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在國外出版了,你怎麼看?

黃智賢 看“日記:”他認為方方一個國家培養的作家,退休後領著廳級待遇的作家,她寫武漢日記,代表她個人在武漢封城的感情與思索。

但日記結束後2周,就迎來美國和德國的出版。這樣光速的出版合約與預售,不但非比尋常,也代表了西方世界,某種情緒的迫切需要。

千萬人的奮鬥與犧牲,14億人的隔離與努力,換來了方方的榮華富貴。

所有中國的犧牲,英雄的事蹟,14億人的努力,他們什麼都不要看見,只想要方方的聽說與閨閣。

不要事實,不要全面,不要中國人的英勇。

這是血饅頭。

一本書21美元。版稅是12人民幣起跳。100萬本,就是1200萬人民。後面還有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耀。

西方世界,最需要的,是來自中國苦難核心的人,用華麗的文采,用真摯的情感,為他們痛斥中國,擁抱西方的價值與文明。

我始終認為,人品是一切。是起始,也是論定。

誠然,黃老師看的很透徹。“日記”是西方所需要的“來自中國苦難核心的人用華麗的文采用真摯的感情,為他們痛訴中國,擁抱西方的加之與文明。”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很傷心,也很迷惑。同時,也很擔憂。是的,作為一個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作家,我很迷惑作者的寫作動機,是記錄歷史?卻又是在“閨閣”中的道聽途說,違背了“日記”這個寫作形式的主要表達方式:親身經歷與事實。迷惑國家對於“日記”的態度和放縱,任其沸沸揚揚。當然,更擔憂“日記”助長的迎合西方社會的風氣的蔓延。這種迎合,絕不是簡單的與“國際接軌”與“世界融合”,而是一種對中國的仇視和敵對的滲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