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张树全现在的日子过好了,因为种植蓝靛果脱贫了。2020年11月4日,记者在靖宇县一处工地找到他,“现在地里没活了,来县城干点零活。”


记者问:“听说在村里,你种的蓝靛果最好,你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挂满枝头的蓝靛果。

张树全:“就是加强田间管理,尽量不用药,除草都是自己动手,所以蓝靛果品质好,能卖上好价钱。这还是得感谢王书记, 是他带着我们出去考察学习,不然我也不会弄。”


2015年时,张树全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妻子有病在身,孩子上大学,每年收不抵支。“那时候大家思想都保守,只种苞米和大豆。因为耕地不成片,石头也多,所以产量不高,收入微薄。”


“王书记来后,不仅挨家动员,还多次找我们开会,让我们转变观念,后来又带我们到黑龙江等地去学习。他说我们这里地薄,但环境好,适合发展经济作物。”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王斌汉带领贫困户自己栽培蓝靛果苗木。

他提到的王书记是白山市审计局干部王斌汉,2016年初作为扶贫第一书记来到三道湖镇东沟村。从那时起,蓝靛果、蓝莓等经济作物种植在东沟村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在东沟村村部,记者见到王斌汉。“这里有点挤是吧!新村部马上建成了,下次来条件就好了。”


王斌汉自我介绍说,他本是农业科班毕业,后来进修也都是农业类,基于他种植业的专业知识,他认为东沟村要想致富,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但是要转变村民的种植观念有多难,只有他知道。


“当时村里有94个贫困户,我首先要帮助他们脱贫。入户摸底后,有劳动能力的便是我做思想工作的重点。太难了!每家都得跑几次,又多次组织他们开会,宣传以奖代补政策,承诺只要你种我们就补。外出考察也走了好几次,最后有22户统一了意见,种植蓝靛果。”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张树全夫妻采摘蓝靛果。

虽然只有22户,但这是王斌汉成功的第一步。事实证明,随着第一年种植蓝靛果的成功,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非贫困户开始加入进来。全村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80亩,发展到2000多亩。“种苞米,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挣一千元,种蓝靛果能挣上万元。”


王斌汉说:“最大困难是转变观念,我们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培养带头人,以此为突破口。目前看,这批带头人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事实证明这条路也是对的。大家都喜欢种蓝靛果,一部分已经到了丰果期。他们有的一年能挣20来万元,包括卖果和卖苗木。”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村民们在大棚里培育蓝靛果苗木。

截止到2018年,东沟村90多个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靠种植蓝靛果脱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靠政策兜底。


张树全是带头人之一。他选择种植蓝靛果,一是因为它耐寒,入冬时不用“加被”;二是便于管理,对肥、药依赖性不高;三是产果期早于蓝莓,不会与蓝莓发生市场冲突。这种经济作物非常适合家里缺少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说,“我喜欢蓝靛果!”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王斌汉进农户唠家常,开导大家转变观念。

与张树全一样,张贵成也是 “带头人”。而张贵成更有想法,他成立了蓝靛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自建了冷库。“原来我们挣钱就是出去打工,一天挣一百。我父母常年有病在身,我和妻子早年离异,孩子也小。辛辛苦苦挣来这点钱很难维持正常生活。那时候整个人都是压抑的,不知道干点啥。自从王书记带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发现人家种植大户真有钱,生活方式和我们都不一样,消费水平也不一样。”


“现在开始想靠自己的土地,能做点什么事儿。”他也是村里最初支持王斌汉发展经济作物的少数几个村民之一,“当时村里很多人都不干,我们挨家动员都不干,还有人说风凉话。第二年时,我自己培育苗木了,我说只要是我们村的人,我给放苗木,收果时再给我钱,而且我还可以收果,这都不干。第三年看到我们结果了,他们才开始花钱买苗木栽蓝靛果。”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我喜欢蓝靛果

王斌汉在田间,与村民交流蓝靛果种植技术。

脱贫后的张贵成如同换了个人,2017年家里盖了新房子,第二年又买了小轿车,今年投资6.5万建了冷库。精神头也足了,张口闭口都是蓝靛果。“蓝靛果投资小,见利快,比蓝莓快一年。花青素是蓝莓的六倍。苗木栽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活率高。”


“今年蓝靛果下来时,我在地头拍了个视频,随手在‘快手’平台一发,达到上万次的播放量。当天就接到了17个订单。”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辉 实习生 高亭亭 编辑:徐青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