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期中考試題(含答案)

語文試題

(分值:150分,時間:120分鐘)

(共35分)

1.古詩文默寫(每空0.5分,共12分)

(1)【2020·陝西中考真題】夕日欲頹,________。(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2)【2020·遼寧本溪·中考真題】陶弘景在《答謝中書書》中用“_______,________” 表達了自己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閒適自得之情。

(3)【2020·四川德陽·中考真題】庭下如積水空明,______________,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4)【2020·四川瀘州·中考真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中通過寫蟬和猿的叫聲來襯托山林寧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湖北十堰·中考真題】樹樹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王績《野望》)

(6)【2020·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王績《野望》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抒發了詩人向先賢尋求慰藉的苦悶和悵惘之情。

(7)【2020·江蘇南京·中考真題】相顧無相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績《野望》)

(8)【2020·湖南株洲·中考真題】_________,_________。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9)【2020·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地處現代都市武漢的黃鶴樓是美的,唐代詩人崔顥在其《黃鶴樓》中通過著名詩句 “________,________”寫盡了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們纏綿無盡的鄉愁;今天的黃鶴樓依然是美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抗疫“逆行者”們齊集武漢,踐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使命,將個人的思念與鄉愁深埋心底,留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將跨越時空的黃鶴樓再次定格成為一道令世人驚歎的別樣風景。

(10)【2020·湖北荊門·中考真題】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傳神的筆墨描繪了雄奇壯觀的塞外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

(11)【2020·四川南充·中考真題】___________________,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12)【2020·江蘇連雲港·中考真題】李白詩歌中的送別常與雲彩作伴。如《渡荊門送別》是“月下飛天鏡,________________”的奇幻多姿,而《送友人》則是“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的惆悵不捨。

(13)【2020·遼寧中考真題】有的詩詞能夠揭示氣候變化、動植物生長的規律。《己亥雜詩》中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自然界物質循環的過程;《錢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候鳥遷徙搭建新居的景象。

(14)【2020·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最愛湖東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5)【2020·四川廣安·中考真題】豈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劉楨《贈從弟》)

(16)【2020·江蘇鹽城·中考真題】老驥伏櫪,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龜雖壽》)

【答案】(1)沉鱗競躍

(2)自康樂以來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水中藻、荇交橫

(4)蟬則千轉不窮 猿則百叫無絕

(5)山山唯落暉

(6)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7)長歌懷采薇

(8)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9)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10)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11)徵蓬出漢塞

(12)雲生結海樓 浮雲遊子意

(13)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14)綠楊陰裡白沙堤

(15)松柏有本性

(16)志在千里

2.【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題】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1分)

A.祈禱(dǎo) 黃暈(yùn) 熱忱(chén) 拈輕怕重(zhān)

B.怪誕(dàn) 熾熱(chì) 縈繞(yíng) 憂心忡忡(chōng)

C.菌子(jùn) 悄然(qiāo) 箴言(zhēn) 戛然而止(gá)

D.狹隘(ài) 麾下(kuī) 棧橋(zhàn) 鍥而不捨(qiè)

【答案】B

【解析】

A.“拈輕怕重”中的“拈”應讀作“niān”;

C.“悄然”中的“悄”應讀作“qiǎo”,“戛然而止”中的“戛”應讀作“jiá”;

D.“麾下”中的“麾”應讀作“huī”;所以選B項。

3.【2020·湖南株洲·中考真題】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1分)

A.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見,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至極了。

B.冰體緩慢地改變了形態,變成這番模樣: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

C.水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鑽石覓縫,汨汨如泉;或蹚過石板,孱孱成溪……

D.書亦可請人代作摘要,但只限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練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臘矣。

【答案】B

【解析】

A.油光可見——油光可鑑、標至——標緻;

C.蹚——淌、孱孱——潺潺;

D.提練——提煉、味同嚼臘——味同嚼蠟;所以選B項。

4.【2020·遼寧阜新·中考真題】下列各項中分析有誤的一項是(1分)

