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立秋的風俗

立秋有三候: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涼風至:西方清涼之風吹來,天氣轉涼。白露降:早晨天地間有霧氣,凝成露水。寒蟬鳴:天冷時寒蟬的鳴叫,叫聲細微。

立秋時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民間風俗活動有:曬秋節、秋忙會、貼秋膘。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立秋還有另一項習俗,叫啃秋,又稱咬秋,即立秋之日吃西瓜。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看來,吃瓜群眾古已有之啊~

美文賞析

秋天的意境是美的,是多樣的,是奇妙的。文人們也是時常寫到秋天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品讀文人筆下的秋天吧~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zhè)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chuán)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郁達夫《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中,一椽破屋、一碗濃茶都是值得留戀

的故都生活細節。但郁達夫是真的只是表達偏愛北方的秋嗎?《故都的秋》創作於1934 年8月17日。當時的北平(今北京),處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脅之下,風雨飄搖。郁達夫先生並非只是表達對北國秋天的愛,更是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你的幻想中有個中古的老城,有睡著了的大城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石城牆,環城流著一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袍綠褲的小妞兒。你的幻想中要是這麼個境界,那便是個濟南。請你在秋天來。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

——老舍《濟南的秋天》

老舍先生的這段《濟南的秋天》,善用擬人的手法,像「睡著了的大城樓」,「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將古城濟南以及季節寫活了。整段輕鬆明快,先對朋友娓娓道來,介紹古城,而後又殷情好客地請你來做客,表達了作者對秋季濟南的喜愛之情。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自從我的年齡告了立秋以後,兩年來的心境完全轉了一個方向,也變成秋天了。然而情形與前不同:並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與焦灼。我只覺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調和。非但沒有那種狂喜與焦灼,直常常被秋風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暫時失卻了自己的所在。

——豐子愷《秋》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

要是以這園子裡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麼,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簷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詩,冬天是一群雕塑。以夢呢?以夢對應四季呢?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乾淨的土地上的一隻孤零的菸斗。

——史鐵生 · 《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語言極富哲理性,作者史鐵生對地壇這座古園中的一草一木進行了洋溢著生命活力與激情的描寫與刻畫。作者善用排比和比喻。在他筆下將四季比作樂器,比作聲響,比作藝術,比作夢。

秋天是大提琴,深情綿長;秋天是風鈴響,清新悠揚;秋天又是短歌或詩,美妙絕倫;秋天還是土地,滋潤心田。秋天充滿了生命力和美感,彷彿草木在用生長的聲音向作者訴說著生存的歡愉。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豔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的洗禮。

——張愛玲《秋雨》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不足千字的短文,卻是作家史鐵生最感人的作品。從作者對母親的深愛裡,我們看到他對生活、生命的認識和信念。文中沒有專門寫秋天,但是用秋天的一個特殊意象——北海的菊花,將這秋天的懷念抒發得淋漓盡致。

作者也沒有大段地抒情,而是用質樸的文字記錄一個個細節。母親對兒子的愛、兒子對母親的懷念,在這字裡行間被表達出來,直達讀者心靈。這是生死離別後的痛徹心扉,又是痛徹心扉後的平靜如水,真摯,偉大,深刻。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隊時,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長得走不完。我心裡緊繃繃,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後幹什麼。路邊全是高高的楊樹,風過處無數落葉就如一場黃金雨從天頂飄落。風聲呼嘯,時緊時鬆。風把道溝裡的落葉吹出來,像金色的潮水湧過路面。……我很渺小,無論做了什麼,都是同樣渺小。但是隻要我還在走動,就超越了死亡。現在我是詩人,雖然沒發表過一行詩,但是正因為如此,我更偉大。我就像那些行吟詩人,在馬上為自己吟詩,度過那些漫漫的寒夜。

——王小波《三十而立》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全文善用短句,這段節選中也能體現出來。短句給人的感覺是作者在侃侃而談,詼諧靈動,在無形中顯示了作者的曠達、隨和。

秋天把舊葉子揉掉了,你要聽新故事嗎?靜靜的河水睜著眼睛,笑著說:總有回家的人,總有離岸的船。

——簡媜(zhēng)《浮舟》

簡媜的《浮舟》,這一小段40個字,除了使用擬人手法,作者選取的意象也頗為巧妙:葉子,河水,船,三個意象之間能相互產生關聯,讀者易產生聯想——

葉子落入河水,不就像船一樣嗎?孩子離開家鄉,踏上延伸向遠方的路,不就像葉子離開樹,乘著河水奔向遠方?

尾聲

若用人生的階段來對應四季,春天是天真爛漫的萌芽期,夏天是精力旺盛的成長期,秋天是收穫思考的成熟期,冬天是慢慢回味的蟄伏期。

今日立秋 | 共讀文學名家筆下的秋天

有人寫秋天的涼,如《故都的秋》那般清冷;有人寫秋天的通透,如《濟南的秋天》那般明澈;有人寫秋天的生命力,如北海的菊花開得燦爛;有人寫秋天的深沉,如《地壇》裡的青銅鐘聲;還有人寫秋天的平和,如《浮舟》下靜靜的河水。

他們筆下的文字,有比喻、排比、擬人,有巧用意象、短句、對仗等等,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不同的寫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品讀這些美文,能跟隨著文字,去看見生活細節中的美,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以及感受真摯而深刻的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