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寫作技巧:寫出文章的靈魂---創新獨立

高考作文看似神秘高深,但是要像得高分,儘早領悟和練筆,並不深奧。今天我們來說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四-----創新獨立。

素質教育國策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核心和重點,而在迎接未來的過程中,這些顯得尤為重要。它們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重要課題,更是高中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

所以在高考作文中,科技發展,自主創新,銳意進取等就是寫作熱點。尤其是,在如今嚴峻的形勢下,擔負著未來祖國建設者的中學生們,更應該有為國創新、超越自我的精神,在學好各種知識本領的同時,還要有超越的視角和觀點。

在高考中,相關的話題不會很直接顯現出來,但是考生可以衍生拓展到許多相關,比如:獨立自主、創新進取、遠見卓識、危機和機遇、雙贏、公平、挑戰、全球化、命運共同體......

高考真題:

“獨立創新”,其實是一種面對未來迎難而上的心態,可以是積極的思維,也可以是主動的行為,當然也可以在考慮過去的基礎上,與未來的碰撞和統一。近年的高考題目角度不同,但考生需要抓住考題背後的真意進行辨析。

2009年上海卷“板橋體“, 2014年天津卷”智慧芯片“, 2017年全國卷”中國關鍵詞“, 2018年浙江卷”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等。

2019年全國卷“青春接棒,強國有我”,精心選擇五四運動100週年、建國7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等標誌性歷史節點,啟迪學生領悟國家富強起來的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引導考生以參與者的身份體驗歷史,思考未來。

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寫作技巧:寫出文章的靈魂---創新獨立

素材積累:

議題一:科學精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用語探究等要點。

論點1:理性思維。在對待事物上,要理解基本的科學原理,掌握研究的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做到嚴謹實證,腳踏實地,邏輯清晰,並且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

事例: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下,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們對於突如其來的病毒案例,採取科學的態度,取樣、調研、實驗、總結。比如抗疫英雄劉薇,長期從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聞令即動,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她秉承的就是嚴謹的科學精神,不僅有敏銳的嗅覺,更有明確的思維方向,同時佐以大量的實例依據,枕戈待旦,加班加點,勤奮頑強地不斷對病例病灶等進行比較分析、綜合與概括,從而在疫苗和防護藥物開發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論點2:批判質疑。在創新過程中,需要有獨立思考判斷、多角度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當有懷疑質疑的時候,要多方權衡比較,不可因為怕麻煩而忽視這些。任何思想都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要有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的意識,並能加以獨立判斷,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

事例:而普朗克雖然在1900年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和公式,但是他發現這個假設破壞了權威的牛頓理論,宣佈取消假設,這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隨後,25歲的愛因斯坦重新提起了普朗克假設,並且對此表示贊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同時,愛因斯坦敢於否定權威,他突破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理論,創立了相對論;;任何科學偉人的創新都是建立在對一些經驗和既成結果的質疑和重新論證的基礎上的。

論點3:勇於探究。在開拓過程中,要勇於創新,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並且有不畏艱難的探索精神。高中生不能迷信經驗和權威,不要迷戀書本,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自主探索,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事例:萊特兄弟在發明飛機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氣壓中心側轉的現象,這一發現與書本上的論點違背,但是他們沒有放棄,最終用這一現象為基礎,在1901年獲取了一系列科學數據,從而用這些數據設計出了飛機。

議題二:創新發展

論點1:以科技鑄就強國之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強國的鑄造基本。

事例:建國70週年以來,我國就是一部科技創新自強的歷史。從1960年的仿製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的第一顆原子彈發射成功開始,我國在國防軍事、航天工程、信息生物、航海科考、天文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2年的“遼寧號”航空母艦,2016年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2016年天眼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2018年9月10日的”雪龍2號“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基地科考破冰船在上海下水,2017年的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2017年袁隆平的耐鹽鹼水稻測產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2020年6月“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論點2:創新過程中,機器技術和人類思考的對立統一。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從前所謂文匠這類工作,但無法產生曹雪芹和莎士比亞。創新的是技術,可以替代重複性勞動,但是一些創造性的工作,確實永遠無法替代的,那些文學音樂、藝術等等,需要人類大腦創造的工作,是技術無法替代的。

事例:互聯網風潮中,許多教育機構傾向線上課程,但是千人一面的沒有分層教學的單一課程雖然方便快捷,但是無法取代線下傳道受業解惑,教育是本,傳道受業解惑是根,與學生互動,發現學生的困難和弱點,並且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管理過程才是不變的教育之重任,互聯網課程只是一個載體或者例子,它代替不了教學相長,更代替不了教育中的精神、信仰等情懷和思想。

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寫作技巧:寫出文章的靈魂---創新獨立

議題三:知識與實踐

論點1:實踐是知識的來源和深化。陶行知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動是通往知識的唯一道路,它可以出真知,也可以驗證知識,深化知識。沒有實踐就不可能出真理和知識,或者是經不起推敲的知識。同時,知識也要靠經驗來檢驗,它如同一面鏡子,借鑑它,你會發現知識的真假。

事例:寫出《戰爭與和平》的托爾斯泰,為了書中的內容,親自跑到歷史戰場遺蹟去考察一番,它把地形牢牢記在心裡,畫了表明村莊、地平線、樹林的地圖,甚至當年太陽移動的方向,然後又把歷史文獻上的記載材料聯繫起來分析研究,才寫出了場面壯觀又身臨其境的戰爭故事。

論點2:實踐和經驗要結合起來,才能讓人受益。清代學者梁紹壬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經驗和時間兩者不可偏廢,只有相有機結合,才能讓人增長能力,所以兩者不可分開。

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體現了讀書的重要,讀書是間接經驗的積累;劉向又說:“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又體現了實踐的重要,實踐是將書本知識化為能力和智慧的最佳方式。只有自己親自走過的路,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文/葉正聆

---高考作文系列之四 (共六篇)---

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寫作技巧:寫出文章的靈魂---創新獨立

中國敦煌

————————————————————————————————————

更多作文高分論點、事例參考內容,請看鏈接文章。

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應對技巧:寫出作文的靈魂 -- 民族復興

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應對技巧:寫出作文的靈魂 -- 時代精神

高考作文命題分析和寫作技巧:寫出文章的靈魂---傳統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