武漢的市花是梅花。在中國文化中,梅花有著傲霜雪的品格。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人們見證了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見證了生命的堅強與不屈。他們愛過,生活過,為生命而頑強拼搏過。他們的品格與勇氣,在未來的每一個春夏秋冬,將被家與國永念。

A.文中加點詞語 “品格”是名詞,“見證”是動詞。

B.文中畫線的“抗擊疫情”“頑強拼搏”兩個短語均為動賓短語。

C.“在中國文化中,梅花有著傲霜雪的品格。”一句中,“傲霜雪”是定語。

D.“人們見證了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見證了生命的堅強與不屈。”是並列關係複句。

【答案】B

【解析】

B.“抗擊疫情”是動賓短語,“頑強拼搏”是偏正短語。所以選B項。

5.【2020·廣西貴港·中考真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1分)

艱辛與磨礪是成長最好的_________。參與抗擊疫情的戰鬥,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收穫是什麼?是_________更加堅定,是_________更加寬廣,是_________更加厚實。正如一位大學生志願者感慨的那樣:“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

A.催化劑 信心 胸懷 理想 B.添加劑 信心 道路 理想

C.添加劑 信念 道路 人生 D.催化劑 信念 胸懷 人生

【答案】D

【解析】

“催化劑”比喻某舉措對事物發展變化起促進作用。“添加劑”是為了達到一些特殊效果而添加的東西。據此判斷一空應為“催化劑”;“ 信心”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信念”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據此判斷二空應為“信念”;“胸懷”指一個人的胸襟,氣度。“道路”地面上供人或車馬通行的部分。而這裡指的是一個人的成長,所以應為“胸懷”;“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因為艱辛和磨礪能豐富我們的閱歷,所以會使“人生”更加厚實。所以選D項。

6.【2020·貴州銅仁·中考真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庚子冬春跨年,一場勢在必行的疫情,突襲荊楚大地,迅速向各地蔓延。

B.南方有佳木,黔地出好茶。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樹正在講述著銅仁市精準扶貧路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C.如此妙趣橫生的語言,若非有趣之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

D.雲辦公,雲課堂,雲看展,“雲化”生活極大方便了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普通百姓。

【答案】A

7.【2020·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對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2分)

A.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擬人)

B.白雲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的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誇張)

C.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排比)

D.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比喻)

【答案】D

【解析】

“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是擬人修辭,“回味”“樂趣”這些詞語是人才能有的行為和感受,駿馬和大牛本來不能有,這裡用“回味”“樂趣”把駿馬、大牛擬人化,故D錯誤,選D。

8.【2020·江蘇泰州·中考真題】下列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傅雷給兒子提出的建議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細節、人際交往、讀書求學、感情處理等。

B.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告別親人,揹負希望,奔赴疫區,被稱為“最美逆行者”。

C.你是喜歡毛宗崗對《三國演義》的評點?還是喜歡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點?

D.《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答案】C

【解析】

C.選擇疑問句只在句末用問號,所以此句第一個問號應改為逗號。所以選C項。

9.【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題】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A.通過學習《紫藤羅瀑布》這篇課文,使我深深體會到了生命長河中的坎珂與艱辛。

B.會不會用心觀察,能不能重視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

C.這篇報告列舉了大量事實,控訴了人類破壞自然、濫殺動物的意識。

D.《民法典(草案)》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

【答案】D

【解析】

A.成分殘缺,刪去“使”或“通過”;

B.前後矛盾,在“提高”前加上“能否”;

C.搭配不當,把“意識”改為“行為”;所以選D項。

10.【2020·湖北省直轄縣級單位·中考真題】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每到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要插艾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民間認為,艾草有招福納祥的美意,有驅毒辟邪的作用。

