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在国外出版了,你怎么看?

黄智贤 看“日记:”他认为方方一个国家培养的作家,退休后领著厅级待遇的作家,她写武汉日记,代表她个人在武汉封城的感情与思索。

但日记结束后2周,就迎来美国和德国的出版。这样光速的出版合约与预售,不但非比寻常,也代表了西方世界,某种情绪的迫切需要。

千万人的奋斗与牺牲,14亿人的隔离与努力,换来了方方的荣华富贵。

所有中国的牺牲,英雄的事迹,14亿人的努力,他们什么都不要看见,只想要方方的听说与闺阁。

不要事实,不要全面,不要中国人的英勇。

这是血馒头。

一本书21美元。版税是12人民币起跳。100万本,就是1200万人民。后面还有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耀。

西方世界,最需要的,是来自中国苦难核心的人,用华丽的文采,用真挚的情感,为他们痛斥中国,拥抱西方的价值与文明。

我始终认为,人品是一切。是起始,也是论定。

诚然,黄老师看的很透彻。“日记”是西方所需要的“来自中国苦难核心的人用华丽的文采用真挚的感情,为他们痛诉中国,拥抱西方的加之与文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伤心,也很迷惑。同时,也很担忧。是的,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作家,我很迷惑作者的写作动机,是记录历史?却又是在“闺阁”中的道听途说,违背了“日记”这个写作形式的主要表达方式:亲身经历与事实。迷惑国家对于“日记”的态度和放纵,任其沸沸扬扬。当然,更担忧“日记”助长的迎合西方社会的风气的蔓延。这种迎合,绝不是简单的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而是一种对中国的仇视和敌对的渗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