投放口及內膽容量都比較小,內膽容量為50至60升。而小區內部及商業街周邊的普通垃圾桶內膽容量為120升至240升,兩者容量不同,使用範圍也不同。

周益介紹,增設這些“細分類果殼箱”初衷是為了方便市民進行垃圾分類。“吃剩的食品屬於廚餘垃圾,應該投入專門的廚餘垃圾箱,本不該扔進這些果殼箱裡。”

從隨處亂扔垃圾,到垃圾入箱,再到垃圾準確分類、分別入箱,這是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軌跡,也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堅持的文明規範。未來幾天,記者將對那幾個點繼續隨訪,希望看到變化。□蘇報公益守護記者璩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