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受到的生命教育

所谓的生命教育,我们国家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那么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大部分都来自于网络,电影/电视剧,书籍等其他渠道。家庭教育开始,就是从“我打你一下,你觉得疼吧,所以你不能打人,因为人家也会疼”这个道理出发,从而开始了尊重这个概念。

然后到了小学时期,学会了一句名言“小草也有生命,请你脚下留情”,那么,从这时候开始,我们才算是对于自然界的生命,以及万物,开始了认识的过程。但这些都不是生命的教育,只是从“无”,到认识“生命”这个东西的过程。如果此时周围的环境不太友好,就会很容易出现小朋友虐杀小动物的情况出现。

要说真正能感受到生命这个东西的时候,只有在亲人,或者重视的人离世的时候,才猛然发现,生命如此脆弱,说走就走,我们从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没有好好地活过,就这样死了,但这个时候所感受到的悲伤情感,只不过是你的不甘心,不舍得或者是愤怒,对疾病的愤怒,对医学的愤怒。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忌讳死亡的概念,过于避忌死亡,也是无法好好地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因之一,我们满怀着对孩子出生的喜悦,却由于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尊重,我们经常避免一些探求生命的话题,例如“我从哪里来”,“埋了兔子,兔子去哪里”,“吃了鸡蛋,鸡会不会不高兴”等等,都会被一票否决,一笑而过,但也正是因为缺乏了这些解答,使我们对于“生命”的看法越来越有偏差。

中国的医院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会有人不让医生告诉患者癌症的结果。好像本人不知道,就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而有的当本人知道了之后,也会一直在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以及“是不是我以前吃过大米导致的”等等问题,都充分地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很多癌症的病人, 都会经历5个心理反应阶段:①否认期,②愤怒期,③协议期,④忧郁期,⑤接受期。 上述两个案例,就一般只会停留在否认期和愤怒期,并不能顺利地接受将死的事实。但当然也有例外,其实很多人在挣扎了很久之后,也会重新开启了对生命的思考,并会坦然接受自己的情况,开始了余下的生命计划。

这一类人在开始计划的时候,都会很明显地感受到“爱”,与其说爱,倒不如产生了对万物,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并会开始反思,为什么之前没有这种心态,导致浪费了不少的青春和时间,为什么我之前脾气这么差,对人这么不好,为什么我不多听他说两句,为什么我没耐心等待一个人,甚至会追溯到年幼时候为什么会意外杀死了一只小鸟。

这种对生命的反思,是对生命的一种升华,无关金钱和地位人脉,纯粹是心灵的修养,他会积极地活着,看更多的晴空万里,从我只剩下半杯水,转变为我还有半杯水。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表面上也接受了自己将死的事实,但余下的日子,并不太积极,那其实只不过是对自己破罐子破摔而已了,一直处于协议期和忧郁期之间,这样的生命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位癌症病人说过,纵观生命,其实活得最有意思的,都是一些比较有爱的场景,例如和另一半刚开始热恋的时候,或者是有小宠物令你倾心不已的时候,或者是对你亲密的人轻声责骂却一边煮碗面给对方的时候,都是充满着爱,倒是一些仇恨的片段,吵架,骂人的片段,就已经根本不重要了,即使是在公园看到一朵小花,也会欣赏它,今天绽放得真美,更不会有想摘下它的念头,这才明白了当年“喜欢是摘,而爱是浇水”的意思。

对生命的敬畏,对万物的尊重,个人的修养,便从这里体现。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说着以后大病就拔管,走不动就自杀,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开玩笑来说,但也体现了我们所收到的碎片知识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生命这个话题,会有自己的看法,都希望能够保存好最后的尊严,但可悲的是,都是要靠互联网传播知识,结合自身想出来,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很悲观。但这起码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也有不少组织开始了生命的教育以及死亡的教育,关于生命的社会机构越来越丰富,那我们的生命教育就越来越完善。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可以理解,我们是充满爱的,只有爱,才能给予足够的耐心,才能包容犯错,指出正路,也是只有爱,才能相互体谅,相互扶持,共同迈过难关,也是只有爱,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尽快走出人生的阴影。

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我们所受到的生命教育

我们所受到的生命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