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樣收費合法嗎?

用戶76109262303


經常可以看到新聞裡說孩子考試差一分要上某所學校就要多交錢的事情,而且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裡大家也見怪不怪了,那麼這樣合理嗎?筆者認為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周瑜打黃蓋”的事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情我願的事情,沒什麼合理不合理的。

當然這是建立在學校不會擠壓教育資源的情況下,例如原來學校的招生指標是1000個人,這種交錢進來的學生必須是這1000個人以外的名額,要不然這對於那些憑藉真憑實力考進來的學生就不公平了。所以學校收取擇校費的學生必須是在原來指標之外的學生,這樣才合理,否則就算不合理的。

對於家長來說,如果在不差錢的背景下通過多交錢的方式讓小孩子能去到更好的學校學習還是值得的,但也要讓孩子知道這個機會是來自不易的,從而讓孩子產生努力的想法,這其實遠遠比那些多交的錢更值得。


樓盤網


我來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吧。四年前小孩差六分沒考上縣重點高中,當時擇校生十分以內每年出擇校費2600元,我們徵求孩子意思,看得出來小孩很想上重點中學,我和他媽就和他談話,我們是農村家庭,並不寬裕,每年多出這麼多錢對我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你一定要珍惜,當時孩子使勁的點了點頭,高中後小孩成績突飛猛進,因為很少離開書桌,現在屁股上還有淤血引起的兩個黑疤,去年高考孩子以高出一本線七十多分,全校排名42名的成績被北京一所211大學錄取(當時中考進高中時全校排名在一千名以外,全校高考1200多學生),聽說這所高中現在已取消錄取擇校生,所以我家孩子是幸運的,每個層次的高中學習氛圍和師資力量真不一樣的,讓孩子出擇校費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心安理得,要激勵他們發奮圖強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AA人民利益



這樣的收費完全不合理,不合情,也不合法。一個學校,本來可以召一千人,但它只召五百人。剩下的五百人的名額,就要花錢才能錄取。既然你可以召一千人,那就在考試面前,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按照分數來錄取一千人不就完了嗎?說穿了,這就是金錢做怪,利益驅使。學校利用優勢教育資源,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這裡還要說一下,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誤區。花了錢,上了學,還要對這一現象感恩戴德,有的說,多虧了可以花錢,不然,就上不了好學校了!其實,是“你被人賣吃了,還要幫人數錢呢”。這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本來,按照學校的召生能力,按照學生的考試分數,是可以錄取的,但由於學校的設計,不得不花錢。但話說回來了,為了孩子,每個家長都是無私無畏的,錢算什麼?身外之物,都不吝嗇。但也確有家長和學生,因為錢的原因,和好學校失之交臂了,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盛廣學雜家雜論


你覺得不合理你不上啊,沒人逼著你交錢吧!考高中差一分交錢還能上?你上的肯定是私立的吧!我小妹當年上高中時那所高中還不咋地呢,沒考上他們學校的學生三個學生出的贊助費把他們學校的食堂蓋起來了!在高中他們能學成啥樣,鬼知道!什麼電教樓體育場都是沒考上的學生家長建的(贊助)就這還得拖人情走關係!

你家孩子真的有本事,複習一年再考啊,他只要能考得上!合理不合理不是你說的算!我們縣一中差一分8萬,超過五分再多錢都不接!按我說就不應該收錢,分數不夠一分10萬都不收,這就合理了。可關鍵有的孩子差幾分人家不願意復讀,想拿錢買啊,你不想,可以不買真的


Alice_2莉


坦白的說,學校這樣收費不合理。但即使不合理,但能在拿錢的情況下,讓孩子有高中可上,題主應該感到慶幸,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說說我的經歷吧。

孩子考高中時,面臨這樣的情況:

一,教育局為了避免學生擇校,普通高中收不到學生,所以規定中考只能報一個志願。

二,重點高中有第二次錄取,第二次錄取的分數比第一次錄取的分數稍微少點,但需要拿部分錢。

三,考不上的學生也有第二次報考的機會,但第二次報考的學校是公認的不太好的學校。

正因為這樣的情況,孩子報考時,我讓孩子報重點高中。孩子的成績並不特別好,但如果發揮好,還是能考上的,即使發揮不好,我認為拿錢也可以讓孩子上,之所以執著讓孩子上重點高中,是因為重點高中學習好的多,學風好,學校的管理也好,有助於孩子的學習 。

中考完後,孩子沒發揮好,成績沒達到重點高中線,但上第二階梯的高中綽綽有餘,可沒報那個學校,所以根本不可能上。那時,有人透漏,重點高中有可能不再第二次錄取,也就意味著即使想拿錢,學校都不收的局面。

於是,孩子即將面臨沒有學上的可能,所以當時我有著前所未有的恐慌。四處打聽,甚至打聽上縣級重點高中的可能性,那段時間是煎熬的,錢就不是事了。幸虧重點高中不知什麼原因,進行了第二次錄取,孩子在這個範圍內,即使多拿了錢,我也特別高興。

第二年,重點高中就沒有第二次錄取的政策,即使找人拿錢都不能上該學校。所以一些邊緣生不得不第二次報考,上了學風不好的高中,三年下來,學無所成。我的親戚就是這樣。

這種政策讓家長的意見很大,中考成了人生的第一大考了。所以今年,中考政策又有所變化,可以報兩個志願了,合理了許多。

所以,題主面對現實,還是接受吧。另外,這件事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從而促使孩子更努力的學習 。


空谷幽蘭27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1萬元,這種收費合法嗎?

