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堅持,“一二一”,陳清民博士在第十屆農金論壇圓桌對話整理

導讀:

9月5日,以“新徵程!‘疫後時代’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第十屆(2020)中國農村金融轉型發展論壇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舉辦。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150多家農商銀行(農合行、農信社)的董(理)事長、行長(主任)等高管,與業界專家學者近300人出席論壇,針對農村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深入交流。華益諮詢陳清民博士應邀作為嘉賓出席了圓桌論壇。


三個堅持,“一二一”,陳清民博士在第十屆農金論壇圓桌對話整理

▲陳清民博士參與“圓桌論壇”環節

在由中華合作時報農村金融主編劉小萃主持的“微論壇”環節,圍繞“疫後時代:農商銀行的生存法則”這一主題,論壇嘉賓重點研討了農村金融機構面對“疫後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如何實現轉型發展。

Q:主持人:劉小萃 《中華合作時報·農村金融》主編

一場疫情,逼迫我們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轉型發展做出更深入地思考。特殊時期,農商銀行該怎麼辦?“疫後”時代農商銀行哪些準則不能變?哪些轉型方向要調整?哪些問題是值得我們去著重關注的?請各位嘉賓圍繞“疫後”時代的‘變與不變’”這一話題,來分享一下。

A:陳清民博士 華益諮詢董事長

今年2月17號,我們就已經進駐了項目現場。從2月份至今,華益諮詢調研了幾個省,幾十家農商銀行。今天通過基層一線的調研結果來探討這個“變與不變”

的主題。

“不變”的方向

“不變”是指應該保持戰略定力不變,堅持做小做散,堅守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的初心不變。

“變”的方向

“變”主要是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零售銀行轉型。這個轉變路徑和速度應該說會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在加快推進兩個轉型的同時,我們要向管理和變革要效益,做好下面幾個平衡。

一、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與平衡

我們線下網點最多,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線下渠道都在往智能化轉變,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個轉變過程產生的問題?同時,線上的數字化轉型與建設,是完全依託上級管理機構這一條腿走路,還是與第三方合作、自建系統,兩條腿並行?這是我們農信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消費信貸與其它信貸平衡的問題

我們目前的信貸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2016年到2019,消費信貸佔比在20%至40%之間,最高是2017年,在40%左右。據國內的一家清算公司測算,中國居民的消費信貸佔比預估可承受範圍應該在60%左右。


在目前提出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信貸結構上需要做出調整,適當往消費信貸上投放。這也是我們的增長空間。不少農商銀行還在關注住房信貸這種長期信貸,這是還保有著抵押授信思維模式的表現。


解決好信用貸款和非信用貸款平衡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實際上,效益越好的農商銀行,信用貸款放款反而更多。台州的三家行,瑞豐等很多優秀的農商銀行信用貸款的佔比都比較高。我們是繼續堅持抵押貸款思路還是做一些產品的創新?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三、短期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平衡

農信系統因為監管的要求,領導班子和中層幹部需要定期的輪換。這種情形下,注重當下的績效與堅守長遠的發展,是對農信人的一個很大考驗。

四、利潤與規模的平衡

在今年利率下行的情況下,規模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套用浙江省聯社王理事長的話來說就是:“讓利不讓市場”。但又不能一味讓利,虧損了會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

五、傳統組織和敏捷組織的平衡

組織的數字化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打造一個敏捷組織的同時要處理好與傳統職能機構的平衡關係。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Q:主持人:劉小萃 《中華合作時報·農村金融》主編

在已經到來的“疫後”時代,農商銀行應該堅守哪些生存法則?在應對新的變化趨勢、競爭態勢時,應做出哪些策略選擇?

A:陳清民博士 華益諮詢董事長

關於生存法則有三個基本原則

  • 第一個原則:堅持做小做散,做實普惠建檔。
  • 第二個原則:把服務挺在最前面。
  • 第三個原則:堅持推進精細化管理。


今年疫情期間我寫過一篇文章:《新冠疫情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良機》。文章中有六點建議,很榮幸被上海市政府內參收錄了。在此基礎上華益諮詢總結中小銀行多年的成功經驗,把握銀行發展趨勢,提出了“一二一”的應對策略

第一個“一”是指一個目標

以零售轉型為目標。從頂層設計開始,要考慮到級別和地區的不同,不同農商銀行很難有一套大家都合適的戰略體系和規劃。

“二”是指兩個“人”

客戶重要,員工也重要。對於客戶,要做以客戶為中心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這其中涉及到鄒教授今天提到的農業的價值鏈、產業鏈。

  • 第一個方面:從如何獲客,到獲客後如何轉化,再到後期的維護、退出,整個價值鏈和週期,農商銀行都要做好營銷和服務。
  • 第二個方面:在此基礎上,農商銀行要對客戶做精準畫像。其中包括獲客渠道的變化、產品的創新和高質量的服務。
  • 第三個方面:跨界合作,要注重場景搭建的客戶體驗。
  • 第四個方面:要精準營銷,更要精準服務。這是在客戶這一端需要考慮的。


另外一個“人”是指員工,就是以人為本的全職業生涯週期管理。從組織管控、組織架構、定崗定編,到行員等級、職業發展通道都要是設計規劃好。讓組織的每一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員工不是說只有做到某個部室的管理崗才能體現價值,技術專家、組長、數據分析專家等崗位也可以享受高工資的待遇。


接下來就是薪酬績效考核體系的問題。員工從入職到離職或退休,這整個職業生涯週期,農商銀行要能提供一個舞臺讓員工成長,要打造一個真正讓員工發揮價值的人才發展機制。

最後一個“一”是指用大數據推動數字化轉型

概括起來就是“業務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數據常態化

”。這裡強調的數據是要能夠充分利用的動態數據。農商銀行應該真正讓客戶經理、櫃員、支行行長利用系統,分析數據,從而對經營業務有所指導。


數字化轉型轉什麼?這裡提供三個方面供參考。

  • 第一個方面:客戶端要做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
  • 第二個方面:員工端也要做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
  • 第三個方面:流程不僅要做到簡約管理,也要做到數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