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引流,黃崢找貨

國美引流,黃崢找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財經故事薈

“國美缺流量,拼多多缺供應鏈”,對於國美和拼多多的聯姻,一位前國美高管並不意外。

他推測,在國美方面,最終的拍板者應該是人在獄中的黃光裕,他是遙控國美航向的舵手——國美錯過了移動電商,和拼多多聯姻,是補救的一環。

對於拼多多來說,則是“補貨”——拼多多流量兇猛,但供應端的短板一直高懸頭頂,直連產地的農特產品,直連工廠的新品牌計劃,承載不了拼多多挺進一二線、提升GMV的雄心。

看起來,這是一樁相得益彰、雪中送炭的天作之合,不過此次合作,真能療愈國美的線上流量飢渴,以及拼多多的品牌焦慮嗎?

兩次握手:國美的失意

始於互補式的業務合作,而後通過財務投資緊密捆綁,這已是拼多多和國美的二次握手。

4月19日晚,拼多多宣佈,將以總計2億美金的可轉換債券方式,戰略投資國美。假設拼多多行使轉換權,則將配發及發行12.8億新股,約佔國美髮行轉換擴大後股本的5.62%左右。

這是一場姍姍來遲的戰略投資——國美和拼多多,都是對方牌面裡是最好的一把牌,可能也是僅有的一手牌。

財務投資是方式,業務協同才是根本目的:國美給拼多多的是貨和物流;而拼多多給國美的則是“人”,流量傾斜;合作深度,在過去三年層層加碼。

雙方的第一次握手,是在2018年,彼時,國美官方旗艦店進駐拼多多,拼多多與國美安迅物流合作在業務層面合作,國美店鋪的商品,也成為拼多多百億補貼重點。

但這場入駐,更多是國美“一個都不能少”的佔坑戰術,早在2013年,國美在線就已入駐天貓平臺,開設旗艦店,今年3月,國美旗艦店又入駐了京東;

國美內部人士告訴《財經故事薈》,國美在京東店聚焦於中高端品類品牌,而在拼多多則是高中低端全線佈局。

但在天貓平臺上,國美店鋪粉絲只有3萬出頭,遠低於蘇寧的2593萬——後者在2015年和阿里全面戰略合作。

目前來看,相比於此前和拼多多淺嘗輒止的業務合作,第二次握手具有強烈的站隊意味。

對於當年一度視對手為草芥的一代梟雄、四次問鼎中國首富的黃光裕來說,如今指引國美四處“引流”,是不得已為之的選擇。

《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在家電細分渠道中,國美的市場份額佔比僅剩5.5%,不但遠低於老對手蘇寧的22.8%,也遠低於線上的京東和天貓。

幾年前,國美曾一度提出過三端融合、社交零售等戰略。

但國美內部人士告訴《財經故事薈》,社交零售戰略“未成大氣候”。

國美相對優勢的品類在大家電領域,但這些品類購物頻次極低,不同於拼多多上的農產品、日用品,導致社交裂變的轉化率不高,用戶得不到正向的及時激勵,難以推廣持續。

此外,國美APP的下載量、裝機量也不上臺面——在APP的免費購物排行榜上,國美位居84位,甚至落後於很多垂直電商應用。突然而來的疫情,又讓國美線下門店客流銳減。

線上自有流量有限,線下渠道大增不易,四處布點引流,成為了國美的唯一選擇。

最近兩下,在線下,國美曾陸續深入紅星美凱龍、家樂福等布點引流。

但頗為尷尬的是,去年4月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曾與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一塊公開亮相,宣佈國美以“店中店”模式,入駐200多家家樂福門店。

但這場公開亮相兩個月後,家樂福中國就委身蘇寧,國美的“走出去”戰略抱憾夭折。

業務上沒有起色,業績上也乏善可陳。2019年財報顯示,國美零售GMV總計1361.1億元,僅為蘇寧3787億GMV的三分之一左右;2019年,國美淨虧2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高達80億之巨,同期,老對手蘇寧當年淨利潤98億元;雖然虧損在收窄,但2019年國美銷售收入同比下滑了7.57%。

四次登頂首富、一度打算收購蘇寧的黃光裕,當初曾放下豪言,三年不盈利,拿下蘇寧根據地,如今斗轉星移,與老對手蘇寧、以及天貓、京東都相距甚遠,聯手拼多多不是可選項,而是唯一的必選項——這是大家電領域,兩個失意者惺惺相惜的抱團取暖。

