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四岸”如何變臉?重慶全球徵集方案來了91家機構

“兩江四岸”如何變臉?重慶全球徵集方案來了91家機構

重慶兩江夜景。 上游新聞記者 楊新宇 攝

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主城區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濱江地帶成為城市的重要景觀帶。“兩江四岸”如何變臉?重慶啟動了設計方案全球徵集,91家知名設計機構及聯合體應徵報名。

昨日,市住房城鄉建委舉行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方案徵集現場交流會,入圍的12家國內外設計單位負責人、總設計師等參加,這標誌著我市“兩江四岸”方案設計國際徵集正式進入設計創作階段。

全球設計“大咖”齊聚

為提升主城區“兩江四岸”建設品質,引入高水平設計機構參與“兩江四岸”方案設計,市住房城鄉建委啟動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方案設計國際徵集工作。

10月18日,我市在國內主流招標平臺發佈了《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項目方案設計國際徵集資格預審公告》,引起了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關注,來自美國、英國、德國、荷蘭、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個國家和地區,共91家知名設計機構及聯合體(169個法人實體單位)應徵報名。

市住房城鄉建委邀請了來自北京、天津、深圳、成都及市內規劃、景觀、建築等領域知名專家,組成資格預審委員會,召開方案徵集資格審查會。中規院、同濟大學、美國SWA公司、美國SASAKI(佐佐木)公司、法國TER(岱禾)公司、澳大利亞HASSELL公司、英國扎哈·哈迪德公司、法國夏邦傑公司等12個國內外一流設計機構入圍。

11月20日至22日,市住建委組織開展方案徵集現場交流會,12家入圍設計單位(聯合體)的企業負責人、總設計師等共129人參會。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大咖”齊聚重慶,包括SWA大衛·湯普遜院士、SASAKI設計總監張韜、ZAHA董事Craig Kiner、HASSELL安德魯·威爾金森等。

除了20日的首場專家講座,設計“大咖”還將赴“兩江四岸”實地踏勘,熟悉重慶主城區“兩江四岸”的規劃建設、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增強方案設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109公里岸線率先實施

市住房城鄉建委勘察設計處處長董孟能介紹,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實施範圍,河道中心線長度約180公里,兩側岸線總長約394公里(含江津段30公里),目標是“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

沿長江,上起九龍坡區西彭鎮,下至江北區五寶鎮;沿嘉陵江,上起北碚城區,下至渝中區朝天門。

此次方案徵集的重點,是近期將實施的109公里。2018—2022年,將重點治理提升主城中心區域的濱江地帶,岸線總長約109公里,包括:嘉陵江北岸(高家花園大橋—大佛寺大橋)17.8公里;嘉陵江南岸(雙碑大橋—朝天門)16.3公里;長江北岸(魚洞長江大橋—朝天門)34.3公里;長江南岸(龍洲灣—寸灘大橋)40.6公里。

交流會上,市規劃資源局、市水利局、市文化旅遊委、市交通局、市城管局等市級部門領導和專家,就規劃、水文、文旅、航道碼頭、園林綠化、消落帶治理技術,以及歷史文化、城市發展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

現場交流會結束後,入圍設計機構(聯合體)將正式啟動方案設計工作,標誌著我市“兩江四岸”方案設計國際徵集正式進入設計創作階段。方案徵集的創作成果將於明年1月底完成,經專家評審後將揭曉公示。

把脈

濱江地帶 六大不足

根據相關部門前期調查,主城區“兩江四岸”整體來看還存在六大不足。

一是環境髒亂、生態質量差。

二是景觀雜亂、觀賞性差。

三是公共開放空間少,親水性差。

四是遊憩設施缺乏,體驗性差。

五是交通設施缺乏,可達性差。

六是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不夠,人文彰顯不足。

“兩江四岸”未來怎麼變

來聽聽設計大師“支招”

“不能只注重景觀,還要注重互動性”

重慶太特別了,不僅是飲食、文化,還有地理特色。比如,現在非常熱門的李子壩“輕軌穿樓”;還有就是一幢大樓,不管從1樓還是11樓出去,都是大門和道路,與其他城市不同,這是個非常立體的城市,非常魔幻。

