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張愛玲結了兩次婚,第一任丈夫是胡蘭成,我們都知道胡蘭成是個大渣男,跟張愛玲結婚了,還腳踏幾隻船,張愛玲真正決定要分手的時候,看在胡蘭成境遇不好,絕口不提,還不斷地給胡蘭成寄錢,等胡蘭成境遇變好,她才提出分手,並給了胡蘭成30萬,張愛玲對胡蘭成仁至義盡。我們旁人來看,她斷的乾乾淨淨,毫不留戀,但我相信對她來說,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畢竟,她一直都是真情付出的。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賴雅,一個比她大29歲的美國人,那時她在美國無依無靠,賴雅給了她安全感,兩人也談得來,張愛玲懷孕做了人流,結識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結了婚。賴雅畢竟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中風的次數隨著年齡越大越頻繁,最後癱瘓在床。賴雅是個過氣的作家,沒錢沒房沒能力(賺錢能力),養家靠張愛玲做翻譯寫劇本,本來他們時常就要靠變賣張愛玲母親的遺產(一箱古董)過活,現在賴雅癱瘓,醫療費大大增加,他們的生活越發艱難。但不管怎麼說,最後張愛玲無論去哪都還是把賴雅帶在身邊的,直到賴雅去世。


之後,張愛玲再沒有結婚,單身過了38年。


張愛玲兩次婚姻,通俗來看的話,是失敗的,不幸福的,她選擇的婚姻對象都是比她大很多,也比較有學識的男士。張愛玲失敗的婚姻跟她的缺父愛是息息相關的,也都是有根可循的。這些就要從她的成長環境,家庭情況來看了。


說起來,我們都知道張愛玲是才女,是孤傲的女人,有的人還說她六親不認,沒有人情味。但是,當我瞭解了她的家庭情況,她的成長過程,她的為人處世,我倒覺得她是個活得特別通透、特別帶勁的人,至少她很少會因為外界對她的看法,改變自己,去迎合外界。堅持做自己太難,“迎合”成了家常便飯,很多人為迎合外界最終失去了自我。從這一點上,張愛玲的特立獨行,反而更顯得難得。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父親


下面就來詳細說說她的生平。


張愛玲1920年出生,原名張瑛,奶奶是李鴻章的女兒,爺爺是清代名臣。因為奶奶是相府千金,所以嫁到張家的時候,嫁妝非常豐厚,有房產有土地,還有各種細軟、古玩。


如果有人看過趙麗穎演的《知否》,可能對她出嫁時,祖母給的田產鋪子嫁妝,以及丈夫的一大箱子地契有些印象,雖然是電視劇,雖然跟張愛玲奶奶所處年代不同,但是那種排場、嫁妝的形式是相通的,身為相府千金,還是李鴻章特別疼愛的女兒,嫁妝只能更豐富。


張愛玲奶奶嫁到張家的時候,丈夫比她大17歲,結過兩次婚,有兩個兒子,但好在婚後夫妻感情很好,日子過得比較舒暢。張愛玲爺爺1903年去世後,她奶奶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張愛玲的父親和姑姑),因為家境好,倒也富裕安穩。


辛亥革命的時候,她奶奶帶著孩子輾轉到上海,住進了李鴻章早些年就為子孫準備好的房子裡生活(他們住的房子是大別墅,有20多個房間),那些舊時代的達官貴人們成了遺老遺少,反正家底夠厚,很多人過起了揮霍的生活,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紈絝子弟。


張愛玲奶奶的嫁妝一直供了張家幾代人優渥的生活,也就是因為家底太厚,導致了張愛玲父親最終成了紈絝子弟。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奶奶


張愛玲出生的時候,奶奶已去世四年,她雖然沒有見過奶奶,但是家裡奢華的生活來源“就靠我祖母那一份嫁妝。”


奶奶去世的時候,她父親20歲,剛結婚不久。因為年紀不大,奶奶留下的遺產,由父親的哥哥(同父異母,大20多歲)代為看管。張愛玲的父親和姑姑被管的很嚴,想要分家,要回家產,就要她父親有自立能力。