②平日裡,兩者雖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職。

③這是根深蒂固的優秀文化與民俗,是千百年的約定傳承。

④每到端午,它們便強強聯手,為人們的健康與信仰保駕護航。

⑤通常,艾草要與菖蒲配對,菖蒲亦有芳香與藥用的功效。

A.①⑤④②③

B.①③⑤②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

(1)①句的“民間認為,艾草有招福納祥的美意”承接上文的“家家戶戶都要插艾草”,故①句在首位。(2)“這是根深蒂固的優秀文化與民俗,是千百年的約定傳承”和①句的“艾草有招福納祥的美意,有驅毒辟邪的作用”照應,故①③。(3)②④⑤三句都是和“艾草”“菖蒲”相關,⑤句是總起句,指出二者配對關係,接著先是“平日裡”情況,然後是“每到端午”情況,故⑤②④。故①③⑤②④,所以選B項。

11.【2020·四川德陽·中考真題】你怎樣理解著名新聞記者白修德對《紅星照耀中國》的書評“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新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3分)


【答案】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紅》作為紀實作品的巨大成就以“發現新大陸”作比,通過一個外國人的所見所聞,第一次讓全世界瞭解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真實情況。斯諾是通過採訪、對話和實地考察得來的事實,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了客觀評價。


12.【2020·湖南株洲·中考真題】按要求答題(6分)

(1)“求古今智慧,做中華棟樑。”請用楷體將這副對聯抄寫一遍。(1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一句恰當的話,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1分)

孩子拿著橘子問:“媽媽,為什麼吃橘子要剝皮呢?”

“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勞動的。”

“橘子裡的果肉為什麼是一瓣兒一瓣兒的呢?”

“那是橘子在告訴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為下面這段新聞報道擬寫標題。要求保留關鍵信息,不超過22個字。(2分)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過幾天將會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嫦娥四號衛星簡稱嫦娥四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主要任務是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4)下面是近代西方傳教士進入東亞國家傳教示意圖。請以“西方傳教士”開頭,把此圖轉寫成一段介紹文字,要求內容完整,語言連貫,不超過70個字。(2分)


【答案】(1)求古今智慧,做中華棟樑。

(2)答題要點:符合孩子與母親對話的日常情境:能與上文統一文意。示例:你想要取得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積少成多的。

(3)嫦娥四號成功著落月球背面,開啟人類探測新篇章。

(4)答題要點:關鍵詞必須體現:各關鍵詞銜接必須連貫:不能出現歧義。示例:西方傳教士常以傳授科學知識為名,進入東亞國家的科學領域,再通過文人舉薦的方式滲入政治領域,最後得到政府首腦同意,深入宗教領域進行傳教。

(55分)

(一)【2020·湖北十堰·中考真題】閱讀古代詩歌,根據要求回答問題。(7分)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3.下列選項中對本詩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點題,以敘事為主,交代地點和事由,用語簡潔。

B.頷聯以移動的視角描寫景物變化,是詩人行舟觀景時的真實體驗。

C.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思鄉之嘆,直接表達詩人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D.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所作,寫出了詩人心境的變化。

14.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圖”和“天邊雲霞圖”兩幅畫面,請任選一幅進行賞析。(4分)


【答案】

13.C

14.選擇圖畫一。示例一:以靜觀的視角,描繪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寫出江水的澄澈明淨,表現作者喜悅開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寫出江水的澄澈明淨,抒發詩人出遊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飛”字狀寫詩人出蜀入楚(見到寬廣而平靜的江面)時激動、興奮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體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選擇圖畫二示例一:以靜觀的視角,描寫黃昏時江上雲霞的變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繪黃昏的風景,雲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表現詩人喜悅心情。

(二)【2020·雲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16分)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節選自蘇軾《超然臺記》)

(註釋)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念無與為樂者(_____)

(2)相與步於中庭(_____)

(3)蓋竹柏影也(_____)

(4)皆可以飽(_____)

1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苟有可觀,皆有可樂。


17.請自選一個角度,對下面的句子進行賞析。(4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8.乙文中說“凡物皆有可觀”“吾安往而不樂”。甲文中哪些內容可以印證這兩句話?(4分)


