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語言創新招術之文言移植法

2001年全國高考作文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南京一考生蔣昕捷用淺易文言文寫的《赤兔之死》。當年閱卷組是這樣評價的:“讀罷此篇臨場作文,令人拍案稱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以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實在豐富。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唯誠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層樓。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得分:60分。”以此為起點,近兩年來都有考生用文言文的形式去寫高考作文,這其中不乏優秀之作。好的文章不僅能顯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養,紮實的古漢語知識,而且能顯示作者駕駛語言的功力和寫作功底。那麼,如何看待這一現實呢?

首先,現代教育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更注重發現和獎掖學生的想像、創新和獨闢蹊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點說,這種形式值得肯定。其二,要寫好這種淺近的文言文,必須要有平日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文學積累作基礎,對自己喜愛的一部或幾部“經典名著”應達到爛熟於心的地步。沒有一定的古文修養,單靠臨場時的超常發揮是不行的。其三,要慎重選擇題材,注意揚長避短。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所以在選材上最好寫古代的人和事,寫作前應全面衡量一下自己的古文基礎。《赤兔之死》之所以得高分,是因為文章本身“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作者用淺易文言文寫作這一點並不是成功的關鍵,要知道,規範、鮮活的白話,才是社會生活乃至學生作文所必須遵循的語體風格。

例文1

江蘇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上,哀嘶不止。眾人不解,唯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悲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聞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作者以諳熟三國故事為基礎,安排了識馬語的“伯喜”;通過赤兔馬與“伯喜”的對話,敘說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通篇運用純熟的古白話,整散錯綜,明白曉暢,文采飛揚,顯示了該考生老到的語言功夫,一般人無法望其項背。

例文2

江蘇考生

屈公:悠悠數千載,安然無恙乎?

每每拜讀大作,或佇立案頭,或觀龍舟競渡,粽投魚腹,不勝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為您的結局或曰“下場”抱憾。以你的文韜武略,後世百代能有幾個與您匹敵,何苦為了區區一個楚王,輕擲千鈞之身呢?

想來老前輩過於執拗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後手,你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何必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呢?倘若不願漂洋過海,去開洋葷,還是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的。

一曰:棄官從文。您的《離騷》、《天問》、《桔頌》,名滿天下,以此作為招徠,哪個文人墨客敢不屈從?倘若辦個補習班不要說十幾條幹肉,就是要幾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誰不樂得屁顛屁顛的。到時,弟子們再發表發表文章炒作一下,您豈不名利雙收,樂哉悠哉?您老可曾聽北大方正的王選說過:“近年來,我並沒有什麼成就,但我每年都會多一個頭銜,三料‘院士’。”此為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隱。若您老不以官位為念,不妨在政府掛個公職頭銜,領著俸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再弄個三妻四妾,兒孫滿堂。這個一聲‘爹’,那個一聲“爺”,為了兒子、孫子、票子、車子、路子,哪有閒心“上下求索”?此為方案二。

三曰:以“油”潤官。若您矢志不移,立意為官,那須得加點“油”,有所禁忌。真話、實話、兜底話,切切不可說。若烽煙四起,您得唱“火燒旺運”;若起草文書,您得頌德歌功。對主上的嬪妃,誰個得寵,便要專事奉承。要知道,裙帶風、枕邊風,比那十二級颱風還強。君不見,紅塔集團的諸時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嗎?實在不行,得暫收良心,忍痛割愛,將嬋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蕩”。以您為文之精妙,奏陳之機敏,定能博得賞識,那靳尚、令尹子蘭、司馬子椒之流,何在話下?不過“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罷了。此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輩可任選其一。如今觀念飛轉,切不可固守一志,況您偉岸身驅,一旦沒於流水,芸芸眾生何其痛惜哉!區區小子擾耳前輩,不勝惶恐。

即頌

回心轉意

晚生子虛頓首

某年某月某日

簡評:這是一篇採用書信體的形式寫成的作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書信。作者的思路穿越時空,用正話反說的筆法,同大詩人屈原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侃侃而談,絲絲入扣,不僅體現了對屈原的深入瞭解,而且顯示了對時弊敏銳的洞察力,令人嘻笑中警覺。

例文3

四川考生

愚者,又名不知思。蓋其為事主觀,不思變通,不假思索,致紕漏百出,每椎心而痛,仍不思改。居洛城,積蓄厚,宅百餘,庫充盈,有子名奢,驕逸之徒也,屢賭於市,敗家產無計。愚者憫為己出,縱之。有鄰者,名耆,智者也,每諷之於愚,則怒目視,曰:“吾家事,汝何間焉?”