這事就不是合法不合法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你們沒考上,選擇的自費生,自費生和正常生最大的區別,就是1分等於2.1萬元,你可以心裡不平衡,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些都是沒問題的。因為自費生也是有學籍的,也是和正常生一樣的待遇的。

其實,你們要多考幾分,哪怕多考一分,你也不會花這筆錢,所以,錢確實花的冤枉,當然你們不是沒有選擇,你們選擇不花錢而到一個低一等的學校,但你們還不甘心。

既然你們選擇了,就不要抱怨了,尤其不要這種心存僥倖,如果不合法,你知道會是什麼結果嗎?誰吃虧?是你們。

你現在花了2.1萬元,讀了一個好學校,這對那些正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因為教育資源不可避免的被你們自費的佔用了一部分。

所以遇到這樣問題,不要試圖去破壞規則,否則就是損人不利己,可能你們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韓東言


讓我不禁想起了10年前自己上高中的場景,同一所上初中的同學,差一分需要交3000借讀費,後面每相差10分,增加1000元,那是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學習好也可以為父母省下不少錢。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種操作當然不合法,但是目前的現狀是,能夠讓自己孩子進入高中繼續學業,相當一部分人是寧願掏錢去解決問題的。

緣何會出現這類情況呢,這是因為大多數家長在心裡還是沒有認可中職教育,很多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家長寧願交高價送孩子進普通高中不願意把孩子送去職業學校,在此觀念下,普通高中借讀生名額有限,而需求又很旺盛,自然會出現坐地起價的情況,題主所說的2萬1千元,應該很有可能是重點高中的借讀費。

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下,普高和中職的比例大概在1:1的比例,這就意味著有很多學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想要不破費的家長,就要爭取好好培養孩子,在中考多考一分,都是在為家長省錢。

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中階段學生招生通知

各地要科學確定普通高中辦學規模,堅持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原則,把中等職業教育擺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突出位置,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

為什麼不擴大進入普通高中的規模呢?

有人會說,把普通高中的升學率提升上去,那不就解決問題了嘛。顯然這樣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國情的,國家發展需要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人才,尤其是在工業化強國的道路上,技術人才的缺乏被凸顯出來,適當分流對於人才結構的優化有著重要作用。再者,即便是擴大普通高中升學率,沒有相應數量的大學,高考的結果也會慘不忍睹。

所以面對重點高中的高價借讀費,唯一的方法就是抓好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爭口氣,在中考中發揮出超出競爭者的水平,不要把壓力的擔子丟給父母。


學習源動力


你沒能考上這個學校,人家憑什麼收你?你的想法就是我既要進入這個學校,還不想花錢!

這不就是咱們常說的,天天罵別人有特權,等到自己這裡又希望自己有特權。

那我們就應該問問了,你的原則在哪裡?人家沒有強迫你吧,你想要特殊,還不想付出代價?在你的意識裡,不佔便宜就是吃虧了吧!

你的思想很有問題,很自私並且很無知。自私是隻考慮到自己花錢議價進入學校,而不考慮自己根本沒有達到入學標準。無知體現在你想要額外收穫,那麼必須要有額外付出。這個道理你不懂!

不好聽的話已經有人說了,就不再說了,看到這樣的提問,我感覺挺氣憤的,這代表的是一類人的思想,我們把這叫做胡攪蠻纏,不講理!


jixuzhandou1


不是合法不合法的問題,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問題,你孩子的分數線沒達到這個學校的線,那你不能讓他去其他學校上啊?可你非得讓他上這個學校,人家差點分的,也可以上,就是要交點錢,你要是交不起就不上就是了,沒什麼好說的。

我們中考的時候,一中的分數線是620多,有一個同學只考了609,但他還是過來了,怎麼過來的呢,花錢買的一點分啊,好像花了三四千塊錢呢,我們那裡買分比較便宜,好像還是分檔的吧,一分到十分應該都是一個價錢,最低不能低的太離譜,像三四百分的,你就是想買,人家也不要啊,都是要那些分數差不多的學生。

而且,我覺得這個價格也不是別人只要你的啊,可能其他人也是這樣收費的啊,如果你承受不了,大可以退而求其次,換個學校啊。


小幸福的萌萌雷


如果是公辦高中,明確告訴你:不合法,但是合理,聽完下面的題主自已體會去。

民辦不在討論範圍。

即使業務教育以外的公辦高中,贊助費也是被各地教育局明令禁止的,但是如果投檔線學校定出問題了,很可能出現學生不敢投檔,學校招不滿名額,高分生差幾分進不去,亂投檔的低分生反而進了學校。頭條大多人不瞭解公辦學校招生流程,給大家說下結果,原因自己百度。

你的小孩就屬於差幾分的高分生,是學校願意要的,但是投檔線已經定了,他又進不了學校(如果當時降幾分,可能會大量超員,學校承擔不了那種責任,因為導致高分生大規模脫檔的話,家長群體鬧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學校收你點錢(會用其他明目,比如是企業贊助等),實際不合法,但解決了雙方的需求,是唯一合理的路徑。

題主其實也知道是合理的,否則也不會接受,但又知道校方不合法,彷彿自己站在了道德的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