【答案】

15.念:考慮,想到 相與:共同,一起 蓋:大概是 飽:吃飽(使……飽,讓……飽)

16.(1)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罷了。(2)如果有可以觀賞(觀看)的地方,都可以獲得快樂。

17.示例一:景物特點鮮明,“積水空明”等句傳神地寫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示例二: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側面寫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示例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月光比作院中積水,將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動形象地寫出月色的澄澈明淨,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示例四:“交橫”(“空明”),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月光的皎潔明澈,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18.①在蘇軾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觀(美好)的。②蘇軾受到貶謫,(在承天寺中)與友人一起漫步閒庭(欣賞月下美景),愁緒得到排遣(感受到快樂)

【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乙: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麼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飢。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三)【2020·湖北黃石·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題。(16分)

賣板栗的父子

梁豔飛

①如往常一樣,晚飯後七點半,我來到河堤上散步。我又見到了他。

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區旁的河堤上賣板栗。播音器裡重複播放著“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錢啊,不要錢。”說是不要錢,當然不是放兜裡拿走,而是試試味。連續幾年來,他都在這個地方賣板栗,從不間斷。

③最初記住他,在三年前,源於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販賣板栗的三輪車前座上,兩歲多,正自顧自玩耍。為了孩子的安全,前座已被他用木條圍成四方形,坐在其間,下不來,也掉不了。孩子太小,玩耍過後,想要父親陪伴。見父親許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裡左轉右跳,嗷嗷大哭。可他不想丟了生意,開始一邊忙一邊大聲訓斥,想借助聲音的分貝大,讓孩子乖乖聽話、安靜地坐下。這時,孩子越發感到委屈,哭聲更加響亮,眼淚、鼻涕、汙垢,在臉上亂成一團。哭聲再響,也扭轉不了局面,父親依然繼續他的忙碌,為顧客耐心挑選栗子,語氣和善,一臉笑意,與剛剛訓斥孩子的口氣截然相反。這一刻,賺錢重要。

④男人三十歲左右,個子不高、體形結實、皮膚偏黑,明顯是在太陽下勞作時間過長形成的。他與顧客交流的聲音大,責罵孩子的聲音更大,每次見到他,我都會留意那個孩子。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問他,孩子的媽媽去哪裡了?

⑤他說,走了。

⑥走了。他沒有多說,只有這兩個字。

⑦之後,我見到他們多是在河堤上。他與他,一大一小,相互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費力地討要生活。有時,看到孩子哭泣的臉,我總會多買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點賣完,好早一點帶著孩子回家。

⑧一日傍晚,我見到他們,孩子沒有坐在車上,而是在他周圍轉圈玩遊戲。細細一看,孩子腰間捆有一根長長的繩,另一頭捆在車架上。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響生意,他只能將孩子像小狗一樣捆在身邊。孩子沒有同伴,一個人玩,周邊燈光昏暗,蚊蟲亂飛,近處是父親的叫賣聲、來往不息的人群、嘈雜刺耳的車鳴。遠處是若隱若現的村莊和暗黑無邊的夜色。攤前人來人往,板栗越來越少,男人忙手中的營生,眼光時不時落在孩子身上。

⑨再過一段時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處找尋的眼光,他說,孩子送去了幼兒園,讀書去了,那晚,他臉上溢著笑,很輕鬆,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擔,他補充了一句,幼兒園全託,錢有點多。臉上依舊溢著笑。

⑩生活中,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隱藏在浩瀚的夜色裡,我無法斷定他們幸福與否,只希望,他們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學校,他將與書為伴,不再出現在黑暗的夜裡。

⑪河提上,只留父親一人能繼續賣板栗。

⑫炒板栗很香,遠遠地就能聞見。但願他們的生活,沒有黑夜,只有清香。

(摘編自2020年5月《散文選刊》)

19.下列對這篇散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篇散文具體講述了作者四次買板栗的經歷。

B.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變故為線索來結構全篇。

C.這篇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賣板栗父子的同情與祝福。

D.這篇散文結尾直接點明瞭“地攤經濟”的緊榮。

20.結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劃線的語句。(4分)

(1)那晚,他臉上溢著笑,很輕鬆,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擔。(提示:“他”因何而“笑”?“千斤重擔”指什麼?


