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夠萬事亨通?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如何能夠萬事亨通?

全文1438字,閱讀需3分鐘

現在很多人喜歡學《易經》。其原因是希望自己事業亨通,趨吉避凶。那如何才能萬事亨通呢?

如何能夠萬事亨通?

《群書治要·周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天道是自然而然的規律。我們可以從自然界現象觀察到“虧盈而益謙”的道理。十五是滿月。但是滿月過後,月亮就開始虧損,一天天地減少。古人通過觀察之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人要謙卑退讓,舍財不貪。

天道其實很簡單,過分的要受到制裁,不足的要受到補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規律。老子把這個規律也運用得淋漓盡致。他說他有三寶,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還把“處柔守慈”作為自己的處世原則。這些都是觀察了天道的規律才得出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地道變盈而流謙”。大地的法則是改變盈滿,充實謙卑。在地上注水,水自然而然地會流向低窪潮溼的地方。所以《老子》中說:“上善若水”,為什麼“上善若水”呢?因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利益萬物,但它從未向萬物索取什麼。而且水最重要的特點,是“處眾人之所惡”。眾人都喜歡高高在上,厭惡身處低位、卑位。但是水卻不同,處在眾人所不願意處的、厭惡的地方,非常地卑下。“故幾於道”,所以它幾乎和“道”接近了。所以說“道”在低處。一個人只有謙卑下來,才能得“道”,才能和“明德”相應。

如何能夠萬事亨通?

老 子

“鬼神害盈而福謙”。鬼神厭惡、危害驕傲自滿之人,而施福給謙虛之人。

下面一句是重點,“人道惡盈而好謙”。人與人相處,也都是厭惡驕滿之人,喜歡謙虛之人。特別是領導者,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在身旁加以輔助。如何才能夠感召德才兼備的人呢?領導者必須謙卑有禮,禮賢下士。

在《群書治要·文子》中有這樣一句話:“能成霸王者,必得勝者也。能勝敵者,必強者也。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夠成就霸業的人,一定是得勝之人。而能夠戰勝對手之人,一定是強者。而強者,一定懂得用眾人的力量。能用眾人之力的人,一定是深得人心的人。而能深得人心之人,一定是自得之人。能夠自得的人,一定是把謙卑柔弱作為最根本的修養。這裡的“柔弱”,並不是軟弱,而是包容萬物而不爭。最終會如何?“弱之勝強,柔之勝剛”。水至柔,但是動也剛,滴水可以穿石。雖然它很柔弱,但是它可以勝剛強。但這個“勝”,本身並沒有勝的念頭,但是自自然然地就達到了這個效果,為人所信服。

如何能夠萬事亨通?

“謙尊而光”。當一個謙卑的人處於尊貴之位時,仍然能夠謙虛處下,那麼他的德風、德行之光,自自然然地會影響到周邊的人,甚至遠方。

“卑而不可逾”。縱使地位卑下,即沒有出仕做官,但是也不可逾越。什麼不可逾越呢?謙卑之人的德行、風範不可逾越,其德學可以教化一方。就像孔老夫子,沒有富貴的地位,沒有權勢財富,卻被稱為“素王”,為萬人所敬仰。這是因為他的德行,不僅影響了當時的人,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不離不棄,而且孔老夫子還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甚至外國人。現在孔子學院在全世界各地都有。這個例子就告訴我們,孔老夫子雖然沒有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德風卻不可逾越。這個被稱為“道德之威”。

“君子之終也”。如果君子能夠自始至終都保持謙卑的修養,不因為地位、財富和學問而改變,這樣就可以善始善終。

這一段話就告訴我們:謙虛,確實可以給人帶來吉祥亨通。

如何能夠萬事亨通?

(節選自 海口廣播電視臺大型人文節目《餘莉開講》之品讀《群書治要》第十二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