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说起磁器口最初的印记,以为就是一个商业古镇,无非就是一些吃的,玩意儿的地方。但是这里又为何成为重庆的名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呢?也许作为一个重庆人都不太清楚,今天我就来讲讲真正的磁器口。

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地藏寺(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

位于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第28中学校内,由陈列馆和办公区两栋抗战遗址建筑组成。青瓦红砖,飞檐翘角。最早,这里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之一的地藏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刘湘在此创办四川省立乡村建设学院,现为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博物馆展览主要分为“家国厄难、民族浩劫”“国民教育、救亡图存”“沙磁教育、国之所倚”三个单元。

凤凰寺

据传建于明代,也叫凤凰庵,清时为尼姑庵。现存天上殿及嘉靖年间百姓捐资修缮庙宇的石碑。

翰林院。

“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为鯉石学舍,清末孙文治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三个举人。另又有学生黄钟音、段大章中进士等,授林院编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地。

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汪逆跪像

由时为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委员会委员、著名雕塑家王临乙设计。这雖塑称为汪逆跪像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一位为抵抗日本侵略而阵亡的将士在雕塑顶端静静的仰卧着,下面,卖国贼汪清卫、陈璧君夫妇双手反缚,俯首长跪在阵亡将士的遗体前,接受世人的唾骂。纵观雕像之意,頗有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跪像的特点。

金蓉桥

位于磁器口嘉陵江边的清水溪上,当地人一般称其为“老桥”,是清末乡绅陈元煊为方便邻里修建。桥型是一座三孔券拱石桥,长28.7米,宽4.3米,三拱大小一致,拱跨76米。亦名“灯笼桥”,因桥头石栏上饰有灯笼得名。现仍在使用。

清水门

从磁器口正街往嘉陵江方向走,到江边后右拐,不远就是清水门。清水门新建有城墙和城门。

小重庆碑

小重庆碑位于古镇磁器口的丁字路口,系国民党主席林森游览磁器口,见其繁荣有感而题。磁器口素为工商重镇,有”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之美誉,商贸繁华,水运通畅,人文荟萃。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常来此地游览、观光、喝茶、听戏、有感于此,欣然提笔磁器口为抗战时期的“小重庆“。其碑石已毁,现依旧样重立于此。

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宝轮寺

“宝轮寺”又名龙隐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字,气势恢弘。据说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隐居,现存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宝轮寺整座大殿构造雄浑,据称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其称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少妇尿童雕塑

在磁器口宝轮寺下面金碧桥边的画家村,一个雕望十分惹人喜爱,它就是有名的“少妇尿童”,伴随它的是一个在磁器口流传了数百年的“护龙水”传奇故事。

华子良脱险处

1947年8月18日,在白公馆监狱关押了14年的革命者华子良逃跑,现在码头岸边一处岩壁上,留下了“华子良脱险处”几个鲜红的大字。

文昌宫

寨门 文昌宫遗址仅存一道古寨门,和一段古寨墙。

建文帝 像位于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文昌宫寨门旁,为传说中其离开磁器口时的形象、

文昌宫遗址 文昌宫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有这样一个说法:磁器口香火最旺的寺庙是宝轮寺,最热闹的道观就是文昌宫。现存一段古墙,一道古寨门。

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水观音

磁器口的水观音一带地势险要,岩石延伸到江心,嘉陵江水流经这里形成半回水沱,一半险滩的险要形势,行船|分危险。下行船只一定要拿好桡桨,对淮礁石而行,临近时猛抵礁石,随水流改变航向,滑行而下,才可平安无事。上行船则需数人拉纤方能前行,所以,这里又名滑拖嘴,不知多少船只在此触礁沉没,以致船毁人亡,酿成几多悲剧于是,人们想到了救苦救难的观音萨,使自发组织在此雕刻了观音像,并长年供奉以祈求她保佑平安,习惯上,大家就称其为“水观音”。自从有了水观音后,过往船只就很少出事了。据说,水观音十分灵验,除了专门保佑过往船只渔民外,还为群众消除其它灾难,送给跪拜人福祉,是以,各色人等常来跳拜,有许愿的,有还愿的,常年香火不灭。

架高来石

“架高来”摩崖趣刻位于文昌宫侧石壁上。现存石刻两幅,北侧幅为阴刻楷书“架高来”三字,字径约1米,为清光绪年间多人吴筱松所书。南侧一幅为一首警世诗,行书阴刻,题刻宽25米、高1.25米,内容为:“划拖嘴上浪飞埃,过此渐世免战牌。一载惊魂都付与,三言警语架高来。贪生转舵多为鬼,拼死向崖必退灾。信有观音能镇水,千年古道雾重开。”字径15厘米。磁器口滑拖嘴至九石岗段有一天然回水沱,水底有暗礁,回流汹涌,常有船只在此翻沉。“架高来”题刻为警示上游来船而作,起航标作用。

吴家院

磁器口的名门望族吴家大院。吴家族人吴明轩1924年创办的庆磁公司,开发内河航道,比民生公司还要早1年,重庆七中原校长吴波的爷爷吴庆生在庆磁也有股份。吴明针是庆磁的总经理,是吴家爷爷辈的老幺。还有个爷爷吴攀高,抗战时期当过磁器口镇长,还被任命为沙磁文化特区代区长;沙磁区最后任区长,是吴家爷爷辈的老大吴君励。

戴家院

磁器口小街金碧巷有一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当地人称戴家院子。这就是原沙磁区(当时称重庆市第十四区)区长一戴志钧的府第。

戴志钧(1910-98年),古镇磁器口人,其世代祖居古镇,一直经营药材、木材等,家境殷实,乐善好施,颇受器口人尊敬。戴家家教悵严,戴小时候又聪慧刻苦,志从事法律工作,毕业于成都志诚政法学院,后又被选入国民政府司法院法官训练所受训,毕业后历任军法官、司法官,律师及重庆市参议员等职。于1945年6月出任沙磁区区长,任满一年后即辞去区长职务。在职期间,加强磁器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居民自治,颇有成效。戴于1949年只身赴台,后授陆军少将军衔,历任台湾国防部军法局副局长,台北市重庆同乡会理事等职,198年逝于台北。

戴家院子在上世纪90年代还保存完好,惜后来拆掉堂屋正房进行了改建。但厢房,大门至今维系原样,从其贴金木雕窗花仍可见出当年的气派豪华。

聚茂源酱园

位于金蓉正街,是重庆近代酿造行业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老字号酱园之一,其产品曾畅销长江中下游地区。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张正刚发起于重庆府篼子背(现菜园坝)。光绪十八年(1892年)其子张杰三买下磁器目已停办的“官盐店”,开办作坊式酱园,取名“聚森茂酱园”。

深水井

古井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常年不枯,相传明建文皇帝曾于井中躲避追兵。

宝善宫

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是善男信女析福求愿之地。在民国期间改为嘉陵小学,丁肇中先生曾就读于此。

鑫记杂货铺

是渣滓洞、白公馆难友们与外界交换信息的主要窗,当时地下党重要秘密联络点之一。《红岩》小说中“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就曾通过此处递送出很多珍贵情报。

你不知道的重庆,这不是你曾去过的磁器口

写这篇文章真是照搬老重庆记忆路书的资料,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去磁器口游玩的同时能够真正的了解磁器口,不要让它的辉煌和曾经被这个物欲横流,浮华躁动的时代所掩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