(2)他將與書為伴,不再出現在黑暗的夜裡(提示:理解句子的含義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


21.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與第⑩段“他們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後照應,請結合文段內容具體分析這種手法的作用。(4分)


22.這篇散文三處加點的地方都提到“錢”。分別有何用意?請結合文段具體內容進行分析。(5分)


【答案】

19.C

20.(1)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笑”寫出了男子的高興,前面男子在回答作者問題時,告知孩子去幼兒園了,重點強調是去讀書了,看出這位男子非常重視讀書,他認為孩子讀書就會改變孩子的命運,孩子的生活會更好,而“千斤重擔”則是對孩子未來的一種擔心,擔心其會像自己一般生活艱難。男子因為孩子能夠通過讀書獲得更好的未來而笑,表現了男子對兒子的愛和對兒子的期待。

(2)“黑暗的夜裡”指真實的黑夜,指孩子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不得不在黑夜裡和父親出來擺攤賣栗子,同時,也是喻指孩子過去的生活。但是,因為讀書,這個孩子會有更好的未來,不會如同黑夜一般沒有希望,而是充滿光明,表現了作者對這對父子的祝福。

21.能夠使文章情節內容更加完整,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了文章中心,突出了這對父子間的深厚親情,。

22.第一處,試吃板栗不要錢,吸引顧客,突出了男子的樸實;第二處,男子對待孩子嚴厲,對待顧客態度溫和,原因是賺錢很重要,突出了其經濟條件的艱難;第三處,這裡指對男子而言,幼兒園全託花的錢比較多,但是他卻很高興,因為他認為去幼兒園讀書很重要,能夠給孩子帶來美好的未來,表現了男子對兒子的期望和愛。

(四)【2020·四川遂寧·中考真題】閱讀《拐彎》,完成下面小題。(16分)

拐彎

①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當被人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說:“凡事要想得開,想不開就拐個彎。”

②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有人說,人在前進的路上就是兩件事——前進和拐彎。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達爾文說得更透徹:“適者生存。”他們所說的“適”,就是適應、順應,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會“拐彎”。不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彎,中國古人亦有類似的認識。陸游也曾說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見,拐彎在人生的字典裡是個關鍵詞,由於每個人對這個詞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現了願不願、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的多種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五彩繽紛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彎用英文大寫的字母來表示,可分出若干種類型。

③一是把拐彎用字母“V”來表示。不僅形象上非常傳神,而且真正表達了拐彎的意義: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拐彎,而是一種迂迴型的拐彎,是形退實進。左邊的一半,代表向下;右邊的一半,代表向上。從左邊的趨勢來說,本應向下,但到底部終止了,又改為向上。這是一種消極狀態向積極狀態的轉折。許多人和事都是這樣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羨林,“文革”時被勒令守樓聽電話。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無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卻在困境中發現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門的時間,翻譯了280萬字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這一宏篇鉅著,為中國翻譯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豐碑。

④二是把拐彎用字母“N”來表示。這種拐彎和“V” 有點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們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進時,原路走不通了,必須拐彎,但這個彎不是返回原來的起點,而是扔到一個新的落腳點上,從而在新的領城獲得新的發展。人在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控折、不幸。關鍵在於你是否學會了拐彎。只要你在心裡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轉、超越自我,開創新天地。紅極一時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維在一次馬術比賽中意外墜落,成了一個高位截癱者。他一度絕望過,也曾想就此了結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終選擇了拐彎,以輪椅代步,當起了導演。他導演的影片還獲得了金球獎。他還堅持用牙咬著筆,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書《依然是我》,後來這部書還成為暢銷書。