步步加碼:拼多多補短

2020年,是拼多多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其年度活躍買家達到5.852億,僅次於阿里,遠超京東的3.62億。

2020年,也是拼多多品牌短板充分暴露的緊急時刻,拼多多2019年用戶雖然遠超京東,但交易額僅為京東的二分之一。財報顯示,2019年,京東交易額為20854億,同期,拼多多交易額10066億元。

從人均GMV來看,拼多多這一數字僅為1720元,同期,京東為5761元,是拼多多的3倍有餘。阿里雖然並未公佈GMV,但預估其GMV接近6萬億,以此測算,人均GMV更高。

拼多多人均GMV低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拼多多平臺的品牌商家太少、品類不夠豐富。

目前,頭部家電、3C品牌,多數沒有入駐拼多多。以蘋果手機為例,目前,參與百億補貼活動的拼多多賣家鼎根,其實是天音通信層層投資控制的重孫公司,而天音通信是蘋果官宣的經銷商之一。

拼多多能否挾5.85億的年度交易用戶,以令品牌呢?

這一路徑,天貓、京東都曾走通過。

早期,奢侈品牌並不待見天貓。

2016年、2017年前後,當天貓服飾總經理劉秀雲全球拜訪奢侈品牌時,“至少有一半都從未考慮過電商”。COACH甚至一度兩出兩進天貓。但最終它們集體入場天貓,是因為不想與電商趨勢對抗——而天貓是潛力最大的平臺。

京東同樣與家電品牌相愛相殺過。2012年,因為不滿京東大打價格戰,海爾一度宣佈停止與京東合作,康佳高管也在同期痛批京東,“不是在經營企業而是在毀滅社會財富!不久的將來必敗無疑。”

但相殺一時,在京東成為家電的線上最大渠道之一後,品牌商錯過京東,就相當於錯過了電商紅利,合作成為了必然。

作為後來者的拼多多,卻沒有這樣的不可替代性。

接受採訪的某頭部大家電品牌負責人告訴《財經故事薈》,“我們目前不考慮拼多多渠道”。

“你說拼多多在五環外覆蓋有優勢,但這些渠道我們也都覆蓋了”,上述人士說,在線上,阿里、京東、蘇寧都在下沉,在線下,“哪個家電企業全國沒有幾千家專賣店,加盟店,分銷店,企業經營考慮的是增量和效率,拼多多在五環外,能帶來專賣店以外多少增量?這個問題清楚了才能行動。”

而另家電一品牌商則告訴《財經故事薈》,“目前頭部家電品牌入駐拼多多的動機不高,長尾的工廠貨、以及中腰部品牌,入駐拼多多的意願相對強一些”。

某電腦配件創始人則告訴《財經故事薈》,“我要遠離拼多多,商家不需要三個平臺,平臺打仗,商家就掛。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就不是正常生意。”

至於蘋果為何放任渠道商的曾孫公司參與百億補貼,他認為,蘋果在中國市場壓力重重,所以就放任“補貼”、放鬆控價、走量求規模了。

短期內無法得到品牌商的直接青睞,入股國美,曲徑通幽,讓用戶“買得到”,就成為了唯一選項。

但長期來看,唯有拼多多在家電品牌的銷量規模,足可抗衡阿里、京東時,可能品牌商才會俯身入駐——挾用戶和規模令品牌之路,阿里和京東的機會,在於從0到1,藉助了電商紅利的風口,而拼多多則要血戰阿里、蘇寧、京東等,虎口奪食。

此外,拼多多攜手國美的另一個考量在於,物流短板的補給,解決的是“送得到”。在大家電領域,京東走的是自建物流的路子,阿里旗下菜鳥打通了海爾日日順以及蘇寧物流。

據國美透露,其物流配送網絡覆蓋中國92%的城市和40000+鄉鎮,門店3-5公里商圈,可以實現2小時送達,當這些能力與可以彌補拼多多的物流短板。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臺,將同時成為拼多多物流和家電後服務提供商,為拼多多提供覆蓋全國的中大件物流、倉儲及交付服務。

總之,這場聯姻,難以徹底治癒拼多多的品牌焦慮和國美的流量飢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雙方轉圜騰挪、從長計議之機,昨日,國美的股價一度上漲超過30%,拼多多的股價也一度上揚近10%——兩家的市值漲幅,均遠超2億美金的投資額度,即便在市值管理層面,也算得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