後來,她父親託人在津浦鐵路局找了份工作,這才分了家。分家的時候,奶奶的產業被侵吞了很多,即便如此,她父親還是分到了大筆遺產。分家後,父親帶著一家到天津任職,這年張愛玲2歲,弟弟1歲。


剛開始在天津,一家的生活是和樂融融的,他們住在一座大房子裡,有很大的花園,有很多的僕人,有汽車,有司機,有保姆。但是沒有多久,她父親紈絝子弟的做派就顯露出來了。


她父親開始了墮落的生活,吃喝嫖賭樣樣俱全,還染上了鴉片。她父親跟一妓女相好,養在外面當小妾。她母親也是名門出身,並且是個具有現代觀念的女子。丈夫的行徑她無法容忍,乾脆跟小姑子一起去了英國留學。


她母親前腳剛走,她父親就把姨太太接進了門。但是,這個女人是個脾性暴虐的人,打罵下人不說,還打了她父親,鬧來鬧去最後被趕了出去。這一鬧,她父親在天津混不下去了,便回了上海。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張愛玲和弟弟


她父親寫信給妻子說會戒毒,要妻子回國,她母親也相信了丈夫的一番話。但是,等她母親回來不久就發現,別說戒鴉片了,人還吸上了嗎啡。更令她母親生氣的是,丈夫還想用盡自己的私房錢,以此來掌控自己。於是,夫妻兩人又大吵大鬧,她母親搬出去住,她姑姑也看不慣哥哥的生活,搬出去跟她母親一起住。最終她父母在1930年辦理了離婚手續。這一年,張愛玲10歲。根據離婚協議,孩子由父親撫養,但是張愛玲的教育,她母親有權過問。


1934年她父親再婚,娶了一個同樣愛抽鴉片愛享樂的女人。夫妻倆吃喝玩樂抽鴉片賭錢,花錢如流水,全靠變賣家產,賣地賣房賣古董字畫賣皮衣皮貨,他們住的房子從大洋房換成小洋房,從小洋房換成公寓,最後搬進一間只有十四平方米的小屋。張愛玲的父親和後媽都是在這間房裡去世的。


張愛玲的父親思想觀念是典型的封建做派,一輩子都在揮霍。張愛玲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起初她的生活是非常優渥的。從她大概3歲起,家裡就請了先生給上課,她和弟弟一天到晚搖頭晃腦學古書,後來搬回上海,家裡依然有請先生,不得不說,張愛玲的國學底子就是在這個時候打牢的。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但是,我們知道隨著時代的變化,只讀古書,是不行的,孩子是必須要接受新式教育的。但是,她父親是遺少,思想完全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願意孩子接受新式教育。幸好她母親思想很開明,堅持要讓孩子讀新式學堂。這其實也是她父母的矛盾之一。


10歲那年,張愛玲才被母親私下帶著去學校報了名,插班四年級,取名張愛玲。母親還讓她學鋼琴,給她訂了許多文學刊物。中學時期,張愛玲在文學上做了很多嘗試,可以說,這為她日後走上文學之路奠定了基礎。高中畢業,她想出國留學,但是,她父親和後媽不願意。由此鬧了一場風波,她和父親的關係決裂,她徹底離開了家。


說起來,她父親不務正業,花錢如流水,但是在孩子教育上非常吝嗇,張愛玲每次給父親要學費,都給的不痛快,她的鋼琴也沒學多久,因為父親不給錢。等張愛玲高一的時候,父親再婚,夫妻倆揮金如土,父親本就不關心她和弟弟,加上一個不良善的後媽,她和弟弟的日子更加辛苦。高中本是女孩子愛美的年紀,張愛玲穿的衣服都是後媽年輕時的舊衣服。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張愛玲和姑姑

17歲,張愛玲高中畢業,她母親特意從國外回來,想要女兒出國留學。張愛玲的父親覺得供女兒上了6年貴族中學,已經夠不錯了,還要花錢送女兒出國,他是不同意的。再者,她父母關係很差,等張愛玲開口跟父親說出國事的時候,她父親非常生氣,覺得女兒不向著自己,白養了一女兒。張愛玲的後媽也很會來事,中間挑撥說壞話。