⑤三是把拐彎用字母“W”來表示。這說明人生前進的道路上彎很多,並不是拐一兩次彎就能到達人生終點的,而是要經過多次拐彎的鍛鍊,經歷多次挫折的磨練,經受多次失敗的考驗。一些偉人、名人成長的軌跡,就雄辯地證明了他們正是在不斷拐彎中前進,從而獲得成功的。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推行“三民主義”,雖多次失敗,但失志不渝,終於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兩院院士王選一生經歷了八次選擇,也就是八次拐彎,終於研製成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引發了我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一場技術革命,被譽為“當代畢昇”。

⑥周老的“拐彎”說,是他百歲養生經驗的總結,也是轉換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選自《讀者文摘》,有改動)

2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3分)


24.第②段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4分)


25.請簡要寫出本文的論證思路。(5分)


26.當下一些中學生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 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請你結合本文的觀點,對其進行勸說。(4分)


【答案】

23.人生需要學會“拐彎”。

24.運用了舉例論證(也含有道理論證)。既通過舉例——古人的人生智慧,告訴讀者人生起伏,需要智慧;也通過“柳暗花明”的古詩,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25.先由“大家”的一句話引出論題, 再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論證人生定有“拐彎”,再通過三個分論點,分別論述人生的彎道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磨練和努力才能到達終點。

26.示例:哪個人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歷各種的困難和挫折,你所經受這點挫折也許只是別人經歷困難的點滴,你勇敢地面對它,你多想想別人是怎樣努力戰勝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的,你就有了更多的勇氣和力量。


27.【2020·遼寧中考真題】作文。(60分)

起初,只是一點點啊……

請以“微光成炬”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②字跡工整,書寫規範,不少於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

【解析】

這是一則命題作文。

1.審題與立意。微光成炬:微弱的光匯聚成了火炬。號召大家人人盡責,發光發熱,溫暖彼此。千萬不要只寫我,不要側重寫我。我應該隱身,我看到無數人奉獻溫暖,讚美的同時,呼籲更多的人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人人擔當,才能眾志成城!寫你看到或記住的默默無聞甚至有缺點的普通人,在災難面前,他們挺身而出,盡己所能,不計生死,不求回報。只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有難大家都扛一點,就能渡過難關;只因為他們知道,“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沒人能做空祖國而存在;只因為他們知道,國家有難,不能置身事外,有多大力,就要出多大力,是之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普通人點點微光,匯聚成中國形象、中國力量的璀璨星光,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祖國,願意也必須為之付出和擔當。

2.選材與構思。寫成記敘文或散文,選材要小而深,拒絕大和空;有細節自能真實動人;注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寫真的能觸動你,讓你有自己的想法的多人,不要滿紙只有兩三個人;點面結合,既寫一個典型的代表,也寫代表的這一類人;議論一定要獨特而深刻,不要只是敘述。寫成議論文,要有豐富的事例,能夠有各種論證方法,恰當引用古詩文,增添文化底蘊。

“微光成炬”抗疫材料補充:

“我沒有錢,所以我只能捐菜,我有什麼就捐什麼。”

——河南信陽菜農李俊和家人計劃將自家菜地75-80噸蔬菜全部捐出,用於支援疫區一線醫護人員,其中50噸運到武漢。這幾乎是他半年全部收成,而他去年才把種菜的貸款還清。

急轉武漢防控中心,為白衣天使加一點油!我的一點心意。東港環衛。

——日照市東港環衛工人袁兆文走進派出所,扔下12000元,匆匆離去,17秒鐘,感動國人。記者找到他,他說:“孫女的書包、衣服,都是學校資助的。每年還有位好心人給大孫女捐助善款。”

這世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人都在發一分光,然後螢火匯成星河。

專欄

30節課解決中考閱讀得分難問題

作者:好好老師講作文

128幣

76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