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題丨道德與文化

閱讀下面的幾則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武漢一群環衛工人因到醫院做保潔,被安排在一家酒店隔 離了14天。退房後,酒店經理查房發現每一間都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原來,這群學歷不高,做著一個城市最累、最髒工作的環衛工人覺得,住酒店千萬不能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給酒 店添麻煩。離開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收拾的是房間,折射的卻是點滴細節中的人品與修養,他們有著最乾淨、最高貴的靈魂。


材料二:2019年6月,霍某和其女友因多次以“買短乘長”的方式逃票,被警方堵個正 著。根據調查情況表明,半年多來,霍某攜女友累計逃票40次,合計票款2000元左右。諷刺 的是,霍某和女友並非付不起車費,相反,他們倆一個是年薪30萬元的博士畢業生,一個是貿易公司的會計師。


材料三:我們談論一個人的道德時,常常會聯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學力程度。


高考作文押題丨道德與文化


押題理由:高考作文命題材料不僅僅貼近時代生活,更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更能讓學生表 達出自己的心聲,寫出真情實感;命題越來越傾向於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引領考生以思辨的眼光,由表及裡,或透過現象看本質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展示哲理思維,凸顯文化底蘊,這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導向;高考作文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蘊含並集中體現“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一點”就是要在高考當中體現立德樹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當中體現核心素養、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四個方向。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 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


寫作方向:這三則材料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道德(靈魂、精神、心靈、人品、品質、品德、素質、素養、修養、教養、規則、文明、倫理······)與文化”,既貼近生活,又帶思辨色彩,同時兼有二元關係作文的因素和 特點。材料一說的是環衛工人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獲贊,文化水平不高卻道德高尚;材料 二說的是博士生、會計師乘車逃票,文化水平 高,卻道德素質低下。兩則材料反映的是道德與文化水平不成正比。材料三是一句總結性的話,說的是人們對道德與文化水平的關係的認識。綜合材料,我們應圍繞道德修養與文化水平是否有關聯來確定自己文章的立意:可以寫道德與文化水平成正比,也可以寫道德與文化水平無關,還可以寫如何做到既有文化又有道德。


從道德與文化水平成正比這一角度出發,可以寫:①有文化,更應有道德;②道德與文化和衷共濟,社會才能和諧進步;③有才沒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等。


從道德與文化水平無關這一角度出發,可以寫:①道德與文化水平無關,不能用文化水 平來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修養;②沒有文化,亦可以有道德等。


從道德修養與文化水平兩方面綜合立意,我們可以寫如何做既有文化又有道德的人,做到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等。以上三個角度有梯度,第一、第二兩個角度是談“怎麼樣”的,即道德與文化有無關聯,可有,也可無,均屬準確立意;


第三個角度是談“怎麼辦”的,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立意新穎深刻。

高考作文押題丨道德與文化

高考作文押題丨道德與文化

佳作示例Ⅰ


道德修養,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張淞展


人之長相,分體貌和精神。體貌之美如花開豔陽,直接能看見;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 動,需依託道德修養,方能呈現。


道德修養是什麼呢?是文明禮貌、知識文化還是清風明月、淡茶閒花?都對。因為道 德修養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但具體落到實處 應該是一種尊重,一種待人接物的方式。道德和文化水平有關,但不是必然,主要來自環境 的影響和後天自身的修為。


赫本被譽為“百年來偉大的女演員”不僅因其貌美,也不是因為學歷,而是她用一 生詮釋了“有道德修養”這個概念,她在遺言裡這樣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必須充滿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長;並非向人抱怨;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求助於自己的雙手;在年老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雙手能解決很多難題,一隻手用來幫助自己,另一隻用來幫助別人。”這就是對道德修養最好的解讀。


某大學門口做小吃生意的老爺爺卻屢屢被高文化的學生欺騙;高鐵上的博士學歷霸座男連續幾日“霸佔”了新聞頭條;遛狗不牽狗繩的不文明現象比比皆是。當然,也有隔離在 酒店的環衛工人,在退房時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的事蹟,彰顯了修養。這告訴我們,不管你文化水平高低,無論你年齡大小,好的道德

修養不看學歷,只看人品。


這世界上很多人都標榜自己有道德修養,只不過是指責、貶低別人,其實他們並不 知道什麼是道德修養。不是你學歷高你就有道 德修養了,也不是你有知識就代表你很有文化了,如果指責和幫助是一雙手,請你伸出幫助的那隻手,把另外的一隻留給自己。道德修養就是不管你有多強大,當你面對弱小時,你一

定讓他發出自己的聲音,國與國是這樣,家與家是這樣,人與人更是這樣。那些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行為都是動物的行徑。


楊絳說過,“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學習不是狹隘的,不是為文憑學歷,升官發財的,更不是酸文假醋,故作曲高和籌的;而是為了重新塑造我們自己的精神長相,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些,能以更好的視角來詮釋這個世界。


當心中的鮮花都一一綻放了,道德修養的春風就來了。


【奪分亮點提醒】


本文題目新穎,將道德修養比作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開篇扣料點、題,界定 “道德修養” 概念,言簡意賅。事例論證注重中外、詳略、正反, 給人以新鮮而又貼切的印象,說服力強。特別是援引楊絳的話,極合題意。文末再次點題,收束全文。


【模擬考場評分】內容20分+表達19分+發展18分=57分


高考作文押題丨道德與文化


高考作文押題丨道德與文化

佳作示例Ⅱ


我期待著道德不再哭泣的時候


何梓涵


諺語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僅憑外貌片面判斷人的好壞高低,是不負責任的。同樣,簡單地將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畫上等號,也是不可取的。


公交車上,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的四次讓座溫暖了整座城,大學門口,做小吃生意的老爺爺卻屢屢被高文化的大學生欺騙;年薪30萬元的博士以“買短乘長”的方式逃票,清潔工人在 酒店退房時卻主動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站在道德的分水嶺上,一側令人感動,一側讓人憤怒,鮮明的對比,說明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 和學歷高低,並不能成為他的道德素質的決定性因素。可以說,在任何群體中,都存在著這種兩面性,既有道德高尚的善良之人,也有素質低下道德缺失之人。用文化水平來肯定或否定整個群體的道德水平,或者憑藉不道德的個案,去評判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都是不可取的。


一個人的文化水平雖然不能決定道德水準,但道德修養水平往往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群體,通常會成為其他人眼中的整個國家的文化和道德水平的代表,也是普通人心中的榜樣。作為社會大群體中的一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應約束自身,肩負起維護社會形象、提高社會道德的責任。社會的環境受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不管是自身,還是他人,擁有道德修養同樣重要。


因此,在這個越來越多人可能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時代,我期待著道德不再哭泣的時候,期待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大道之行”,天下“大同”。無論文化水平高低,人人都能在一個充滿道德涵養和人情味的社會中得到薰陶。我期待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道德與美好。


【奪分亮點提醒】

文章立意高遠,結構完整,層次清晰。作者緊扣材料話題,按照“是什麼——怎麼辦”的邏輯順序,從兩方面闡述了自己對道德與文化二元關係的獨特認識,彰顯了作者縝密的思維和深邃的思想。論證方法豐富,文章整體上運用了對比論證,具體論證時更多采用了類比、引用、比喻、道理、事實等論證,使觀點闡述得更加透徹。


【模考場評分】內容20分+表達19分+發展18分=57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