後面,張愛玲在母親那住了半個月,回來的時候正好碰到後媽,她後媽二話不說,上去就給了她一嘴巴子,然後邊往樓上跑邊大叫,“她打我”。她父親一聽,從房裡出來,不問青紅皂白,揪住張愛玲就打,“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上,躺在地上,他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父親說非要打死她不可。張愛玲始終沒有還手,等父親打完,她打算去巡捕房上告,結果發現大門鎖上了。等她到屋裡來,父親拿個大花瓶劈頭扔了過來,她躲了一下,才沒砸到。


姑姑上門說情,後媽又在中間挑撥,她父親抄起煙槍劈頭就打,姑姑眼鏡被打碎,臉上縫了六針,當下氣得她姑姑發誓再不進“你家的門”,從此後,她父親和姑姑也確實再沒來往。


而張愛玲被父親關在一間小屋裡,在這間房子裡,她差點病死,父親不聞不問,張愛玲就這麼在裡面躺了半年,等她能勉強走路的時候,設法從家裡逃了出去,從此,她跟父親算是恩斷義絕了。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左二父親,右二母親


後面,她跟著母親姑姑一起生活,母親還是要堅持讓她去國外讀書,用了兩年時間教她生活的能力,因為張愛玲從出生起家裡就有傭人,連削蘋果都不會。最後,張愛玲考上了倫敦大學,但是因為戰亂未能成行,去了香港大學。再後來,她回到上海,以《沉香屑·第一爐香》一炮而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瞭解了張愛玲的家族故事,再看她的小說,會發現她的小說裡,似乎總能找到她祖輩人的影子,比如《金鎖記》裡的姜家,《創世紀》裡的匡家,《花凋》裡的鄭家。


張愛玲的成名是實打實歸於她的實力,她不喜歡參加社會活動,也不喜歡廣交友。她人孤傲,姿態一向擺得很高,她從不會迎合別人,也不喜別人迎合她。就像胡蘭成後來的評價:


“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慈悲佈施她全無,她的世界裡是沒有一個誇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


“她絕不迎合你,你要迎合她更休想。”


“和她相處,總覺得她是貴族...站在她跟前,就是最豪華的人也會感受威脅,看出自己的寒傖...是她的放恣的才華與愛悅自己,做成她這貴族氣氛的。”


張愛玲也坦言喜歡錢,說“只知道錢的好處,不知道錢的壞處”。就是這樣一個女人,被成熟世故懂女人心理的胡蘭成迷住,最後在胡蘭成身上,她花了許多錢,更傷了心。再後來,她跟賴雅結婚,那算是她一生中最難的時候。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母親


張愛玲是缺父愛的。即便父親曾對她施以暴力關禁閉,她日後回憶父親,還是流露出了對父親的留戀,她記得跟父親在鴉片煙霧裡談的家常話,記得父親對她的所有的好,她說她理解父親的寂寞,在寂寞的時候,父親是喜歡她的。


到這裡,不難看出,父親其實影響了她的擇偶,或者說,她的上兩代人或許都影響了她的擇偶觀。她的爺爺比奶奶大很多婚姻幸福,她父母的年齡相仿卻不幸福。可能也因此,她選擇的丈夫都成熟都比她大很多都給她帶來了安全感,這或許是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


晚年的張愛玲,住在洛杉磯,70年代末跟姑姑、弟弟恢復了通信。再後來,來往的友人就只有林式同,她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不停地搬家,房子裡的陳設非常簡單,連書桌都沒有,睡的是行軍床。


1995年9月,可能自知來時日無多,她把證件放在門邊。數日後,她的遺體被發現...此前她曾留下遺囑,要求死後不開追悼會,不立墓碑,遺體火化,骨灰撒在空地。9月30日,她生日這天,友人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上...就這樣,一代才女走完了她的一生。


張愛玲渴望父愛,因留學要錢被父親暴打關禁閉,逃出後恩斷義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