既百日餘,驟雨大作,奢謂其父曰:“牆已壞,賊既入,奈何?”奢觀父行,希其靜坐,以盜其家財而未知。父曰:“牆已破,無之奈何。”即置之不理。奢悅,於雨夜邀徒至家,盜自家銀,與賭,殆盡。

事前,鄰者耆嘗語愚者曰:“爾牆破,則必為之築,賊人行之,喪汝財。”愚者不聽。

幾日後,愚者視庫虧,乃報之府,捕耆而縱奢。愚者曰:“此必為耆者為。”奢竊喜,益猖狂。

旦日,事白。愚疑之,及不顧奢之所為,以子未惡極。而奢以為戒,改之。

及數年,又遇之類事,愚者思前事,擬必為奢所為,及鞭笞之,及死。奢疾呼喊,不聽。乃曰:自家之產,用之即可,而節儉為家,奈何汝以奢名,以奢行。吾縱也,今日必不饒汝。

奢面色如灰,捂股而語:“莫子為錯也,今已改之。前日客從外來,家中無人,乃具茶水,入夜,吾乃入眠,聞室中丁當作響,以為鼠也,未在意。旦起而觀,則庫門俱開,庫金全無,料前日之客,乃疾走訪之,匿也。吾自感椎心,無面目,未敢上報,奈何今日至此乎。”愚者聞此言,不悅,曰:“未取當其罪耶?吾聞‘敢作而敢為’,奈何如汝。”

乃怒笞之,兩股淋漓,血肉模糊,氣方消。

奢病臥床,奄奄矣。

未幾,有衙者外來。報之愚者曰:“鄰有聞偷竊者,即追捕之,今獲之道路,得金數計,交與遺者。賊者扣之入獄,杖責之,無使再犯。”愚者謝慰之,衙乃辭。

愚者入見其子,涕淚漣漣,捶床撫兒曰:“汝苦甚。父之錯也。”

沉默不語。

以其愚未敢輕論事。

蓋此觀之,先,奢以親近而疑鄰,致錯;後又以親疏而笞子奄奄,亦錯也。故吾曰:無使為親戚之親疏而謬事也。

以愚者鑑,饗來者。

簡評:這篇文言文寫成的高考作文,通過兩事對比揭示了不能以感情親疏來判斷事物的道理。語言簡潔凝練,整句、散句相結合,使文章節奏鮮明,富於變化,呈現出一種靈動的美感,體現了作者個性追求和很好的文學素養。

例文4

某日,餘臥床上,於夢中忽覺落入一無底深淵,淵甚暗,伸手不見五指,乃前行,見一洞口,彷彿若有光。穿其洞也,驚見一世外洞天,異鶯吵耳,奇葩競放,幻香噴鼻,舉頭見一丈八金人,盤坐於蓮臺之上,目似瞑,意暇甚。餘乃趨前,曰:“汝何人?此何地?”金人微張其目,曰:“我即我,乃大梵天雷音寺是也。”餘大驚曰:“無乃釋伽尊祖乎?”金人笑,曰:“此等虛目名,不提也罷。”餘惶恐曰:“不知尊祖傳召何為?”佛不言,金手一指,餘身後現一蓮池,顯金光,彷彿若有異。

餘近前,見蓮池清如鏡,內有小人可動,彷彿今之電影然。餘定神觀之,則見一人,為官一方,任人唯親,偏聽偏信,所轄任內大小有利害之事,畢擇近人而任之,或子或女,或堂或表,或兄或弟。管事不論大小利害,盡聽親近左右。於其不親不近者,則或哂或疑,從未納言。餘仔細觀之,則小人乃餘也。

餘乃略振精神,問曰:“不知世尊現此何意?”佛曰:“無他,教爾認是非,明正誤,毋使偏信專任親近左右耳。”餘急辯曰:“世尊此言差矣。《書》曰:”親親之情,禽獸皆有,而況於人乎?“《孝經》曰:”親親近親,人之常情也。“既如此,餘何錯之有?況餘所信皆為至親,豈有害餘之理?”佛不言,手又一指,餘近蓮池以觀之,則見餘又現蓮池之上,餘為官三年,斷事偏信,不問是非正誤,但擇親近之言而信之,招致任內冤案連連。餘所選之屬皆為親近,但見彼人不理政務者有之,貪贓枉法者有之,轄內生計,近於頓困,民怨極大。

餘觀之默然。佛怒曰:“汝見乎?汝見乎?此而汝所謂親親乎?此所謂不害汝乎?於汝身也不為害,於閭左則為大妨,汝言親親為人之本性,此乃情理之中也,然諸事認知判斷專聽專信,則為大錯也!事之所知,本應據其根本,理其條貫,斷其正誤,判其是非,豈可因親言而信之?汝親乃聖人乎?豈可從心所欲不逾規也?為官一任,即為父母,當任人唯賢,斷事唯理,怎可如爾之所為乎?”餘唯唯不敢言,少焉乃雲:“世尊所言極是,吾今得之,不敢忘也,此番必按是非黑白而定認知矣,不敢再偏信也。”佛不語,金乎一揮,餘如落雲霧中。

忽驚起,唯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不知其為真邪?其為幻也?唯默記佛言於心。仔細思之,悟曰:“人之親親為本性,然事物之是非乃客觀,行事當據客觀之實在,不可以主觀之本性替代客觀之實在也。”

簡評:本文采用文言“對話”形式,構思精巧。內容上準確理解了話題的內涵,全篇一直圍繞感情親疏與認知的關係敘述。論點鮮明,感情真摯。特別是在語言上,用詞靈活,句式富有變化,人物形象豐滿,對古人文章中語句的套用和化用也頗為貼切。

高考作文語言創新招術之文言移植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