“兩江四岸”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空間,但也有不足,一是親水性不夠、活動空間不夠,不能讓人們去拍了照,感覺就沒什麼事幹了,應該還要想到如何把人留得下來;二是可達性不夠,公共交通延伸到濱江路的並不多,步行系統也亟待完善;三是功能、形態還需提升。

○建議

濱江地帶的功能、形態應該是“多元化”的,應該適合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年齡、不同時段、不同季節,是一個多元的活躍空間。也就是說,不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年輕人,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不論是外地遊客來遊玩還是本地居民散步鍛鍊,都可以有很好的體驗,不能只注重景觀,還要注重互動性。

重慶主城區“兩江四岸”打造,是基於“山城”背景下的,國際上並沒有很好的方法可以借鑑,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美國SASAKI公司董事 張韜

“打造江岸眺望系統,並注重提升細節”

這是這麼多年的設計中,最讓人興奮的一個項目,但壓力也很大。長江、嘉陵江是重慶的重要資源,把“兩江四岸”作為城市打造的節點,是非常好的項目。國內外設計團隊的到來,也將發揮各自所長,讓重慶的江岸線變得更美。

重慶的“兩江四岸”現狀,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難題。比如,三峽工程週期性蓄水形成的“消落帶”高差大,是目前景觀打造的一個難題。此外,濱江路核心地帶濱水空間遠處觀景不錯,但近看細節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遊憩空間也需要增加。

○建議

生態的重構、公共空間的重構、文化體系的重構。

在生態上,將重點解決“消落帶”的景觀設計,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沿江地帶,不只是種點樹,不能人們進去後沒地方待;公共空間打造上,不能只注重視覺效果,而忽略了參與性,要打造成為有可達性、參與性和舒適性的濱水空間,還江岸於老百姓;文化體系方面,重慶的文化底蘊深厚,要把獨特的文化“亮出來”。

此外,建議打造系統性的“江岸眺望系統”,不僅可以看別人,也可以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

——易蘭(北京)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 陳躍中

“將新的設計理念,融入現有城市景觀”

我們公司其他同事來過重慶多次,這裡也成了我很嚮往的地方,山城的獨特美景,讓人感覺太震撼了。

此次設計之難,難在如何將新的“兩江四岸”設計理念,融入到現有的城市景觀中去,這是我們思考的方向。

長江、嘉陵江沿岸,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非常難得,在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座如此特殊的城市。重慶的“兩江四岸”,還有很多的歷史遺蹟、文化遺蹟,我非常感興趣,這次設計也非常激動。

但江岸的利用效果不佳。去江岸散步、觀景時,卻很少有地方可以留下來休閒。

○建議:

一些視覺節點也應該好好地利用起來,希望用我們的設計理念,為重慶打造屬於這座城市的”新名片”。

——英國ZAHA董事 Craig Kiner

“要增加濱水空間的連通性和可達性”

以長濱路菜園壩到儲奇門段濱江路為例,設計很複雜。這是一個狹長的濱江地帶,不僅有大量高架橋裸露的橋墩,而且有不少老房子;人與濱水空間的可達性不足;城市濱江地帶的交通體系還需完善。

重慶的濱水空間,幾乎被大馬路所阻隔,造成了可達性不夠、親水性不夠,這是重慶“兩江四岸”現狀的共性,也是需要改善的主要方面,要增加濱水空間的連通性和可達性,讓人們更加便捷地親水、戲水、樂水。

如何增強可達性?

○建議

要因地制宜建設步道,包括過街步道,將馬路兩側有機地連接在一起。設計上可以與景觀相融合,在重要的節點可以有“曲線橋”,既是有趣的特殊景觀,也是過街的重要通道;在普通的地方,不用濃墨重彩去強調,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平面步行引導,來烘托可達性。

——美國SWA設計總監、首席設計師 David Thompson

重慶晨報記者 蔣豔

原標題《“兩江四岸”如何變臉? 全球徵集方案來了91家機構設計範圍:重點治理提升主城中心區域的濱江地帶,岸線總長約109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