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制度變化,會讓土地供應量增加,房地產下落嗎?

3月12日,國務院發佈了一項《決定》,宣佈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原本由國務院進行授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事項,下方給各地方的人民政府,

讓它們進行授權。

這是利於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有人也擔心,該項政策會導致土地供應量大增,讓房價崩盤。真的是這樣嗎?

土地管理制度變化,會讓土地供應量增加,房地產下落嗎?

我們可以看看央行的數據。早在2019年的時候,央行就發佈了城鎮儲戶問卷調查,調查顯示準備買房的人減少,買股票的人增加,這個現象折射出了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方向。

首先,房地產作為支柱性產業的時代已終結。

在過去二十年中,房地產一直作為國內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由於國內人口紅利及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國內房地產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也帶動了其上下游產業鏈的快速增長,房價因此也出現了大幅度增長,不過這一輪房地產週期在2018年出現了下行拐點。

由於房價的攀升,使得各部門負債率出現了快速上漲,尤其是居民部門的負債率攀升已經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這嚴重影響了國內的消費增速,因此管理層開始提出“房住不炒”和“科技興國”的戰略,表明國內經濟結構轉型正式展開,而當前除了少部分剛需買房者之外,大部分房地產投資者已經趨於謹慎,這或許代表著房地產作為支柱性產業的時代已經結束。

土地管理制度變化,會讓土地供應量增加,房地產下落嗎?

而與此同時,國內股票市場大有作為。

2019年初,管理層罕見地提出將資本市場作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表明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可以預見未來相關的刺激政策將不斷出臺,股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必將持續受益。

另一方面,海外資金的持續加大投入也將成為推動股市上行的重要原因,從2018年5月A股納入MSCI之後,海外資金一直保持著持續湧入態勢,加上今年6月A股納入富時羅素指數以及滬倫通的開通,都表明未來外資仍將繼續加大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

同時外資作為擁有成熟投資理念的“聰明資金”,其投資風格也將逐步影響國內的投資機構,使得市場的投資風格從博弈性質逐步轉向價值投資,這為未來市場逐步走向慢牛奠定了基礎,可以預見未來國內的股票市場將大有作為。

土地管理制度變化,會讓土地供應量增加,房地產下落嗎?

基於這兩點事實,可以認為,國務院對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的轉讓,其實也是在逐漸降低房地產的影響力,因為土地的總量控制仍舊由國務院規劃確定。

而最大好處是農村,那些靠近城市的農村,將會大量的吸引到城市資本,從而展開基礎設施的修建與商業市場的完善。換言之,就是那些沒有來到一二線城市打拼,待在鄉鎮就業與創業的青年,蹭到了這波紅利,他們的項目能更容易地接觸到資金,也能更容易地出現在市場眼前。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持續輸出乾貨,做有價值的媒體,關注我,私信發送“價值”二字,更有驚喜等著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